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揭秘:南唐为何没有统一中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8
转发:0
评论:0
历史揭秘:南唐为何没有统一中国?,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国力最强的一个国家,鼎盛时期南唐占据了半个江南,是当时唯一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国力最强的一个国家,鼎盛时期南唐占据了半个江南,是当时唯一能够抗衡中原政权的南方割据势力。但是南唐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繁盛却最终被北方的宋军攻灭。那么为什么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政权之一的南唐最终没有统一中原反而落得国灭。

网络配图

第一、上昏下庸、纷争不断

南唐得国不正,内部派系斗争严重。从君主到大臣多为庸才,写诗喝酒是行家,治国打仗就一塌糊涂了,就烈祖有几分本事,可惜死得太早,后面两个继位的一个好大喜功,一个上不得台面,断了南唐的大好前程。南方多是在北方混不下去跑到南方偏安的小政权,没实力、没威望谁服南唐这种水货。

第二、国力不足、四处树敌

南唐地处江南,国家安定富庶,但人少兵弱,比起中原政权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中原政权一直着南唐,不仅军事上不断进攻淮南,还不断支持南唐的邻国吴越、马楚等国家对抗南唐,搞得南唐内外交困。更严重的是南唐的中主没有执行烈祖外和江南诸国,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便出兵北伐的策略,南下攻伐马楚和闽而陷入了泥潭,造成国力大耗,用南唐五鬼这种货色伐闽要是赢了就怪了。

网络配图

第三、错失良机、战略失误

唐国力强盛,却没雄主,几次机会都错过了。契丹南下灭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唯一有希望救中原百姓于水火的南唐却怕引火烧身按兵不动,结果白白便宜了山西的刘知。其他几次中原大乱的良机南唐的两位“雄主”正在风花雪月、饮酒对诗,当中原稳定后周和宋兵打来的时候割地求和,最后做了亡国之君。

网络配图

第四、重文抑武、国富兵弱

南唐吸取了唐朝和南吴的教训,重文轻武,搞得文风日盛,军队战斗力低下,虽然有钱但打仗不行。江南的温柔乡让南唐军队变得更加不堪,倾南唐之兵去对付一个小小的闽国还那么费劲,南唐拿什么和北方争雄。北方打来,靠着水军还能撑一下,要是北伐北方的骑兵非得虐的南唐老爷兵找不到北。南唐之前还没有北伐成功的,连东晋和刘裕都不行,南唐就更没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唐为何没有统一中国?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国力最强的一个国家,鼎盛时期南唐占据了半个江南,是当时唯一能够抗衡中原政权的南方割据势力。但是南唐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繁盛却最终被北方的宋军攻灭。那么为什么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政权之一的南唐最终没有统一中原反而落得国灭。第一、上昏下庸、纷争不断南唐得国不正,内部派系斗争严重。从君主到大臣多为庸才,写诗喝酒是行家,治国打仗就一塌糊涂了,就烈祖有几分本事,可惜死得太早,后面两个继位的一个好大喜功,一个上不得台面,断了南唐的大好前程。南方多是在北方混不下去跑到南方偏安的小政权,没实力、没威望谁服南唐这种水货。第二、国力不足、四处树敌南唐地处江南,国家安定富庶,但人少兵弱,比起中原政权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中原政权一直着南唐,不仅军事上不断进攻淮南,还不断支持南唐的邻国吴越、马楚等国家对抗南唐,搞得南唐内外交困。更严重的是南唐的中主没有执行烈祖外和江南诸国,内修政理,待天下有...
· 揭秘:中国历史上为何没有“”皇帝?
中国历史上为何没有“”皇帝?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几百个皇帝,以与其所处时代相适应的标准来评价的话,有的是明君,有的是昏君,还有的是暴君。网络配图皇帝是数得过来的,大臣恐怕就数不过来了。在历朝历代数不清的官员中,真正有名的、被人记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名,分为美名和恶名,都可以成为被记住的理由。这些人有的被称为忠臣,有的被称为奸臣,有的被叫作清官,有的被叫作贪官。很显然,形容皇帝和形容大臣的常用词是不同的。这并不难解释,“君君,臣臣”,尊卑有序,虽然都是人,但差别是巨大的。不同的位置适用不同的道德标准,相对应的形容词自然也就不同,例如,忠是对大臣的道德要求,而忠的对象就是皇帝,皇帝本人当然就不适用忠这个形容词了。与这一思路相近,本文提出“为什么没有的皇帝”这个问题,也是从词语适用的角度出发的,要问的其实是为什么作为形容词的“”不适用于皇帝: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有名的贪官,却没有哪个皇帝被认为“...
· 吴三桂为什么没有统一中国?
吴三桂为明朝名将后投降于清,后来想要造反后被康熙平定。其实此前他是有机会统一中国的,最后他因何原因错失了机会呢?1673年,清朝皇帝康熙决定撤藩,狗急跳墙的吴三桂联络尚可喜、耿精忠等等汉族藩王反动叛乱,起兵讨清,一路势如破竹,饮马长江,巅峰时期拥兵40万,席卷江南半壁江山,但最终功败垂成,被清军平定。那么为什么吴三桂失败了呢?第一,年纪太大,野心不足,死得太早吴三桂年老成精,身经百战,手下又尽是悍将勇将,与清军作战胜多负少,声势浩大,波及十余省,打的清军不要不要的,但吴三桂年老体衰,雄心大减,一心想的却是和清朝划江而治,又犹豫不决,耽误了大好形势。等清军缓过来,吴三桂还没等收果子就一命呜呼了。他挂了后继位的吴世[镇不住场面,反清势力一盘散沙,清军开始反扑,反清联盟土崩瓦解,大好形势付之东流,被清军各个击破。第二、弑主求荣,谋朝篡位,尽失人心假如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有苦衷可以理解,但绞死永历帝就...
· 揭秘:为何中国古代的“入学”统一在冬季?
又到一年开学季,孩子入学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古代,家长对孩子入学更为重视,要举行一系列隆重“入学礼”,“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葬礼”合称为人生四大礼。古代的儿童入学年龄一般在8岁至15岁之间。《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至于入学时间,古代并不固定,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三种开学时间中,以“八月暑退”与现代开学时间最接近。如果是春季开学,一般在“正月望后”,即正月十五以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家长在择定入学吉日后,要为孩子置办入学用品,主要是学习用的桌椅和文房四宝。当然,家境富裕的人家会准备更为丰富的用品。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入学时,除了文房四宝,还备了茶壶盖碗、手炉脚炉,更有四个小书童和几个年纪较...
· 历史揭秘:故宫里为何没有厕所?
导读: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发现一种现象:故宫为何没有找到清朝皇帝的厕所呢?他们的厕所在哪?网络配图清代皇宫里主要是使用便器,包括便盆、恭桶等,而没有专门的厕所,存放便器的地方叫做“净房”。装满炭灰的便盆是为大便准备的,解完后用炭灰盖住就行了,时不用炭灰,直接倒进恭桶里,用盖盖好。皇帝、后妃们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平时不放在寝宫中,其余下等人的便器都叫做“便盆”。皇帝、妃嫔们使用的“官房”是十分讲究的。这种“官房”分为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形式,用木、锡或瓷作成。木质的官房为长方形,外边安有木框,框上开有椭圆形口,周围再衬上软垫,口上有盖,便盆象抽屉一样可以抽拉,一般木质便盆都装有锡质内里,以防止渗漏。锡质官房为椭圆形,盆上有木盖,正中有钮;这种便盆要与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较矮,前端开出椭圆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对准圆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软衬,犹如现在没扶手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