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顺治皇帝是否在五台山出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5
转发:0
评论:0
三个当事人——福临、孝庄与多尔衮福临,生于清崇德三年正月(1638年3月),乃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九子,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君临全国的第一代皇帝。值崇德八年(1638年)皇太极突然病死,引发了一场皇位的激烈争夺。经过相互权衡与妥协后,才由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并由他的两位叔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辅政。1644年9月福临进入北京,改元顺治,然朝政仍由多尔衮把持。多尔衮居功自傲,独断专横,根本不把顺治放在眼中。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翌年顺治始亲政,不久,即以多尔衮擅权作威,谋逆篡位等罪名,将之削爵夺封。孝庄文皇后,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8年1月),蒙古科尔沁人,博尔济特氏。天命十年(1625年)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永宁宫庄妃。其子福临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其孙玄烨嗣位,又尊为太皇太后,因是皇太极之妃,而皇太极之谥号乃...

  三个当事人——福临、孝庄与多尔衮

  福临,生于清崇德三年正月(1638年3月),乃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九子,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君临全国的第一代皇帝。值崇德八年(1638年)皇太极突然病死,引发了一场皇位的激烈争夺。经过相互权衡与妥协后,才由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并由他的两位叔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辅政。1644年9月福临进入北京,改元顺治,然朝政仍由多尔衮把持。多尔衮居功自傲,独断专横,根本不把顺治放在眼中。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翌年顺治始亲政,不久,即以多尔衮擅权作威,谋逆篡位等罪名,将之削爵夺封。

  孝庄文皇后,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8年1月),蒙古科尔沁人,博尔济特氏。天命十年(1625年)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永宁宫庄妃。其子福临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其孙玄烨嗣位,又尊为太皇太后,因是皇太极之妃,而皇太极之谥号乃“文皇帝”,加之其子、孙又都是皇帝,因由妃称后,谥“孝庄文皇后”。她天质姿丽,聪明能干,且有谋略。其一生经历了清初三朝更替。在皇太极时期就“赞助内政,越既有年”。

网络配图

  “孝庄下嫁”说的由来及其论争

  关于孝庄太后下嫁其小叔多尔衮的传说,在《清朝野史大观》、《清史演义》及《清宫轶闻》、《多尔衮轶事》中,多有记载,且绘声绘色,十分具体。但这些文人骚客的描写,与信史相证,常破绽百出,多不足为据。此事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文字是张煌言的《建夷宫词》十首,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张煌言此词写于顺治七年,以当时人写当时事,似有所据。何况多尔衮恰于顺治五年已被称“皇父摄政王”,慈宁宫又是孝庄太后的寝宫。词中说的慈宁宫里张灯结彩,喜气盈盈地举行太后婚礼,显然是指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

  还有其他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由“叔父”改称为“父”,显然与母后下嫁有关;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有“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岂非暗指多尔衮迫使太后与之为婚;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有再嫁多尔衮的难言之隐;其四,满族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素有兄终弟及、弟娶兄妇之旧俗,即使有下嫁事,亦不违伦理道德。

  针对“孝庄太后下嫁”说的根据,孟森撰有《太后下嫁考实》,予以一一驳难。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况且“诗之为物,尤可兴到挥洒,不负传言之责”。再者,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此亦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此外,孝庄之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皇太极之孝端皇后,第二皇后不与夫君葬,这在古代与此后都不乏实例。

  孟先生还认为既然“皇父摄政王”之称是公开之事实,倘若有“太后下嫁”事为何不见于清代官书档案?与孟森的看法相同,著名清史学者郑天挺教授也曾撰有《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一文,提出“多尔衮以亲王摄政称皇父……疑皇父之称与‘叔父摄政王’、‘叔王’同为清初亲贵之爵秩,而非伦常之通称”,似与下嫁事无关。总之,孟森等认为,不能只凭张煌言的诗,以孤证论定有“太后下嫁”一事。

