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不破楼兰终不还:汉朝对楼兰为何恨之入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8
转发:0
评论:0
不破楼兰终不还:汉朝对楼兰为何恨之入骨?,“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国人熟稔于心的句子。国富民强的大汉朝,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国人熟稔于心的句子。国富民强的大汉朝,为何要对偏安一隅的楼兰下此狠手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李白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杜甫

网络配图

什么仇,什么怨?让唐朝的大诗人们,如此恨透了楼兰。

其实,我们知道,唐人很喜欢自比汉朝,因而他们的诗中,唐朝的敌人,很多用汉朝的敌人代指。除了匈奴之外,最著名的,当属楼兰了。并非唐朝有跟楼兰打仗。因为当时,楼兰城,都已消失两三百年了。

楼兰,现在看起来很神秘的地方,究竟与汉朝之间,有何仇怨?使得汉朝人对他们恨之入骨?

楼兰之名,首出在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里。匈奴单于在汉文帝四年(前177)写给文帝的一封信里如此讲到,“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原来,汉匈和亲已久,却因为一些事情,又大打出手,匈奴右贤王向西出击,楼兰等二十六国尽被搞定,归于匈奴。后方已定,我们分庭抗礼,干脆又和好算了吧……

楼兰在此惊鸿一瞥,便归于沉寂。

直到《汉书》里,又有提到。班固写的,可比司马迁详细多了。并非司马迁治学不严谨,实是时代所限,那时的楼兰,与汉朝还没多少关系呢!

读完《汉书 西域传 鄯善》,我们可以归纳出汉朝不爽楼兰的几点理由。

鄯善,本名楼兰。汉武帝听“张骞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

使者如此之多,可见刘彻想与大宛等国建立联系之心切。然,我们从西域诸国地图可以看出,楼兰处于汉朝边境与大宛的正中位置。

网络配图

如果楼兰与汉朝交好,自然是重要的中转地,但前面单于写给汉文帝的信中已说明,楼兰已臣服于匈奴。

到了武帝时期,这种状况并无改变。“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

可见,若要与西域交通顺畅,首先面对的敌人,当然是匈奴,但匈奴没那么容易打败,那就先干他的小弟,给匈奴一个下马威。

此其一。

其二,“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兵弱易击。”楼兰那么讨厌,有打他几巴掌的心思,而且他还容易欺负,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于是,汉武帝派赵破奴与王恢带兵攻破楼兰,俘楼兰王。楼兰臣服汉朝。

这下匈奴不高兴了。也派兵打楼兰,楼兰两边都得罪不起,“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搞两面派,而且还比较偏向匈奴。当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借道击大宛之时,匈奴又怂恿楼兰到后面搞搞震。却被汉军的殿后部队发现,楼兰王又被捕了。

不过他命好,一番哭诉,“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汉武帝听完也是恻然,于是放他归国。

其三,匈奴的质子,在汉朝,也不怎么安份,有一个被汉朝给阉了。人在屋檐下,却不知低头,皇上不爽啊!

网络配图

其四,楼兰新王上位后,因其之前是在匈奴做人质,所以与匈奴关系亲近。汉朝派人宣他前来朝见,他老婆给他出主意,“遣两子质汉皆不还,奈何欲往朝乎?”王用其计,谢使曰:“新立,国未定,愿待后年入见天子。”不听天子宣诏,不爽!

其五,既与汉朝疏远,“后复为匈奴后间,数遮杀汉使”,汉朝能高兴吗?

最终,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一击成功,将楼兰国改名鄯善国,并应新国王之请,屯田伊循城,以“保护”鄯善国。

从前177年汉朝宫廷出现楼兰的名字到前77年国亡名改,正好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里,楼兰反反复复,在匈奴与汉朝之间摇摆,多次劫杀汉使,不给皇帝面子,难怪,汉朝人对楼兰,是必欲灭之而后快了!

