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在一战入侵塞尔维亚中各国伤亡情况如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4
转发:0
评论:0
在一战入侵塞尔维亚中各国伤亡情况如何?,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统治者斐迪南夫妇遇刺的“萨拉热窝事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统治者斐迪南夫妇遇刺的“萨拉热窝事件”,而引起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则是两国政治矛盾的激化。  

  塞尔维亚大军阵地阻敌图

  王储遇刺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方面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政府宣战。由此可见,萨拉热窝事件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是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的原因所在。

  其实,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奥匈帝国作为欧洲传统列强之一,对塞尔维亚的侵略计划已非一朝一夕,所谓萨拉热窝事件,不过是最终点燃炸药桶的那一粒火星而已。从政治角度来考量,奥匈帝国大军入侵塞尔维亚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王储被刺,应该看到其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是在于,作为侵略者的一方要遏制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迫使塞尔维亚投降并沦为奥匈帝国的殖民地,如此分析,当可得出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的原因极其复杂的结论。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揭开序幕。

  起初,奥军企图以兵力优势一举歼灭塞军,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然而出乎奥方预料的是,塞军虽在兵力和装备上处于劣势,然而其兵员组成大多数是参加过巴尔干战争的老兵,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且全军上下抱定为保卫祖国而战的信念,士气高昂,一时间竟打得奥军有些措手不及。而几乎同一时间,塞军总司令R.普特尼克计划坚守奥塞边界的多瑙河、萨瓦河与德里纳河一带,主力部队集结在瓦列沃以东,准备伺机发动反击,给侵略军以迎头痛击。 

  入侵塞尔维亚伤亡

  入侵塞尔维亚,具体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同盟国军队对塞尔维亚采取的军事侵略行动。在1914 至1916年间,塞尔维亚军民为保卫国土而与同盟国军队进行了漫长而残酷的战争,战争双方皆付出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虽然,入侵塞尔维亚伤亡的具体数字在今天难以统计,然而这场战争在欧洲历史上书写了惨痛的一页却是不争的事实。  

  塞尔维亚战争旧照

  有关入侵塞尔维亚伤亡的情况,各国史料均有不同的记载,但首先必须了解的是,塞尔维亚是欧洲东南部一个很小的国家,在一战期间,塞尔维亚全国人口总数大约是四百五十万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有着规模十分庞大的军队。据有关资料显示,1914年战争刚爆发时,塞尔维亚军队共有四十万正规军,武装人员中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女性士兵,也就是说,这个国家能参战的人员几乎都走上了战场。

  在长达三年的战争岁月中,百分之六十的塞尔维亚军人阵亡,即塞尔维亚全国总人口因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减少了近百分之十六之多,并且这些死于战火的人大多数为青壮年,这在现代战争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法国、俄罗斯等国也因入侵塞尔维亚伤亡惨重,然而他们所付出的经济和人员损失,比起反抗侵略的塞尔维亚来,显然要轻得多。可以想象,当时的东欧小国塞尔维亚,是抱定无比坚毅的牺牲精神,举全国之力来打这场反侵略战争的! 

  入侵塞尔维亚的过程

  据欧洲军事史料记载,塞尔维亚战役开始于1914年7月,奥匈帝国因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而大举入侵塞尔维亚王国。随着欧洲各国的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直持续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才宣告结束。  

塞尔维亚战役旧照

  有关入侵塞尔维亚的过程,要从奥匈帝国二十万大军侵入塞尔维亚本土说起。

  1914年8月12日,奥匈帝国三个集团军在波蒂雷克的率领下,迅速占领沙巴茨及亚达尔河岸,两军随即爆发激烈的枪战。

  数日后,普特尼克指挥塞军及其盟军黑山军约三十万兵力发起反攻,将奥军赶出国境,并一度成功收复失地,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然而,不甘于失败的奥军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于九月初卷土重来,第二次入侵塞尔维亚,并一举占领德里纳河和萨瓦河上的桥头堡。随着塞军反击战的展开,奥军入侵塞尔维亚的过程显得异常艰难,双方竟沿着萨瓦河展开了拉锯战。

