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三国曹操将衣袍赐功臣的意义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5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三国曹操将衣袍赐功臣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反面典型”,固然要不忌辣手,快刀斩乱麻,同时,对于需要倚重或者立下战功

  对于“反面典型”,固然要不忌辣手,快刀斩乱麻,同时,对于需要倚重或者立下战功的人,也要及时激励,不吝封赏,这样才能使得人人奋勇争先,锁定下一个胜局。

  一代枭雄袁世凯手下有个师长叫王怀庆,是直隶宁晋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参军入伍,后来投靠了袁世凯,得到了赏识和重用。

  民国建立之后,蒙古的各亲王在前清肃亲王的游说、煽动下,纷纷宣布独立,反对共和,企望保住他们的亲王地位。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了的统治,便委任张绍曾为绥远将军,王怀庆为多伦镇守使,征伐各个独立的蒙古亲王。

网络配图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王怀庆率领的军队大获全胜,全歼了蒙古各独立的军队,凯旋回京。按例王怀庆要将这次作战的各项开销列出清单,到国库报销。王怀庆回去统计了一下,一共花费了30万元左右。他想多报些以中饱私囊,但又不敢太过分,就开了张40万元的报销单。

  第二天,王怀庆拿着报销单亲自送到总统府,让袁大总统过目。袁世凯看完后,将单子往桌子上一扔,说:“太少了,回去重写。”

  总统施加恩惠,王怀庆又惊又喜。他回去之后,壮着胆子写了一张80万元的报销单据,谁料到袁世凯看后仍然说太少,让王怀庆拿回去重写。当王怀庆第三次来到袁世凯面前时,手中报销单已经虚报到140万元之巨了,袁世凯才提笔批了“准领”两个字。

  自此以后,王怀庆对袁世凯更为死心塌地。

  当官而不爱钱的人当然有,但在一般情况下,拿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来收买人心,是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只是当老板的,也不是人人都有拿公款做人情的条件,另外事有缓急,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适合重赏。如果亟需的是去除疑虑、安抚人心,精神的关怀则更为紧要。

网络配图

  曹操刚起兵的时候,就有一员猛将典韦投到他的帐下。典韦形貌魁梧,力大无穷,爱用大双戟与长刀等重兵器,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在家乡陈留为朋友报仇杀了人,逃出去投军,经夏侯惇推荐来见曹操。曹操试典韦武艺,见他刀马娴熟,心中见爱。这时候,一阵狂风卷过,帐下大旗摇摇欲倒,护旗的军士也被吹得东倒西歪。典韦跃下马来,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岿然不动。曹操赞叹说:“这真不亚于古代的猛将恶来啊!”于是任命典韦为帐前都尉之职,解上锦袄,亲手给典韦披在身上。

  典韦武艺高强,脾气火爆,能打,也能惹事,事惹大了收不了场,就一直东逃西窜过日子。现在来到曹操帐下,受曹操厚待,心中感激,从此一心为曹操效力。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与张绣对战,曹操被敌军端了老巢,典韦为了掩护曹操脱逃奋力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而牺牲。典韦部下的军士,也全部战死。

  曹操初见典韦,就把身上的锦袄脱给他,虽只是一件衣服,却意义非凡。《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解衣推食”的典故。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见韩信占领齐地,就派人去游说韩信,让他脱离汉王,自立为王。韩信拒绝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韩信得汉王刘邦重用不说,汉王更把正穿着的衣服脱下给他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他吃,对他关怀备至,无论如何,韩信都不可能背叛汉王。

  衣食本非多么了不得的事,代表的却是领导者与属下联为一体、共历艰险、共享荣华。对于那些有大本领而自视甚高的人,越是从细微处体现出来的关怀与欣赏,越可能打动他们的心。这其中的奥妙,曹操懂得,他的敌对者刘备,同样深谙此道。

网络配图

  老将严颜本是刘璋部下,与张飞交战,战败被俘,感张飞之义气,情愿归降。与张飞兵合一路,去接应刘备。这时刘备打益州遭遇张任。刘备兵败逃走,张任随后追赶,誓要活捉刘备。正在危急中,张飞、严颜正好赶来,救刘备脱身。对于张飞来得这般迅捷,刘备很是吃惊。张飞表示,沿途虽然关卡众多,但守将多是严颜旧部,见严颜降蜀,就一起跟过来了。所以两人兵不血刃就赶到了这里。严颜刚一归降,就立下大功,如何安抚奖赏呢?刘备立即脱上黄金锁子甲,赐予严颜。这种关怀荣耀,即使是刘备的老部下也很少享受得到,至此严颜才完全定下心来。

