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扶苏不反抗选择听诏自杀 真相是由这个原因所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2
转发:0
评论:0
扶苏不反抗选择听诏自杀真相是由这个原因所致,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

  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其个人威望已至巅峰,无人敢忤逆,说一不二,整个帝国成为了他的。“天下唯你敢仗义执言”

网络配图

  在巨大的成功面前,始皇帝似乎忽略了,大秦内部的矛盾。在秦朝四海升平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因为武力征服时间尚短,六国遗族无时无刻不想着,六国百姓对秦的归属感也不强,初创的郡县制也不足以控制地方,地方大族对地方的控制力远在地方官员之上。

  这一切的危机只是在秦始皇无与伦比的威望之下暂时偃旗息鼓,一旦秦始皇驾崩,继任者没有秦始皇的威望,该怎么控制局面,大秦的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没人发现吗?当然不是,那些高居庙堂的公卿哪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但他们不敢说,没人敢挑战始皇帝的威严。

  终于有一天一群“怀才不遇”的儒生方士在醉酒后开始大放厥词批评秦始皇,秦始皇能忍?开玩笑,这些可怜的家伙通通被当化肥使用了。

  秦始皇借此机会开始焚书,儒生,其实就是为了垄断文化,控制。

  公子扶苏在朝堂上,仗义执言,陈述利弊,希望以儒治国。是的,大秦真的该休养生息了,大秦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一个朝代,他强大的军队南征北战,无往不利,,南击百越,北逐匈奴,修驰道,建长城,这个国家透支了太多潜力,几乎要崩溃了。秦始皇审视着下方慷慨陈词的扶苏,他是开国之君凭借强大的武力,他十分迷信武力,也讲究实用,对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家不屑一顾,他觉得有必要让扶苏看看,纠纠老秦的根基是什么了,一纸诏书,扶苏前往上郡监军。

网络配图

  之后发生的事情令人扼腕,秦始皇至死未立太子,导致宦官弄权,奸臣当道,扶苏自裁,忠臣被杀,无人能敌的秦王朝终于不堪重负,土崩瓦解,没有千世万世,二世而亡。

  看到始皇帝的诏书,扶苏为何匆忙自杀,而赵高除掉扶苏居然没有留下后手,只用这一个手段,难道他就这么肯定扶苏会上当?身为秦始皇近臣的赵国肯定知道些始皇与扶苏之间不为人知的矛盾。

  要知道中华民族,包括儒家思想,从来没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奇葩理论和逻辑。

  有的只有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应该是在清朝的时候才杜撰出的骗人伎俩。

  纵观秦国历史,外戚势力在秦国政坛上一直比较活跃,(宣太后,华阳夫人等)但在秦始皇时期这些外戚势力就销声匿迹了,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尤其是秦始皇没有皇后,更没立太子。

  有人说扶苏的母亲是皇后,是郑国人,那个,我查了一下,有点搞笑,因为郑国在公元前375年就被灭了,到嬴政加冠那年都过去近140年了,这就像是现在有人称自己是清朝人一样。

  熟悉秦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奇货可居,异人(秦始皇老爹)和嬴政能够当国君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华阳夫人的帮助,华阳夫人是楚国公主,秦楚多年联姻,楚国外戚势力极强,异人在位几年就没了,嬴政要坐稳王位肯定是得与楚国外戚联姻。

  扶苏是长子,显而易见,他的母亲就是楚国人,秦始皇的始皇后就是楚国人。

  在秦始皇尚未亲政时期曾长期依赖过楚国外戚势力,昌平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平定在嫪毐之乱,担任过秦国丞相,后来秦灭5国之后,出兵攻楚。

  身为楚国人的昌平君极力反对,就被流放了。后来回到楚国,成为了最后一代楚王。

  楚国外戚势力在秦国被连根拔起,扶苏肯定也受到了牵连,所以被罚到上郡监军,扶苏就绝望了,(这相当于政治流放)从来没有太子在边塞监军的例子,而自己与父皇政见不和难免遭到嫌弃被一脚踢开。儒与法天生就是两种对立的学说。所以扶苏并不受那些被法家思想武装到牙齿的朝臣和他爹的喜欢,再加上身世的原因他匆匆自杀也就不难解释了。赵高又是最了解始皇帝的人,他派去的使者带往上郡的命令是以活着的皇帝口吻发出的,冷酷、决绝。难怪扶苏连质疑都没有就准备执行。蒙恬提出了质疑,但扶苏没有听。他认为这就是他父亲的命令,他来上郡监军多年,咸阳一点勉励之辞都没有,这结局也许在当年楚国外戚覆灭之时就该有,他的父亲终于下定决心了。

