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分析河套之患如何给明朝边境留下了隐患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9
转发:0
评论:0
分析河套之患如何给明朝边境留下了隐患,河套之患是指的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部落占据了河套地区,频繁的以河套地区为根据地

  河套之患是指的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部落占据了河套地区,频繁的以河套地区为根据地袭扰明朝的事实,明朝没有能力拱卫好河套地区的边防,让蒙古族占据河套地区可以说是明朝的一大战略失败,明朝最终也尝到了丢失河套地区给自己带来的重大的隐患,从此明朝边境不再安稳。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背景。  

  朱棣画像

  元朝灭亡之后蒙古族盘踞在北部草原地区,河套对于蒙古族和明王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区,称得上是蒙古与明朝的必争之地,明朝统治者虽然曾经对蒙古用过几次兵,但是却没有能够将蒙古族完全的制服,在后来的明朝统治期间都对蒙古族采取了防守的策略,为了防备蒙古骑兵的南下,明朝统治者在河套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防御体系,特别是建立在河套地区附近负责河套防务的大宁、东胜、开平等卫所都是极其重要的防卫措施,后又在边地逐渐形成九边军镇重点,可以说这一针对蒙古的防御体系起到了非常大的防御作用,有效的对抗蒙古族的入侵。

  但是明朝朱棣统治时期将大宁都司和东胜卫陆续撤到内地,这使得明初在河套地区完整的防御体系上出现了漏洞,河套地区从此直接暴露在蒙古势力面前,蒙古诸部并以河套地区为常驻之地频繁南下骚扰明朝边地及中原地区,从而形成了明朝的河套之患的存在。 

  河套之患过程

  河套之患是说的蒙古族占据河套地区经常性的骚扰明朝边境地区,并且以此为据点侵扰明朝内地的事情,河套之患是明朝存在着的主要的边患,河套之患从1461年,蒙古鞑靼部落的孛来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穆宗的“俺答封贡”之后,持续的时间长达近一个世纪,边区人民深受其害,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河套之患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蒙古族的也先死后,瓦剌部落衰落了,但是蒙古的鞑靼部落却强大了起来,明英宗时期,鞑靼部落的阿罗出率部潜入了河套地区,公元1461年,鞑靼部落的孛来多次带兵袭扰河套地区,但是都被明军的凉州都督毛忠打败。后来孛来派出使者想明朝称臣入贡,得到了明英宗的批准,但是图谋不轨的孛来却要求从陕西兰县入贡,一般情况下蒙古族的使者入贡都是从大同进入明朝内地,大同是明朝的军事重镇,防守非常的严密,而兰县防守很松弛,而且是蒙古进入河套地区的必经之路。

  蒙古族的使者从兰县入贡之后回到河套地区就赖下不走了,后来在河套地区定居下来,并且以此为据点频繁的袭扰明朝的边境和内地,每年到秋收的时候蒙古族就到明朝抢劫粮食,从此河套成为了蒙古族骚扰明朝内地的一个主要的基地,河套之患成为了明朝主要的边患。这种边患一直到明穆宗时期的“俺答封贡”之后才与蒙古族的关系有所缓和。 

  河套之患结果

  河套之患是指明朝时期蒙古族以河套为根据地频繁的袭扰明朝边境和内地的祸患,这种祸患的出现是由于明朝统治者的腐败与无能造成的,明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允许蒙古鞑靼部落的孛来从陕西兰县入贡导致了蒙古族盘踞在河套地区,另一方面明朝统治者无力收复河套地区才导致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河套之患,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结果。  

  明穆宗画像

  河套之患长期的困扰着明朝统治者,河套之患的存在使得明朝边疆甚至是内地受到蒙古族的抢掠烧杀的威胁,由于明朝统治者没有能力通过军事打击收复河套地区因此这种祸患一直延续到了明武宗时期,明穆宗时期通过“俺答封贡”最终于蒙古族结束了军事对峙的局面,蒙古族最终臣服于明朝,可以说“俺答封贡”是明朝通过非武力手段做出的对蒙古的袭扰的最大的成就。

  从此之后明王朝与蒙古俺答真正成为了君臣关系,明王朝正式的完全开放了自己的边塞进行互市贸易,蒙古族可以通过互市贸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而明朝通过这种互市贸易避免了再遭受到蒙古族的抢掠,可以说对明朝和蒙古族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从此之后明王朝与蒙古族部落之间罢兵息战,“俺答封贡”彻底的解决了明王朝的河套之患,从此明王朝的北方边境维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比较太平的日子。

  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明朝与蒙古部落之间的关系正是应了这句话,分分合合一直是蒙古族与明王朝的主旋律。 

  明朝河套之患的影响

  河套之患是指的蒙古族长期盘踞在河套地区,并且以河套地区作为自己袭扰和入侵中原地区的基地给明朝带来的边患。河套之患其实是明朝统治者无法审时度势及时的开放边塞进行互市贸易导致的,蒙古族在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必须的生活用品的时候只能是通过劫掠获得,所以造成了明朝长期的河套之患,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的影响。  

