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平定安邦之乱第一功臣郭子仪是基督教信徒?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2
转发:0
评论:0
平定安邦之乱第一功臣郭子仪是基督教信徒?,郭子仪是平定安邦之乱第一有功之臣,也因此门楣显赫。据传郭子仪是景教徒也就是基督信

郭子仪是平定安邦之乱第一有功之臣,也因此门楣显赫。据传郭子仪是景教徒也就是基督信徒这是真的吗?

清光绪初年,由华裔教会人士黄伯禄编撰的《正教奉褒》一书载:“唐代奉景教者遍布朝野,以汾阳王郭子仪、梁国公房玄龄为士大夫中最著名者。”其说根据,则是被称为世界四大古代名碑之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然而,郭子仪是景教信徒这一说法,仅涉及到上述二个文献和史料,其说是否靠谱,须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相关内容说起。

网络配图

首先,说说该碑的由来。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唐建中二年(781年),于明朝天启三年(1625年)出土于西安西郊。该碑为国宝级文物,现存西安碑林。碑名中的“大秦”一名,是中国古代对古罗马帝国的称谓,但该碑中则是指波斯之地。“景教”之说,则是古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里所创、有异于基督教原教义而被罗马教廷视为异端,却在波斯得到认可的独立教派。唐贞观九年,该教派波斯僧侣阿罗本将此教传入中国。“景教”名称则为该教传入汉地后所取。“景”字之义:大及光明,意合耶稣基督乃“世界之光”的寓义,因之被称为“景教”。该教自玄宗朝起,传播近二百年,兴盛之时竟至“法流十道,寺遍百城”的程度。后因受唐武宗废佛教而波及致衰,直到元朝时方又传开。

其次,说说该碑碑文内容。

该碑碑文由序和颂组成,序又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述景教教义。第二部分为碑文核心内容,即景教传入中国一百多年间的发展过程及相关情况。第三部分主要是颂扬一位被唐廷授三品官、对景教在中国发展作出不少贡献的景教僧侣“伊斯”。

网络配图

再者,重点说说碑文中相关汾阳王郭子仪的内容。

碑文第三部分在颂扬伊斯的文字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施主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赐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闻道勤行。远自王舍之城,聿来中夏。术高三代,艺博十全。始效节于丹廷,乃策名于王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总戎于朔方也。肃宗俾之从迈,虽见亲于卧内,不自异于行间。为公爪牙,作军耳目。能散禄赐,不积于家,献临恩之颇黎,布辞憩之金罽,或仍其旧寺,或重广法堂,崇饰廊宇,如翚斯飞。更效景门,依仁施利。每岁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备诸五旬。喂者来而饭之,寒者来而衣之,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节达娑,未闻斯美。白衣景士,今见其人。愿刻洪碑,以扬休烈。”

网络配图

上述文字,译作今语略为:“大布施者伊斯任唐廷朔方节度副使等职......先尽忠于宫中,继又任职于中书令、朔方节度使、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帐下。肃宗使之从王远征,其虽被汾阳王视为可进入内室的亲近,但其在军伍中的行为却无异于他众,堪称辅佐汾阳王的得力助手和耳目。他散舍奉禄赐物,不私蓄于家。他将皇上恩赐的水晶美玉及金贵的毛织皮制寝具,或是献于旧寺所用,或是布助扩建法堂,崇情美饰的廊檐堂梁,有如彩雉展飞。更者,其献效景教之门,依己之仁,施利于众,每年召集四方寺僧徒众,虔敬地精心准备供物,以备圣灵降临节的到来(注:基督教的圣灵降临日,被称为五旬节)。于是,腹饥者来予之食,身寒者来予之衣,病患者来疗之起,死亡者则安葬之。如此清节的景教之士(注:达娑为波斯人对基督徒的称呼),其美行闻所未闻,然而身着白衣的景教之士,今见到其人,愿刻高大之碑,以颂扬盛美之业。”

