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明朝是如何把人民装进笼子里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6
转发:0
评论:0
揭秘:明朝是如何把人民装进笼子里的,现在大家都喜欢做比较,小到自己个人,大到国家社稷,再进一步就是东西方之间的比

  现在大家都喜欢做比较,小到自己个人,大到国家社稷,再进一步就是东西方之间的比较。曾有人把明朝和当时的欧洲做过一个比较,结果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明朝这两百多年时间中,对应的刚好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那么大家都知道文艺复兴的最后结果,就是英国人把国王给装进了笼子,把国王给限制了起来,不可以随心所欲做事情了,后来再开始了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一直到现在。而当时的明朝恰恰相反,不是人民把皇帝装进笼子,而是皇帝把人民装进了笼子,这个笼子包括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政治、思想、经济。

网络配图

  朱元璋废除了1500余年的宰相制度

  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就做了一件震撼全国的事,那就是把宰相胡惟庸给杀了,再后来又发生了兰屿一案。这两次的大规模一度把官员杀得都几乎找不到人办公了,最后只好从监狱中放一些人出来,让他们戴着手铐和脚镣去继续工作。

  在杀了胡惟庸之后,便正式下令废除了已经存在1500余年的宰相制度,而且还立下祖训:严禁子孙后代重新设立宰相,如有违者治重罪。没有了宰相之后就意味着皇帝作为国家元首,同时还要执行行政首脑的工作,这样一来的后果就是:国家的权利全都集中到了皇帝一人手中,还一个就是皇帝的工作量变得空前巨大起来。

  嘉靖时期形成了内阁制度,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朱元璋一天不吃不睡需要处理的国家大事有四百多件,每天阅读的文字可能在20万左右。从史料的记载来看,他也确实十分热爱这种超级枯燥的工作,他每天大概五点起来,一直工作到晚上天黑才结束。然而朱元璋却忽略了一点,他的后代是否会像他这般精力旺盛,超级热爱这项工作呢?于是经过一代代的演变,到了嘉靖皇帝的时候,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内阁制度。内阁的主要任务就是帮皇帝处理各地和中央各部门的文书报告,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上处理意见,就是所谓的“票拟”,建议皇帝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有时候文书太多,皇帝看不过来,就会按照这些票拟用红笔在上面批字,说“行”或是怎么样,批完的字就叫“批红”。

网络配图

  虽说这些在内阁工作的官员没有行政权、用,但他有替皇帝写指令、起草中央文件的权利,又有推荐人的权利,所以如此一来,他们有时甚至比真正的宰相还要大。

  到了宣德皇帝的时候,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他对这些繁重的行政事务已经没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每天内阁呈上来的报告只选择看个六七本,然后就交给身边的太监去批,自己则玩去了。如此一来,原本属于皇帝的两大权利,一个落在了内阁手中,另一个则落在了太监手里。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明朝会有那么多可怕的大太监出现了。他们把天下玩弄得日月无光,把大臣们治得痛苦万状,就是因为手里有这个权力。

  科举八股文禁锢了头脑

  明朝除了政治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之外,在精神上也把国民装进了笼子,四书五经、孔孟之道,被整个贯彻到了科举考试当中。

  科举制度曾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用今天的术语来说那就叫科教兴国。然而到了朱元璋的时候,这个制度出现了特别大的变化,那便是:内容只考四书五经上的东西,形式则必须用八股文。从此在明朝和清朝五百多年时间里,中国人的头脑就被凝固在了四书五经当中:君让臣死、臣不能不死,不死则为不忠;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不亡则为不孝;不忠不孝就叫无君无父,无君无父就是禽兽,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

网络配图

  老百姓限定在“士农工商”范围

  在经济上,朱元璋把中国人关进笼子的一个做法就是:把当时的社会阶层划分为四种,叫士农工商。每个人都必须在他的身份里面去做允许的事情,不允许超出职业范围。

  他规定,百姓每天必须生活在五华里之内,超出这个范围的就需要10人以上结伴而行,要互相知道对方都在干什么,如果说这个人出了什么事儿,而他周围的人不知道他做了什么,那么对不起,要一起丢进大狱。此时的中国依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