网络配图

  “顺治出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关于“顺治出家”之说,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此诗共四首,长达一百余句。一些文人学者在疏证诠释该诗时,认为诗句虽多迷离恍惚诡谲,却明显是影射“顺治出家”之事,如诗句中说:“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句中的“千里草”为董;“双成”乃用《汉武帝内传》王母侍女董双成的故事。都是影射顺治之董爱妃;另诗中的“晚抱甘泉病,遽下轮台悔”,是指顺治下罪己诏;而“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是暗喻顺治未死;还有“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八极何茫茫,曰往清凉山”,是说顺治逊位出宫云游至五台山为僧。

  顺治出家的传说,事出有因,正如史学大师陈垣先生所说:“彼据《清凉山赞佛诗》等模糊影响之词,谓顺治果已出家固非,然谓绝无其事者亦未为的论。”陈垣老还曾撰有专文,说明“顺治出家之说,不尽无稽,不过出家未遂而已。”据有关佛教典籍,如《憨璞语录》、《续指月录·玉林传》及《玉林年谱》、《北游集》等书记载,从顺治十四年起,他与当时南北名僧木陈、玉林、憨璞聪、溪森等都有密切交往,顺治曾封玉林为“国师”,并请玉林为自己取法名“行痴”,号“痴道人”,且执弟子礼。

  他还请茆溪森为自己化度剃发,《续指月录》曰:“玉林到京,闻森首座为上净发,即命众聚薪烧森。上闻,遂许蓄发乃此”,说明顺治本已决心出家,经劝阻方罢(见陈垣《汤若望与木陈》载《陈垣集》。吴梅村的《清凉山赞佛诗》与各种野史、演义中关于顺治出家的传说,似乎都是缘于顺治好佛的事实。

  截至目前清史学界有关顺治的研究成果,较为一致的看法也都是认为顺治晚年确信佛、好佛,也有出家之念,但终未成为事实。

网络配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不少演义和传说,而关于清代宫廷的传说尤多,原因何在?我想主要是:其一,清朝乃由满族居统治地位,满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有着不同于汉族的各种社会习俗,人们从有趣与好奇心理出发,编撰各种引人入胜的传说;其二,在明清易代之际及辛亥革命时期,一方面由于“华夷之辨”的观念支配,另方面出于反满、排满的政治斗争需要,多有敌视与鄙弃满族的心理,出于宣传需要,人们编撰了各种带有丑化和夸大其词的传说。