只是,诚如楼兰王所言,小国啊,砧板上的肉,能怎么办?要灭,您就灭吧!您高兴就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不破楼兰终不还:汉朝对楼兰为何恨之入骨?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国人熟稔于心的句子。国富民强的大汉朝,为何要对偏安一隅的楼兰下此狠手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李白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杜甫网络配图什么仇,什么怨?让唐朝的大诗人们,如此恨透了楼兰。其实,我们知道,唐人很喜欢自比汉朝,因而他们的诗中,唐朝的敌人,很多用汉朝的敌人代指。除了匈奴之外,最著名的,当属楼兰了。并非唐朝有跟楼兰打仗。因为当时,楼兰城,都已消失两三百年了。楼兰,现在看起来很神秘的地方,究竟与汉朝之间,有何仇怨?使得汉朝人对他们恨之入骨?楼兰之名,首出在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里。匈奴单于在汉文帝四年(前177)写给文帝的一封信里如此讲到,“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
·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是什么?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原文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国富民强的汉朝对偏安一隅楼兰为何恨之入骨?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国人熟稔于心的句子。国富民强的大汉朝,为何要对偏安一隅的楼兰下此狠手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楼兰什么仇,什么怨?让唐朝的大诗人们,如此恨透了楼兰。其实,我们知道,唐人很喜欢自比汉朝,因而他们的诗中,唐朝的敌人,很多用汉朝的敌人代指。除了匈奴之外,最著名的,当属楼兰了。并非唐朝有跟楼兰打仗。因为当时,楼兰城,都已消失两三百年了。楼兰,现在看起来很神秘的地方,究竟与汉朝之间,有何仇怨?使得汉朝人对他们恨之入骨?楼兰之名,首出在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里。匈奴单于在汉文帝四年(前177)写给文帝的一封信里如此讲到,“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 楼兰古国:楼兰与汉朝和亲后为何更名为鄯善国?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远处驼铃声声,沉睡的金色沙漠就像一曲独歌,娓娓道来神秘东方古国那荒凉戈壁沙丘里的每一片记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创伤,只是一缕丧失了记忆的魂魄罢了。即使城池不再,草原不再,牛羊不再,暮野朝霞,沧海桑田。都已是不复存在,湮没如海市蜃楼。漫漫的原野淹没了曾经的归途,干涸的河道回不去昨夜的风华。但是,考古学家和科学家还是从那荒无人烟的废墟,灰色的城墙,沧桑的的古城,长长的街市,参差不齐的房屋,高耸的泥塔,荒废的烽火台,还有那斑斑的古钱币里找到了埋藏在大漠风沙里的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楼兰。尽管史料记载的很少很少,却没有遗漏那次和亲的记录,虽然说不清到底是公主还是宫女,这次和亲还是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大量的文物古迹再现了楼兰昔日的辉煌。这一切都显示了楼兰在东西方交通、文化交流及商贸上的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它是西域三十六国中最东边的一个小国,离汉朝最近,国土被流沙占去大半,地多盐碱,...
· 绝密楼兰:楼兰公主尸身千年不腐之谜
在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洼地的西北边缘,有一个风沙肆虐的沙漠地带。楼兰城的遗址就静静地躺在这个几乎完全被沙丘所淹没的、死寂的世界中。千年的烽燧、古怪的雅丹地貌、漫天的绝域风沙、还有时隐时现的罗布泊,交织构成了一个神秘莫测、充满异域风情的西部传奇。历史总是轻易地抛弃它曾经的宠儿。楼兰,这个昔日绿草遍地,人往如织的繁荣故城,在公元4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城廓巍然,人物断绝”的不毛之地和待后人破解的千古之谜。可是,直到1000多年之后,楼兰才终于才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而这一次,它是以一种突然闯入的方式再次登场,让世人为之惊诧不已。网络配图这是一个打着考古旗号行强盗之实的瑞典考察队伍的不经意发现,20世纪初的某一个阳春三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发现了消失了千余年的城市楼兰。100年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不断地破解楼兰之谜,但至今仍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建起了这座曾经繁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