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未解之谜:大明朝为何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7
转发:0
评论:0
未解之谜:大明朝为何从南京迁都到北京?,若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君王选都城位置一般遵循四个原则:地大、山大、湾大、“明

  若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君王选都城位置一般遵循四个原则:地大、山大、湾大、“明堂”大,其实也就是地缘辽阔,有山水可依,又不显窄小的地方。古人说龙脉集结之处适宜建都,其实正遵循这个原则。所谓龙脉,即“山龙”和“水龙”。山为阴,水为阳,阴阳交汇符合三才(天、地、人)协调生活的规律,有龙脉的地方建都,自然再好不过。金代帝王一眼瞧中了北京(燕京),正是有此原因起了作用。所以元人也舍不得这风水宝地,燕京就这样作为元大都存在了百余年。

网络配图

  公元1368年,朱元璋创立大明王朝,定都金陵(南京)。可惜金陵偏安江南,朱元璋大概是想到定都南方的王朝多是短命,所以总是有块心病。他一度选取了大梁(开封)、风阳等地作为迁都的位置,但都搁置了。后来又想到进入关中(长安)宝地,可惜未等实现,太子懿文不幸夭折,年事已高的朱元璋痛心疾首,再无力谋划迁都的事情,不久便一命呜呼。

  大明王朝当然并不会因为朱元璋没有迁都而短命。只不过将都城改迁至北方的是曾经的燕王朱棣而已。朱元璋一生共有二十六子,包括太子懿文在内,数第四子朱棣最为能干。朱元璋还在世时,将东北、西北分为九地给了九个儿子,其中北平(燕京)正是朱棣的封地,故而朱棣被称为燕王。

  懿文太子未死之前,朱棣纵有野心,但也不敢夺嫡,毕竟有朱元璋坐镇,容不得他乱来。懿文太子、太祖朱元璋相继过世之后,斯文儒雅的建文帝朱允炆一上位,朱棣在下属的怂恿之下,野心不可遏止地膨胀起来。遂挥军南下,一举“靖难之役”,稳稳当当地坐上了皇位,一代明君就这样堂而皇之地产生。

网络配图

  明成祖朱棣的一生功绩繁多,无论是组织修撰《永乐大典》,还是派郑和下西洋彰显国威,似乎都不及他迁都北京对后世的影响大。自明成祖迁都北京,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全面转移,清朝继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继之,数百年京都龙脉旺盛,不曾衰竭。

  那么,成祖为何毅然决然地选择迁都北京,而不选择关中长安宝地呢?其实若依地利而言,长安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易守难攻龙脉汇集之处,若论底蕴,北京自然比不过长安千年古都的优势。成祖究竟因为什么笃定北京,难道仅仅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封地吗?

  其实,成祖之所以敲定北京,元人功不可没。元王朝确立北京为元大都之后,一直致力于城防建设,燕王的朱棣初来乍到时,北京已经不是往昔的燕云边城,而是彻彻底底的繁华都市。再者,北京依地利之险,有抵抗外族的天然优势。以往的王朝多数将国都建立在北方,正是方便抵御异族侵扰,稳守国土安全。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北京为燕王势力最稳固的地方,虽然洛阳、关中不失为迁都的好选择,但都不及北京的优势多。

  另外,成祖定都北京,也是出于方便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南方士族这个目的。成祖虽然已经坐稳帝位,但仍背着名不正言不顺的包袱。当年“靖难一役”,为了铲除朱允炆的势力,成祖曾痛下杀手,令南方士族对他又恨又怕。如果他继续在南京执政,很可能遭到暗算,不如迁都北京,让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又可以将南方士族于南方一隅,不得动弹。

网络配图

  很显然,无论从地理方面还是人性方面,成祖的考虑都是正确而周全的。再说,南京的皇宫虽建在拥有“帝王之气”的燕雀湖之地,但因为地质松软的原因,在朱元璋晚年时,宫殿已有塌陷凹凸,呈现宫城前昂后洼。依阴阳风水学者的说法,此乃绝后和亡国的征兆。南京皇城的美中不足叫朱元璋到死也不能释怀。虽然成祖朱棣不信这套,可是南京总归不是他立身的好地方,索性干脆迁都北京。