  今天,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间的团结友爱出发,对之应有科学地分析;其三,宫廷内部的政治权力之争异常尖锐和复杂,加之宫闱之内又十分神秘与森严,发生在宫廷内的各种事件,经过口耳相传,难免失实。再加各朝统治者,又常常根据政治风云变幻而篡改各种官书档案,因此,今人对于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清代宫廷的传说,应明析有关史料的真伪,科学地予以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顺治皇帝是否在五台山出家?
顺治皇帝画像三个当事人——福临、孝庄与多尔衮福临,生于清崇德三年正月(1638年3月),乃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九子,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君临全国的第一代皇帝。值崇德八年(1638年)皇太极突然病死,引发了一场皇位的激烈争夺。经过相互权衡与妥协后,才由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并由他的两位叔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辅政。1644年9月福临进入北京,改元顺治,然朝政仍由多尔衮把持。多尔衮居功自傲,独断专横,根本不把顺治放在眼中。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翌年顺治始亲政,不久,即以多尔衮擅权作威,谋逆篡位等罪名,将之削爵夺封。孝庄文皇后,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8年1月),蒙古科尔沁人,博尔济特氏。天命十年(1625年)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永宁宫庄妃。其子福临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其孙玄烨嗣位,又尊为太皇太后,因是皇太极之妃,而皇...
· 揭秘:顺治皇帝是否在五台山出家?
关于“顺治出家”,更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顺治在其爱妃董鄂氏病逝前后,独锁深宫,参禅论道,一意要遁入空门。甚至在高僧玉林要焚死为之化度的僧人行森时,仍执意落发具戒,着僧衣芒鞋,义无反顾,皈衣佛门。面对此情此景,孝庄不得不下旨以“龙驭归天”的谎言来掩盖顺治实已出家的真相。一些观众和读者纷纷询问: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因此,且莫将其视为仅是奇闻轶事。对此两大历史疑案传说的来龙去脉及其论争予以评说,或许对读者了解事情的真相有所助益。网络配图三个当事人——福临、孝庄与多尔衮福临,生于清崇德三年正月(1638年3月),乃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九子,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君临全国的第一代皇帝。值崇德八年(1638年)皇太极突然病死,引发了一场皇位的激烈争夺。经过相互权衡与妥协后,才由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并由他的两位叔父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辅政。1644年9月福临进入北京,改元顺治,然朝政仍由多尔衮把持...
· 顺治是否出家了揭秘顺治帝出家之谜
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据说,他在执政晚期亲近佛教,几度传出他想要剃度出家的消息,尤其是在他最爱的妃子和儿子去世之后。后来他染上天花去世了,还是有民间传言他其实是出家隐居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这顺治出家之谜。网络配图顺治是否出家在顺治帝在位的晚期,因为政见与他的母亲不和,但是又因为受到辖制无力改变现状,心情苦闷之下开始亲近佛教。据悉,他与佛教渊源很深,他的母亲出自蒙古族,这个民族普遍对教很崇拜,而他也是因为这样才从小与和尚关系密切。在他无法达成自己的抱负时,这些和尚给了他不少心灵上的安慰。野史记载,其中有个和尚叫做溪森,顺治自称是他的弟子,后来他想要出家剃度就是找的这个和尚,溪森拗不过皇帝的坚持,不得不把他的头发剃成了光头,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皇帝的母亲发怒了,找了溪森的师傅要把这个妖言惑众的徒弟烧死。顺治为了救和尚一命,最终还是放弃了出家。因为出家不成,而他最爱的儿子和妃子都去世了,...
· 揭秘:清朝顺治皇帝到底有没有在五台山出家吗?
顺治皇帝五台山出家:脱了龙袍换袈裟,想必大家都有听说过大清顺治皇帝出家的传说,但是顺治是否真的在五台山看破红尘出家那就要让我们从历史资料来解答了。顺治皇帝关于“顺治出家”之说,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此诗共四首,长达一百余句。一些文人学者在疏证诠释该诗时,认为诗句虽多迷离恍惚诡谲,却明显是影射“顺治出家”之事,如诗句中说:“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句中的“千里草”为董;“双成”乃用《汉武帝内传》王母侍女董双成的故事。都是影射顺治之董爱妃;另诗中的“晚抱甘泉病,遽下轮台悔”,是指顺治下罪己诏;而“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是暗喻顺治未死;还有“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八极何茫茫,曰往清凉山”,是说顺治逊位出宫云游至五台山为僧。诗句之所以用影射手法,是因吴梅村身历沧桑,恐为时讳,不得不将顺治出家事以隐晦的手法记入诗中。此诗之后,...
· 顺治皇帝出家之谜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吗?
皇帝不做了,去当和尚,这件事听起来的确很新鲜,甚至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在历史记载中,顺治帝出家当和尚这件事,还确有其事。据记载,顺治帝信奉佛教已久。网络配图据考证,最早记录顺治帝接触和尚的时间,是顺治八年十一月初八日(1651年12月20日),地点是今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的景忠山。那次出行,顺治帝不仅更加深入地认识了佛教,还把作一名高僧当成了人生的信仰和追求。在皇宫的佛法参禅活动中,顺治帝的精神得到了寄托和极大的充实,于是,在兴奋欢喜之下,顺治帝赐憨璞聪和尚为“明觉禅师”封号。憨璞聪和尚见顺治帝对佛教如此痴迷和虔诚,就向其推荐了玉林琇、木陈忞等另外几名高僧,其中,玉林琇和尚在日后被尊为顺治帝本师。顺治十六年(1659),顺治帝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对佛的那颗仰慕已久的心,于是就请玉林琇和尚为自己起法名。网络配图玉林琇和尚哪里敢做这种天下大不敬的事情?但这时候的顺治帝决心已下,固执地坚持,不仅声称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