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黄花闺女为何被用来形容未出嫁女子?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1
转发:0
评论:0
揭秘:黄花闺女为何被用来形容未出嫁女子?,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描写了明代时江南名妓杜十娘,为了争得人身自由,于皮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描写了明代时江南名妓杜十娘,为了争得人身自由,于皮肉生涯中,储存无数珠宝首饰,希望找到如意郎君,然后出嫁从良。后相中的李甲,为她赎了身。

  在启航归家途中,一时见利忘义的丈夫以千金转手出卖给富商做小妾,把她再次推入火炕。杜十娘的心顿时冷了,多年来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积蓄起对自由和爱情的强烈渴望。

网络配图

  苦心的等待,一朝全被负心汉击得粉碎,悲愤之极的她,端出妆匣,站在船头,当着奸人和负心人的面,把价值连城的珠宝,抛入河中,随后纵身跳下,被滔滔的浊流吞没。

  杜十娘的背景让人感慨万千。被掩埋的妆匣,大概有各种首饰,不限于梳妆用的簪钗,还有璎珞、别针、项圈、项链、手镯、坠链、领扣、耳环、戒指、玉佩等,还有些特别的喜欢的化妆品!那古人是怎样化妆让自己变得更美的呢?

  画眉是中国最常见、最早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

  《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特别还有种化妆方式叫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这就是“梅花妆”。

网络配图

  意思是: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南朝某年农历正月初七这天的下午,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过了一会儿,寿阳公主感到有些累了,便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

  这时恰好有一阵微风吹来,将腊梅花吹得纷纷落下,其中有几朵碰巧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后,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

  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皇后见了,十分喜欢,特意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才将其用水洗掉。此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腊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以助美观。宫女们见了,个个称奇,并跟着仿效起来。

  后来,“梅花妆”又进一步流传到民间,并受到了女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以及歌伎舞女们,更是争相仿效。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

  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装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网络配图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也喜欢用黄颜色在额上或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

  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黄花闺女,即指“处女”。古代未婚女子梳妆时喜爱“贴黄花”,或用黄色颜料在额头、两颊画成花纹,或用黄纸剪成花样粘贴。

  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黄花”代表高洁的菊花,引申女子的贞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读:为何古代女子称作“黄花闺女”
为何古代为出嫁的女孩子被称作是“黄花大闺女”,我们来说说这个典故。这还得从古代女孩子的装扮上说起。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都喜爱在脸上“贴黄花”。黄花就是用采集的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薄芝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剪成各种花、鸟、鱼的形状,沾满黄粉之后将其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也有用黄颜色的饰粉直接在额上或脸颊两侧画上各种花纹的。“贴黄花”是少女特有的妆容,因此,也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词。南朝陈后主《采莲曲》中云:“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北朝民歌《木兰辞》里,木兰恢复女儿打扮的一个标志就是“对镜贴花黄”。可见贴花黄是古代少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装扮。按照风俗,少女出嫁后就要另作一番打扮,因此古代民间有俗谚说:“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时间久了,“黄花”两字颠倒用在“闺女”一词前面,构成了“黄花闺女”一词,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
· 古代的女子真的足不出户吗?足不出户到底是用来形容谁的?
由于古代农业社会物资极度贫乏,平民家庭里光靠男性劳作是无法维持生计的。因此,家中妻女必须参与各类生产活动,不可能终日足不出户。能让家中女性成员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越”,往往都是相当富有的上层阶级,但也远没有后世想象中那么夸张。历代女性出行,犹以唐代贵妇出行的场面最为壮观。杜甫在其名作《丽人行》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唐初时,贵妇出行往往要披带遮掩,不能以面示人。但到开元年间,风气渐渐开放。从驾的骑马宫娥头戴胡帽,靓妆露面,民间不论士人庶民,都争相模仿。甚至还有的女性骑马时露髻驰骋,或干脆身着男装(《旧唐书·舆服志》)。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在那个时代不论阶级高低,社会风气对女性出行已没有多少束缚。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展现了当时贵妇出行时的风貌至宋代时,女性出游仍很普遍。南宋《武林旧事》...
· 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是什么花为何用它来形容少女呢
还不知道: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古代到现在,一直都有很多人喜欢以黄花闺女来形容还没有出嫁的女人,那么这个黄花到底是什么花呢?对于这个问题你们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的花卉种类虽然没有现在的多待,但是也是有不少的,所以为什么古人总喜欢称呼未成婚的女人黄花闺女,而不是绿花闺女或者是其他闺女呢?其实这里的黄花指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菊花,在古代,很多人都认为菊花是一种贞洁的象征,而且在有些医术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菊花又被人称为是节花,古人很喜欢用贞洁来赞美这货这种花。而大家也知道,古人对女子的贞洁是非常看重的,有些女人就是因为失去了贞洁而寻死腻活。所以这就导致不少古人都认为菊花和未婚的女人是有着很深的联系的,于是他们就开始喜欢用菊花来比喻未婚女人,而菊花的颜色是黄色的,黄色可以直接表现出未婚女子的楚楚动人,所以古人才会称她们为黄花闺女...
· 女性未出嫁或者已出嫁后可以入族谱吗?
只有嫡系女性才有资格被记录在族谱中,妾室所生的女子则没有这个资格。然而,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对于一些有历史影响的女性、烈女或节妇等,她们的女儿不仅能够被记录在谱中,有些女性甚至还有传记,占据家谱中的一席之地。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地方的人们在编修家谱时开始将女性纳入谱中,这是一个历史上的进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关于女性在家谱中的记载方式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家谱根本不记载女儿,只记载儿媳。有的家谱虽然有女儿的记载,但只记录嫡女。最后一种情况是,既有嫡女又有庶女的记录。至于嫡出和庶出的记载方式也有多种。有些家谱不论嫡出还是庶出都会写在正房名下。有些家谱明确注明了嫡庶的身份,将嫡出的子女写在正房名下,而在母亲栏下空白的地方记录庶出子女。还有一种方式是连妾室的姓名也一并注明,例如某某仔(妾x氏)。这些不同的记录方式代表了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继承习惯。庶女被记在嫡母名下的情况相对较少,因为人们担心...
· 女子出嫁对联
举步莫恋蜜月甜——窗前共议四化业夜月香斟琥珀杯——春风堂上初来燕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当门花并蒂——迎户树交柯东风入户——喜气盈门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欣然开笑口——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相聚叙衷情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合欢偕伴侣——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新喜结亲家此去有家,公婆同样知冷热——再来应记,父母永远不炎凉凤喜梧桐,红符暖亲情——龙驾白马,新贵承佳期桃李花开迎晓日,朝阳骏业——凤龙翼展耀春晖,金玉良缘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风和丽月——红杏添妆乐奏瑶笙舞凤凰——碧岸雨收莺语暖齐心共谱幸福歌——不须玉杵千金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