  就这样,北京成为明王朝的政治中心,伴着中国的风风雨雨走过,城防依然巍峨屹立,雄姿不减当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棣为何将明朝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
燕王朱棣登极称帝后,陷入极度恐慌之中,甚至做起百日噩梦。他的夺权,不仅遭到建文儒生的抵制,而且遭到建文官员的反抗。一天,永乐皇帝在南京皇宫迷迷糊糊地做了个白日梦,梦见一个叫景清的人手持宝剑,绕着皇帝宝座跑,想要追杀他。他赶快退避,退得愈快、追得愈快,退得越慢、追得越慢。景清何许人也?本姓耿,讹姓景,陕西真宁(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建文帝曾派北平参议景清,从南京到北平,察看燕王府的行动。燕王宴请景清,见他言论明爽,举止清雅,心中大加赞赏。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夺取皇位后,委任景清,官复原职。景清却“身在曹营心在汉”,八月十五早朝时,怀揣利刃,违制独穿绯(大红色)衣上朝。待朱棣下朝出殿门时,景清突然犯驾,挥起利刃,刺向皇帝(一说被搜出),被御前侍卫擒拿。永乐帝责问,景清答:“欲为故主报仇耳!”且高声谩骂。永乐帝命敲掉他的牙,景清边被敲牙,边破口...
· 朱棣才迁都到北京,为什么儿子就急着迁回南京?
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将明朝国都从南京迁至北京后的第三年,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征途中,驾崩于榆木川。随后,由朱棣的长子、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即位。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曾准备将国都由北京再迁回南京。朱高炽为何会有迁都的想法?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项迁都计划未能完成呢?朱棣长子朱高炽草根出生的朱元璋,为了确保大明江山的稳固和长治久安,在培养其后代以及接班人这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朱元璋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未完全有效掌控时,便分封了除长子朱标之外的其他九个儿子为各地藩王,由于这九个儿子当时均未成年,因此,均未到其封地就藩。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的几个年长的儿子,已经成年或接近成年。朱元璋在安排这几个儿子就藩前,专门安排他们从南京回到当时称为“中都”的老家——安徽凤阳。以便让这些儿子们能够体验民间疾苦,不要忘本。当时被封为“燕王”、年...
· 明朝迁都北京后为何又想迁回南京:有没有成功?
明仁宗朱高炽性格与为政的方式与乃父乃祖均有很大不同。正如他的谥号一般,朱高炽真的是在帝王中少见的仁德之君。他登基之后,很快就把夏原吉等人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并且为在靖难之役中作为建文而被处死的方孝孺等人平反。当初站在建文一方的大臣虽然多数已经被杀,但是他们的家属大多被官府收押,变成官府的奴脾,财产也被国家罚没。现在仁宗给这些人免罪,其家属也可以恢复良民的身份,财产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仁宗为了扭转永乐朝政治的走向,还有一项大胆举动,就是试图将京城迁回南京。一般认为,朱棣将京城迁往北京,是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当然在很多学者看来,这里面恐怕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帝位,叔夺侄位,又杀了很多朝中重臣,他是无法安心在南京进行他的统治的。北平作为他的龙兴之地,又是曾经元朝大都所在,也不乏帝王气象,故此朱棣更愿意在北京建立帝业,躲开他父亲朱元璋长眠的明孝陵远一些。然而仁宗朱高炽却认为,北京...
· 在历史上的今天,明朝正式迁都到了北京。
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仍定都南京。1421年2月2日,明朝正式迁国都于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 明朝永乐帝朱棣执意要迁都到北京的内幕
其实早在朱元璋的时候就有迁都的想法,为此,朱元璋把金陵改为应天府,称南京,以开封为北京,把自己的老家后来的凤阳府定为中都,朱元璋有意迁都关中,晚年派太子朱标考察陕西,可惜太子回来后就病逝了,朱元璋年老,有心无力。朱棣即位后就把北平改为顺天府,定为北京,四年后开始营建北京宫殿,燕京是朱棣的龙飞之地,朱棣即位七年后长期住在北京,让太子留在南京监国,迁都北京最主要的目地是:巩固兴王之地和力争控制四海。《明太宗实录》中记: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辛卯,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人奏称:“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明史》中说,李至刚“为人敏洽,能治繁剧,善傅会,首发建都北平议。”看起来,以北平为北京,话虽出自李至刚之口,实际上还是明成祖本人的意思。不过李至刚等人这时尚未理解明成祖的真正用心,那绝非仅仅因为北平是他“龙兴之地”,更为关键的还是统一形势的需要。迁都北京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