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思想家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5
转发:0
评论:0
思想家董仲舒简介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董仲舒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大学者。董仲舒从小就好学,所以有着丰富的学识,后来

  董仲舒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大学者。董仲舒从小就好学,所以有着丰富的学识,后来开课教学之后,很多人都慕名来学习,因此他的学生遍布天下,对于当时的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和汉武帝的交流之中董仲舒提出了名传千古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是汉朝有名的思想政治家,他出生在一个有着丰富的藏书的地主家中,所以董仲舒从小就博览群书,有着很高的学识,逐渐的董仲舒的名声传了出去,董仲舒就趁势招了很多的学生,因为董仲舒学问高深,讲学讲的好,所以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了官员,而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到了汉景帝的时候,董仲舒被汉景帝封为博士,专门负责传授学问。  

  董仲舒的画像

  董仲舒被封为博士之后,他就到处开坛讲学,他的学生越来越多,因为一门心思都放在了教学上所以董仲舒一直都没能回家,因为这样因公废私的举动,董仲舒受到了当时学子的敬佩,很多人都尊他为老师。

  后来汉武帝继位之后,大肆招贤,董仲舒也成为了汉武帝的座上宾,汉武帝向董仲舒提出了有名的“天人三策”。董仲舒一展所学,系统的阐述了如何更好的巩固皇帝的统治、论述了君权与神权的联系,并向着汉武帝提出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意见。汉武帝非常满意,就把他派到了刘非那儿去当宰相,刘非是一个残暴的人,但是因为董仲舒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在文人学子之中有着很高的声望,所以刘非对于董仲舒还是比较尊重的,不敢对他有什么怠慢,董仲舒在刘非手下当了六年的王相,在董仲舒的规劝下,刘非放弃了篡权争霸的想法,好好的治理自己的领地,一直风调雨顺。

  后来董仲舒因此上奏宣扬他天人合一的学说,在奏章中大谈灾难,所以触怒了汉武帝,虽然最后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但是却丢了官位,之后董仲舒就专心于做学问、教学著书,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朝堂,但是每次有大事的时候还是会有人来向他请教,所以可以说董仲舒对于当时的朝廷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

  董仲舒从小就出生在一个藏书丰富的大家庭中,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在年少的时候,董仲舒常常一读起书来就废寝忘食,他的父亲一面高兴儿子好学,但是也担心着董仲舒会太过劳累,就决定在董仲舒的书房边上修建一个花园。  

  一代大儒董仲舒的雕塑

  一开始花园刚开始修建,引来了很多的飞鸟蝴蝶,所以很多人都去那儿玩耍,董仲舒的姐姐也常常邀请董仲舒一起玩,但是董仲舒只是专心读书,头都不抬一下,后来花园建好了很多人夸赞这花园漂亮,但是董仲舒就是不去玩,只是一门心思的读书,就连中秋节的夜晚,大家都在花园中赏月的时候,董仲舒都没去,还在和老师一起研究学问。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儒,他常年研究各家学说,对于儒家学说有着很高的造诣,而且他常常公开讲学有着很多的学生门徒,所以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尊重,就连朝廷也十分重视他的意见,他一心钻研学问,所以不喜玩乐,才会有这么一个三年都不看园子一眼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思想家董仲舒
简要介绍:董仲舒(前179年D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在家著书,朝廷每逢大事,就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足见他仍然受到汉...
· 目不窥园典故
成语典故1、目不窥园的意思窥:瞥看。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2、目不窥园的主人公-董仲舒【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3、目不窥园的故事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在中国古代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了许多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依据当时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及变迁,提出了许多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不仅有利于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的著名学者董仲舒。董仲舒雕像董仲舒最重要也是对后世影响最深刻的便是针对当时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的主要理论来源是战国时的阴阳家邹衍,他认为历史中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是由五德运行来决定的。当时董仲舒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改,他认为朝代的更替是依据“三统”,即黑统、白统和赤统来依循的。他的第二个思想主张是提出了朱莫甘娜的“君权神授”理论。在汉朝以前的历史中,所有君王的君位都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当时西汉的开创者是一个平民,他...
·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
· 董仲舒
基本信息董仲舒(前192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治学以公羊学为主,因此于景帝年间任为博士,于武帝时受赏识任江都相等职位。董仲舒整合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天命论等各类思想哲论,统一为汉代的天人关系的研究,也借他在西汉政治体制内的参与推动了谶纬之学的发展。人物生平早年用功读书,“三年不窥园”,以研读《公羊春秋》出名,与胡母生齐名,景帝时曾任公羊博士,武帝时任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张更化善治,“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前德而后刑”,《汉书》中武帝未置可否,但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使儒学成为中华文化的社会基础,影响长达二千多年。董仲舒的弟子很多,他讲学的方法是“下帷讲诵”,讲课时用幕布围起来,只教高才生,一般学生则由高才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