  明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心理以及社会状态?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朱元璋用政治、意识形态,用文化、科举考试和八股文,再用经济制度把中国人牢牢钉死在那儿,装进了笼子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岩为何能用正气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公元578年,北周名臣乐运连续上疏谏阻刚即位的周宣帝切勿“昏暴滋甚”无效后,令手下抬着棺材跟自己上朝堂,当面指斥周宣帝的八大过失。“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千钧一发之际,内史中大夫(即中书令,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元岩置生死于度外,毅然上殿求情。临行前,他大义凛然表示:“如果不能救下乐运,我宁可与他一起死!”面对龙颜大怒的周宣帝,元岩巧妙施展攻心战劝阻周宣帝:“陛下,乐运居心险恶啊!他明知这样做是死罪,却故意拼命谏阻陛下,无非是想博取忠臣的名称!陛下如果杀了他,正好中了他的圈套!依臣之见,不如忍住这口气,好言安慰他几句,再把他打发走。这样,陛下的圣明气度一定更加名闻天下!”周宣帝果然中计,赦免了乐运。元岩从小博览群书,气度恢弘,个性刚正耿直。巧救乐运,只是他政治舞台上的牛刀小试。而舍生忘死救同事乌丸轨(原名王轨,因功勋卓著被北魏赐姓乌丸氏),则将他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周宣帝...
· 古代人民是如何过重阳节的?水浒传里竟然早有记载
【科技讯】10月9日消息,《水浒传》生动地展示了重阳节的民俗风情,其中第七十一回写重阳节菊花会:“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笑语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唱曲,燕青弹筝。不觉日暮。”重阳节是丰收之后祭飨天帝、祭祖的节日,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至宋代重阳习俗更为隆重,周密《武林旧事》卷三“重九”:“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梁山好汉虽处主流秩序之外,仍举行重阳节菊花会,可见对这一节日的重视。从中也可以窥探出宋朝重阳节的一些民俗。一是赏菊。梁山上安排菊花会,以菊花布置了忠义堂,突出了菊花会的主题,要求全体头领都要出席。重阳节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在菊花傲...
· 揭秘:曹操父子是如何把汉献帝推下帝位的?
但凡有拆迁的地方,自然是少不了钉子户的。譬如《三国时代搞“野蛮拆迁”可谓花样百出》一文中,洛阳豪门们,为了对抗董卓的“强拆”运动,起初都有着一颗钉子户的心。只是,这些大腹便便的国家干部以及大老板们,大多外强中干,竟遭董卓一番恫吓,全收拾起了钉子的倔强,放出心中的软弱,跟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迁居长安。网络配图当然,相对于“酒囊饭袋”们的不成气候,三国时代比较“长命”的钉子户,恐怕要属汉献帝刘协了。其实,东汉这位末代皇帝,命运也算多舛,至八岁登基始,此后的八年时光,竟是居无定所,像个皮球,在各路军阀脚下折腾摸滚。《后汉书》是如下记载的:“董卓焚洛阳宫庙及人家”、“车驾入长安,幸未央宫”、“李傕胁帝幸其营,焚宫室”、“车驾至洛阳,幸故中常侍赵忠宅”、“是时,宫室烧尽,迁都许,幸曹操营”。好吧,我们不妨还原一下刘协这段时间的生活轨迹:汉末乱世,祖宅洛阳被董卓烧了,搬到了长安,谁知还未安定下来,又遭了...
· 揭秘:唐朝和明朝官员是如何骂皇帝的?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有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唐代的唐太宗差不多是在魏征的唾沫里当的皇帝。魏征从政策问题一直骂到作风问题,如果你胆敢奢侈腐化,给你上奏“顷年以来,意在纵奢”;劳民伤财,则“纵欲以劳人”,作风有不正的苗头的话,“志在嬉游”……唐太宗常常被骂得火冒三丈,最后还是不得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因为当初是皇帝怕自己皮痒时,没人给自己骂上几骂,挠挠痒,特意在宫廷中安排了一些言官。言官主要是指台官和谏官。台官监视百官,谏官监督皇帝,但在有些朝代往往是合流的。言官骂皇帝是不必负任何责任,因为是皇帝自己让“言官”骂的,因此,魏征骂唐太宗,骂得再狠,唐太宗再恼火也得...
· 揭秘明朝时期锦衣卫是如何抓人及审讯的?
相信很多人都在看电影的时候听过这句话:“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散开。”锦衣卫作为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网络配图那么锦衣卫是如何抓人的呢?作为准军事部门及特务组织的锦衣卫,抓人第一要有来自上面的授权,第二要有底下社会中人的配合,尤其是商家,尤其是服务业的商家,车、船、店、脚、牙的配合。没有他们的情报,特务再牛,也施展不开。那时候,大臣的家丁,没准就是厂卫派来的,所以,大臣回家发句牢骚,说不定皇帝第二天就知道了。还有笔记记载,在太监魏忠贤当政的时代,有三人在饭馆吃饭,两人大骂阉党,一人劝阻,不一会儿,在众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