网络配图

  他回答蒙恬:父亲命我去死,有什么好请示的。这句话,充斥着绝望和不为人知的天家心酸,“权利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了在权利哪怕父子刀兵相向,夫妻反目成仇,也在所不惜。”

  最后,扶苏看了一眼咸阳,拔剑自刎,也许他认为这是一种解脱,也许他深深的误会了他的父亲。

  这个人灭六国却未杀尽六国遗族,杀皇后(可能)也终生再未立后,执政以来未杀过一个功臣,派他去监军是为了让他躲避朝臣诘难,顺便历练自身,可是这一切他从未说出口,这如山的父爱压死了自己疼爱的儿子。

  所谓苛政,法家的制度就是如此,秦国沿用多年,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

  无独有偶,在一百多年后,强大的汉朝,有一个叫刘据的年轻太子,他一样以仁义著称,他的父皇是与秦始皇齐名的汉武大帝,这个伟大的帝王,北击匈奴,从此漠南无王庭,南征百越,将越南纳入中国领土,东征朝鲜,西取西域,使汉家声威名扬天下。

  也许强人都有通病,武帝和始皇一样的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穷兵黩武,透支了国家的潜力。

  他们的儿子一样的仗义执言,结局同样以悲剧收场,储君上书直言朝政与皇帝不和,这在之后的历史中是没有的,也许是下场都太惨,后人引以为戒。

  再也没有沟通与辩论,有的只是,文过饰非的父慈子孝,以及后世的父子纲常。

  扶苏的悲剧不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民族的通病,父爱如山,可这如山的父爱孩子真的能承受吗?