由上述原碑文及译文可知,碑文中相关郭子仪的文字,并无关于郭子仪为景教信徒的明确表述,而且连模棱两可的影喻都没有。可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明白无误的记载是:汾阳王郭子仪确曾信任、亲近、任用和依靠过其麾下节度副使、且为景教贤士的伊斯,但郭子仪本人并非景教信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郭子仪是基督教信徒?
郭子仪是平定安邦是之乱第一有功之臣,国家也因此门楣显赫。据传郭子仪是景教徒也就是基督信徒这是真的吗?清光绪初年,由华裔教会人士黄伯禄编撰的《正教奉褒》一书载:“唐代奉景教者遍布朝野,以汾阳王郭子仪、梁国公房玄龄为士大夫中最著名者。”其说根据,则是被称为世界四大古代名碑之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然而,郭子仪是景教信徒这一说法,仅涉及到上述二个文献和史料,其说是否靠谱,须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相关内容说起。首先,说说该碑的由来。《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唐建中二年(781年),于明朝天启三年(1625年)出土于西安西郊。该碑为国宝级文物,现存西安碑林。碑名中的“大秦”一名,是中国古代对古罗马帝国的称谓,但该碑中则是指波斯之地。“景教”之说,则是古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里所创、有异于基督教原教义而被罗马教廷视为异端,却在波斯得到认可的独立教派。唐贞观九年,该教派波斯僧侣阿罗本将此教...
· 唐朝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大唐辉煌
郭子仪从小喜武,研读兵书,年轻时以武举进入仕途,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郭子仪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恢复唐朝中央政权,安定社会,稳定边境,交好少数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郭子仪凯旋归来,唐王欲为其卸甲,子仪不肯,后为李白代之。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很快攻破洛阳,直逼长安。唐玄宗避祸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国事危难,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担负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抗击安史叛军的重任。郭子仪先在恒阳城下大败史思明以及安禄山的援军,夺取了潼关;然后他又率领唐朝15万人马以及从回纥借来的5000精锐骑兵,分三路直取长安。这时,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趁叛军内乱,一举收复了被叛军占领1年零4个月的京师长安。随后又在新店击败安庆绪,收复洛阳。收复洛阳之后,肃宗对郭子仪赞誉有加,称其为大唐的再造者,并封郭子仪为司徒,代国公。758年10月,郭子仪等9个节度...
· 平定安史之乱功劳不在郭子仪、李光弼之下的功臣是谁
发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是影响中国古代史进程的一次战乱,盛唐由此终结,从此进入藩镇割据的动荡时期。而说到平定此次兵乱的功臣,人们首先会想到两个人: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二位的功勋确实不可磨灭,郭子仪也因为重振唐朝江山而德高望重,一直享有很高的待遇和声誉,不过郭子仪这个人有个缺点:不太善于整顿军纪,其部队纪律有点涣散,偶尔会在决定战局的关键时期军容慌乱,其实就具体战术而言,他不如李光弼。李光弼精于用兵,在前线指挥若定,屡次力挫叛兵,尤其是常山、太原之战,威震敌胆,名闻天下,被评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赐丹书铁券,并且在凌烟阁留下画图。就具体战功而言,李光弼超过郭子仪。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功绩毋庸置疑,然而,还有一位的功劳,不在他们两位之下,甚至所做的牺牲更大,却不像郭、李一样名垂青史,被后人称颂,这一位是谁呢?他是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历次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有时起了决定...
· 李光弼为什么会是平定安史之乱头号功臣?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为什么平定安史之乱头号功臣是李光弼?虽然世人更熟悉郭子仪,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确实是李光弼,李光弼一直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其军事才能在当时是最强的。收复常山郡、太原之战、河阳之战和击败袁晁等都是李光弼的战功,所以《新唐书》中说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李光弼曾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当时王忠嗣就很看重李光弼,认为“光弼必居我位”。后来王忠嗣被李林甫陷害致死,而李光弼在749年被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推荐为朔方副节度使,本来李光弼是很感激安思顺的,但后来安思顺想拉拢李光弼,于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光弼,李光弼知道后就托病辞官回了家。后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认为李光弼是个人才,就上表给李隆基,把李光弼召回了长安。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李隆基急需军事将领,郭子仪就把李光弼推荐给了李隆基,李光弼成为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也就是实际上的河东节度使。李光...
· 虽然世人更熟悉郭子仪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确实是他
李光弼为什么是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虽然世人更熟悉郭子仪,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确实是李光弼,李光弼一直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其军事才能在当时是最强的。收复常山郡、太原之战、河阳之战和击败袁晁等都是李光弼的战功,所以《新唐书》中说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李光弼曾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当时王忠嗣就很看重李光弼,认为“光弼必居我位”。后来王忠嗣被李林甫陷害致死,而李光弼在749年被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推荐为朔方副节度使,本来李光弼是很感激安思顺的,但后来安思顺想拉拢李光弼,于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光弼,李光弼知道后就托病辞官回了家。后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认为李光弼是个人才,就上表给李隆基,把李光弼召回了长安。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李隆基急需军事将领,郭子仪就把李光弼推荐给了李隆基,李光弼成为河东节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