  战至1914年11月5日,奥军发起第三轮进攻,这一次,塞军显得有些后继乏力,不得不开始后撤,于是,瓦列沃、贝尔格莱德等城市相继失陷。

  1914年2月3日,塞军再度发起反击。一番激烈的交战后,顺利收复贝尔格莱德,奥军被迫撤退,2月15日,英勇的塞尔维亚军人再次将奥军赶出国境,直至欧洲同盟国随后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这就是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的过程概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趣味战国——乘胜追击,楚国入侵中原各国
?邲之战的胜利,巩固了楚庄王的霸权。战后不久,郑襄公与许昭公联袂来到郢都朝觐楚庄王,向他表示祝贺。在那个你攻我伐的年代,强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弱者摆布于股掌之上;而弱者在夹缝中求生存,风吹两面倒,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朝晋暮楚也在情理之中。据《左传》记载,邲之战之前,楚国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石制曾经秘密与楚庄王接触,主动提出愿意当楚庄王的内应,帮助楚军攻占郑国。条件是将郑国一分为二,楚国占一半,剩下一半交由郑国的公子鱼臣统治。邲之战结束后不到十天,郑襄公破获了这起阴谋,派人将公子鱼臣和石制杀死。石制的阴谋何以败露?《左传》没有言明,历史上也无人推敲。但是从郑襄公的表现来看,倒很有可能是楚庄王本人透露给他的,郑襄公感恩戴德,因此不远千里跑到郢都去朝贺。“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动乱离散是如此痛苦,哪里才是你的归宿)?”左丘明用这样的诗句来批评石制和公子鱼臣。无论天下太平还是礼崩乐坏,靠出卖国...
· 诺曼底登陆主要是哪些国家以及伤亡情况如何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联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半岛对德国军队实施的大规模登陆战役。这一次登陆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盟军开辟了欧洲战场,同时又进一步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那么诺曼底登陆主力是哪国呢?诺曼底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的主力应该是英美联军,也就是说,主力是英国和美国。当时英美联军的参战兵力主要有陆军第21集团军群、辖:美第一、英第二和加拿大第一等3个集团军。另有美第三集团军,登陆后与美第一集团军合编为第十二集团军群,共计39个师、10个装甲旅、10个突击队(陆战队)。海军由东部和西部两个直接护航舰队编成,共计大小舰只5000余艘。另有商船2000余艘。空军有美第八、第九集团军,英第二集团军,共计各型飞机12837架。由此可以看出,英美联军的兵力在盟军总的兵力中占据了最大份额,因此主力军队就是靠英美联军。英美联军在西线的登陆,可能迫使德军崩溃,但也可能使德国军队转...
· 第一次巴巴里战争时期的德尔纳战役该战役伤亡情况如何
1804年,在第一次巴巴利战争的第四年,前美国驻突尼斯领事威廉伊顿回到地中海。伊顿曾获得美国政府的支持,计划推翻的黎波里的帕夏,优素福卡拉曼利。在与该地区的美国海军司令塞缪尔巴伦会面后,伊顿带着2万美元前往埃及亚历山大寻找优素福的弟弟哈梅特。哈梅特曾是的黎波里的帕夏人,1793年被废黜,1795年被他的兄弟流放。在与哈米特取得联系后,伊顿解释说,他希望组建一支雇佣军,帮助前帕夏重获王位。为了夺回权力,哈梅特同意了,开始组建一支小规模的军队。伊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第一中尉奥班农和八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以及海军军官候补生帕斯卡尔派克的协助。伊顿和奥班农聚集了大约500人的乌合之众,其中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希腊人和黎凡特雇佣军,他们开始穿越沙漠,夺取德尔纳的的黎波里港口。1805年3月8日,纵队从亚历山大出发,沿着艾阿拉曼和托布鲁克的海岸线行进。他们的行军是由阿格斯号、大黄蜂号和诺第留斯号军舰在艾...
· 正史中孔融让梨的真实情况如何?
孔融是中国古代的名人,之所以有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因为一件小事——孔融让梨。许多大人物在世的许多高尚德行,后人往往不知,而些许小事,却被后人铭记。世事之无常,让人一叹。对于孔融让梨,千百年来,都受到人们的褒奖,多以之为道德的楷模,谦让的典范。可是最近几年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孔融让梨,是因为那个大的梨是坏的;比如说,孔融让梨,是因为不让梨,哥哥背后会打他等等,就是很少人相信孔融真的会让梨。其实,我和许多读者一样,也比较喜欢逆反思维,和前人唱唱反调。不过,我看人看事,读书写字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叫做“怀疑和欣赏”。不怀疑,不知道假恶丑;不欣赏,不知道真善美。如果对人对事,全是怀疑,“神马都是浮云”,就未免堕入虚无主义的泥沼中了。我们暂且抛开所谓新说,放下所谓成见,去看看历史当中的孔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孔融让梨的故事呢?值得怀疑。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后汉书·孔融传...
· 宋英宗在西夏入侵之际病逝
面对西夏的人侵,国内冗兵冗官的局面,英宗感到非常烦忧,不堪应付。治平三年十月,旧病复发,一病不起,病情日益加重了。英宗生病后,赵顼作为皇位的继承人选,已为韩琦诸大臣所属意,但赵颢、赵額也是帝位的有力竞争者。一天,宰相韩琦看望赵曙退下,赵顼送韩琦等至门外,满怀忧虑地问韩琦怎么办。韩琦低声嘱咐赵顼说:“愿大王尽心服侍皇上,每天都不要离开皇上左右。”赵顼恍然大悟,点头应允。到治平三年十二月,赵曙的病情更加严重。他从得病之日起,就失去了说话能力,凡是需要英宗裁决的军政大事,英宗都用笔书写在纸上。十一月二十一日,韩琦率大臣一起过问英宗的起居情况,大家见赵曙脸色非常憔悴,大概是活不了多长时间了,于是进奏说:“陛下久不视朝,中外忧恐,宜早立皇太子,藉安众心。”赵曙还没有什么表示,韩琦已经把笔纸递了过去。赵曙无可奈何地点了一下头。韩琦又说:“既然陛下圣意已决,请早下手诏,指日行立储礼。”赵曙于是用颤抖的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