 俺答封贡

  河套之患的影响一:河套之患首先是影响了明朝的边境的安全,蒙古族经常性的借助河套这一根据地频繁的骚扰明朝的边境,进行烧杀掳掠,大大的影响了明朝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使得边塞地区的人民苦不堪言,大量的人民因此迁往内地,导致了边塞地区的人口变得异常稀少,对于边境地区的发展极为不利。

  河套之患的影响二:河套之患大大的加剧了明朝统治者对蒙古族的仇恨,这种仇恨最终导致了明朝统治者对蒙古族要求开放边境城市进行贸易的有利于双方的要求置之不理,这种置之不理更是加剧了蒙古族的劫掠,使得双方的矛盾更加的激化,但是鉴于明朝统治者的无能,无力收复河套地区,所以导致河套之患长期得不到解决,一直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

  河套之患的影响三:河套之患长期存在着,总是需要解决的,明朝没有能力通过武力解决,只能是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于是催生了后来解决明朝与蒙古长期矛盾的“俺答封贡”事件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分析河套之患如何给明朝边境留下了什么隐患
河套之患是指的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部落占据了河套地区,频繁的以河套地区为根据地袭扰明朝的事实,明朝没有能力拱卫好河套地区的边防,让蒙古族占据河套地区可以说是明朝的一大战略失败,明朝最终也尝到了丢失河套地区给自己带来的重大的隐患,从此明朝边境不再安稳。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背景。朱棣画像元朝灭亡之后蒙古族盘踞在北部草原地区,河套对于蒙古族和明王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区,称得上是蒙古与明朝的必争之地,明朝统治者虽然曾经对蒙古用过几次兵,但是却没有能够将蒙古族完全的制服,在后来的明朝统治期间都对蒙古族采取了防守的策略,为了防备蒙古骑兵的南下,明朝统治者在河套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防御体系,特别是建立在河套地区附近负责河套防务的大宁、东胜、开平等卫所都是极其重要的防卫措施,后又在边地逐渐形成九边军镇重点,可以说这一针对蒙古的防御体系起到了非常大的防御作用,有效的对抗蒙古族的入侵。但是明朝朱棣统治时期将大宁都...
· 解析河套之患结果明朝河套之患的影响
河套之患是指明朝时期蒙古族以河套为根据地频繁的袭扰明朝边境和内地的祸患,这种祸患的出现是由于明朝统治者的腐败与无能造成的,明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允许蒙古鞑靼部落的孛来从陕西兰县入贡导致了蒙古族盘踞在河套地区,另一方面明朝统治者无力收复河套地区才导致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河套之患,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结果。明穆宗画像河套之患长期的困扰着明朝统治者,河套之患的存在使得明朝边疆甚至是内地受到蒙古族的抢掠烧杀的威胁,由于明朝统治者没有能力通过军事打击收复河套地区因此这种祸患一直延续到了明武宗时期,明穆宗时期通过“俺答封贡”最终于蒙古族结束了军事对峙的局面,蒙古族最终臣服于明朝,可以说“俺答封贡”是明朝通过非武力手段做出的对蒙古的袭扰的最大的成就。从此之后明王朝与蒙古俺答真正成为了君臣关系,明王朝正式的完全开放了自己的边塞进行互市贸易,蒙古族可以通过互市贸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而明朝通过这种互市贸易避免了...
· 河套之患
背景河套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政权的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明初,元朝残余势力盘踞在蒙古高原,在双方的的军事斗争中明朝虽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但明朝未能彻底消灭蒙古势力,便采取以守备为主的政策。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势力的南下,拱卫中原腹里,在明朝北部边疆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特别是建立在河套地区附近负责河套防务的大宁、东胜、开平等卫所极为重要。后又在边地逐渐形成九边军镇重点。朱棣时期,将大宁都司和东胜卫陆续撤到内地,这使得明初在河套地区完整的防御体系上出现了漏洞,河套地区直接暴露在蒙古势力面前,蒙古诸部并以此为常驻之地频繁南下入寇明朝边地及中原地区。过程明英宗时期,河套之患逐步暴露出来。也先死后,瓦剌部逐步衰弱,鞑靼部从此强盛起来。明英宗天顺年间,鞑靼部首领阿罗出率部潜入河套地区。公元1461年(明英宗天顺五年),鞑靼部的孛来多次侵扰明朝西北地区,入寇永昌和甘州,但是被凉州...
· 计算机安全隐患
常见漏洞零日漏洞弱口令SQL注入缓冲区溢出跨站脚本死亡之PingARP欺骗明文传输FREAK漏洞参见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 朱元璋建国后,为国家留下了什么极大的隐患?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封建”一词出自于《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毛传:“封,大也。”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封建”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也就是由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我国有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史,但是,“封建”的具体意义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分封建制”,从东周时期的诸侯到唐宋元明清的藩王皆是如此。严格来说,“封建”在历史上是存在断层的,在秦朝几十年的统治中并未采用“分封制”,而是别出心裁地开创了“郡县制”。除秦朝之外,公元后的王朝大多沿用分封制,虽说,也有某些王朝曾仕途将郡县制融合入分封制,但是,从结果来看,分封制仍是无法被取代的。秦朝的灭亡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