  假如多一些沟通就会少很多悲剧,也没有那么多遗憾,和一怒之下的离家出走。

  我们这个民族沉默了太久,在这个快餐时代,生活节奏快的惊人,周围的一切瞬息万变,人们最擅长的恰恰就是遗忘。

  有些事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扶苏为什么不反抗就自杀了?蒙恬为什么没有劝住扶苏?
古代继承人立嫡立长,秦始皇的遗诏立的就是长子扶苏,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他讲述了赵高伙同丞相李斯一起篡改了始皇遗诏,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立为太子,从此秦王朝就一步步走向了灭亡的道路。公子扶苏性仁、和善,他认为秦朝统一了六国,但是各国人民还没有熟悉和接受秦国的统治,因此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对于秦始皇遭受卢生和侯生蒙骗的这件事以及后来秦始皇发怒要焚书坑儒的这种行为,扶苏是不忍心的。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何其无辜,要为了卢生和侯生两人所犯下的过错而买单!于是扶苏就多次上谏秦始皇,希望他能够打消这个念头。可秦始皇一意孤行,不仅坑杀了咸阳城内的四百多名儒生,还下令让各地的官员召集当地有名的儒生到京城咸阳来竞赛入朝为官,其实只是以这为借口,将这些来到咸阳的儒生全部活埋了。就是因为扶苏多次阻挠自己焚书坑儒,所以秦始皇开始有意的疏远扶苏,还将扶苏下贬到了边关上郡去监守蒙恬大...
· 公子扶苏自杀之谜:真的相信诏书赐死?
导读:秦国自穆公以来,励精图治,从一个边陲小地渐渐发展到中国首个大一统的王朝,然而残酷刑法和苛捐杂税却让秦朝自二世而亡。甚至于连素有仁名的公子扶苏也不能容于朝堂之上,而被赵高矫诏赐杀。然而公子扶苏真的相信他是被自己父亲赐死的吗?本期小编将给大家带来扶苏自杀的疑团和相关的推测。网络配图在正史记载,公子扶苏是李斯、赵高假借诏书赐死的。然而扶苏为何自杀却有颇多疑点:一、扶苏为何不听蒙恬劝谏,在不核实诏书真伪的情况下即自杀?当使者携带李斯、赵高的假诏书抵达上郡时,蒙恬当即提出质疑:皇帝出巡在外,未立太子,而我领三十万大军在此戍边,公子作为监军,职责重大,怎么能仅凭一个使者和一封诏书即自杀?应该请命核实。蒙恬的质疑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对诏书的突然性不理解。三十万大军的统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怎么会突然被问罪?二是对始皇杀扶苏的行为不理解。扶苏不仅是始皇的长子,更是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继承人,始皇杀扶苏这...
· 扶苏为什么仅凭一封诏书就自杀了?只怪扶苏太傻了!
扶苏为什么仅凭一封诏书就自杀了?只怪扶苏太傻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专制皇权时代,诏书就是皇帝所下的命令,这就是最高的权威,当然,现在我们通过历史可以得知,扶苏收到的诏书其实是一份假诏书,这是赵高伪造的,但是在当时,扶苏并不知情。秦始皇是死于东巡的途中,在临死之前,他并没有下达诏书,而是写了一封信给扶苏,让他会咸阳参加葬礼,如果不出意外,以扶苏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这封信却没有送出,因为这封信被赵高给扣下了。赵高是公子胡亥的老师,他跟扶苏的亲信蒙恬、蒙毅兄弟之间有嫌隙,所以就想打算立胡亥为帝,为此,他还把丞相李斯拉下水,一起合谋伪造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既然立了胡亥为太子,那扶苏就必须死,只有扶苏死了,胡亥的皇位才可以坐得安稳。于是李斯和赵高又伪造了一封皇帝诏书,加盖玺印。诏书的意思如下:扶苏与蒙恬率数十万大军屯兵,没有功劳,还屡次上书直言诽谤皇帝,心怀怨...
· 扶苏为什么不反:选择自杀而酿成秦二世而亡
扶苏,出生时间不详,死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嫡长子,二世胡亥的哥哥,姓赢,名扶苏。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朝少有的拥有长远的政治眼光的人才,可惜英年早逝。图片来源于网络扶苏,作为始皇帝的长子,从小接受正规的皇室教育,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敏锐的政治眼光,最先认识到了民心的重要性,秦始皇也非常器重他,一直将其当做继承人来进行培养。扶苏也没有令秦始皇失望,不仅在政治上面做的非常好,在民间的名声也是非常好的。和自己的父亲不同,扶苏为人仁弱,非常推崇儒家的孝义之道,为人也非常的正直谦逊有礼,能够真正的做到礼贤下士。他不像自己的父亲始皇帝那样,爱好战争,喜欢以武力来解决问题。也真是因为扶苏的正直,才为自己带来了毁灭的灾难,当时始皇帝的宠臣赵高,因为犯事,被扶苏逮到,扶苏坚持要将赵高处死,但是始皇帝保住了赵高的性命,赵高因此对扶苏怀恨在心。扶苏虽然为人仁弱,但是在国家大事之上是绝不退缩的,他曾在秦...
· 飞将军李广自杀的原因,李广为何最终会选择自杀
李广,是汉朝时期一位很有名的大将,但同时也是一位人们讨论比较多的大将。后世有一句“李广难封”,说的是李广这一生尽管有战功,但是却难以被封侯,多多少少有一些愤慨之情。不过,李广难封难道就真的是因为功劳太高封无可封,或者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君主所以没有封吗?不尽然,而且这样一位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为何最终会选择自杀呢?可以说,李家三代都很不幸。李广一生征战匈奴不得封侯。儿子李敢霍去病被射杀。孙子李陵被迫降敌,全家被薄恩寡义的汉武帝诛杀。尤其是李广,终战一生未曾封侯。确实有些不公和委屈。但“李广为什么这么悲催”?而司马迁却为何如此同情李广?李广之所以一生坎坷未得封侯,首先就是“政治不坚定”就凭私下接受梁王将军印绶一件事。他这一辈子就别想封侯,杀霸陵尉。李广做出这样睚眦必报之事。也足以说明其情商太低。第三就是点背了。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但点背不能怨社会,只能怨自己。他的自杀也是个人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