  对待部下,必须恩威并重、刚柔相济。一味的高压政策难以让人心服,恰到好处的关怀体贴才能使人感激敬佩。有时候,一件特别的礼物,一次私人的宴请,一番诚恳的表扬,一句推心置腹的话,都可能引发出人意料的正面连锁反应,与切切实实的升职加薪互为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隋唐时期“黄袍”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
2014年11月23日,故宫吉祥物“壮壮”、“美美”甫一,即引发了人们诸多关注,有人点赞,有人吐槽,各种质疑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故宫是明朝皇室建的,为什么吉祥物要穿清朝皇室的衣服?”“龙皇帝”和“凤皇后”首选清朝,对于还不太知道历史的小朋友或者外国人来说,提到故宫就只记得清朝,“这会带来误区的!”“蓝头凤凰站在明黄龙身边,是不是有点违和感?”“皇帝的龙袍一定是黄色的吗?”……在中国古代唐宋之前,君王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没有明确规定。据《礼记》记载,西周、东周时期“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袍服更是五花八门。进入封建社会后,皇帝所穿的“龙袍”也并非都是黄色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袍服。因为秦始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深信不疑,认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当然是水克火了。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木,色青;南方为火...
· 上坟的意义是什么?
清明节拜山,上坟,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年轻的一代并不是很理解,还有人认为是封建迷信,而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呢?上坟,作为一种传统的祭祀活动,其意义深远且多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缅怀先人:上坟最直接的意义在于缅怀逝去的先人。通过扫墓、献花、焚香、祭拜等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与敬意,让后人不忘先人的恩德与教诲。通过这种缅怀,把家族之间的人员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家族更加的拥有凝聚力。2,传承文化:上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历朝历代都是推崇“孝道”,以孝作为基本的伦理道德,而通过上坟,让年轻的一代更清楚的了解孝道文化,对祖宗的敬仰之情。3,感恩教育:在上坟的过程中,家人往往会讲述先人的事迹和品德,这实际上是一种生动的感恩教育。4,心灵寄托:对于失去亲人的人来说,上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慰藉。在墓地前,可以更直观的面对已经逝去的亲人,在这里释放内心的痛...
· 白袍将薛仁贵
简要介绍: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人物生平应征入伍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大业九年(614年)出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曾祖父薛荣,官至北魏新野、武关二郡太守、都督,封澄城县公。祖父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父薛轨,隋朝襄城郡赞治,其父薛轨早丧,因此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娶妻柳氏。薛仁贵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崭露头角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高句丽。三月,在辽东...
· 三国大将张飞娶曹操侄女为妻的真相是什么
说起的三国人物有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今天就来说说关于张飞的一些事情,例如张飞的老婆是谁?张飞的后代是谁?张飞和曹操有什么关系?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200年,是历史上非常热闹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的重大事件。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关云长秒杀颜良;孙策打猎时遇害,扔下来一个美若天仙的大乔!然而,这一年最让人们喜气的是,张飞找到了一个萝莉级别的美女,并完成了婚事!张飞的新娘是夏侯姑娘,萝莉级别的,是敌对阵营里夏侯渊的侄女,也可能是曹操的堂侄女。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五年,时(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200年,但没交代月份,演算一下,曹操攻打徐州赶跑刘关张三兄弟是在当年正月,那么,故事应该发生在张飞与大哥二哥失散之后。历史档案上说夏侯姑娘出来捡柴的地点是在她家乡的周边,夏...
· 奕劻死后,溥仪赐给他的谥号是什么?意义颇深
历史上,每一个国家都会有横跨几个朝代的元老大臣,这些大臣服侍过好几任皇帝,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是很高的,而且在朝中说话也是很有分量的。晚清时期,面对列强的侵犯,清朝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在这种背景下,软弱无力的清朝迎来了它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众多大臣的簇拥下,溥仪登基了。在众多的大臣中,有一位老者十分显眼,他穿着华丽的服饰,昂着头站在朝堂之上,这个人就是庆亲王奕劻。一九零九年,清朝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改革,很多原先的一些老臣子都被免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的年轻人,但是在这些被免职的大臣中,并没有奕劻。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却依旧留在官场上。而且,这位陪伴了四位皇帝的元老,并不仅仅只是挂了一个职位,他还手握重权,是清朝外务部的领导。清朝的改革,奕劻是全程参与其中的,这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是不容易。撇开清朝最后的命运不谈,奕劻的一生也算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出尽了风头。他的名气不仅在中国比较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