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不小气明朝的结局会怎么样?
崇祯的小气之名是史上留名的,如若他不是这样的性格,明朝的命运会怎样呢?
话说崇祯勤俭持家,官员聚敛成性、贪污成风,导致明朝政府非常“穷”。因为穷,所以省;为了省,所以拖。拖什么?拖工资,特别是拖欠兵哥哥的军饷。士兵们为了追讨工资,于是集体反水,组团参加起义军,为农民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供给。
面对内忧外患的处境,朝廷里有人帮崇祯想过,并且还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网络配图
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赋税,白水县农民王二聚集数百农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崇祯三年(1630年),职方郎中李继贞就提过一个建议。他说现在民间闹灾荒,老百姓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久则生乱,不如拨几万两银子赈灾吧,救民于水火,福泽无穷!
崇祯这人比较勤俭节约,据说自己都穿补丁衣服,因此大臣们突然让他拿笔钱出来,一时还真舍不得。再加上当时辽东正打仗,朝廷等着用钱,因此崇祯当时没答应。
这个李继贞倒也算个好官,没过几天,他又给崇祯写奏折,换了一个方式忽悠崇祯。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拨款是赚钱,不拨就赔本,而且赔很多!
网络配图
崇祯实在是个持家有道好男人,看完李继贞的分析后,他觉得这笔投资既赚民心,又有收益,不妨试试,于是最终决定拿出十万两白银试试水。十万两,还不够贪官污吏塞牙缝!刚闹灾荒那阵子,十万两雪花银赈灾,那是绰绰有余,可是现在行情不同了,十万两怎么够。
后来陆续有大臣提议拨款赈灾和发饷,崇祯也没有同意。搁浅的后果,就是崇祯因此错过了一次机会,一次省心省力又省钱的机会,一次有可能将起义军扼杀在摇篮的机会!
如果崇祯和朝廷从始至终都重视赈灾事务和军饷问题,并且处理得当的话,就算不能阻止农民起义爆发,至少也能缓和几年时间。
网络配图
有这几年时间,崇祯和朝廷完全可以集中大明王朝的全部力量,专心应付辽东战场的大清国。到时外患已消,即便内乱爆发,应该也能应付自如。而如今,内忧外患,朝廷在东北和西北两个战场疲于奔命。
后来的史实已经证明,正是在明朝加派辽饷、剿饷、练饷之后,农民起义军的部队才开始迅速壮大,甚至在遭遇了多次武力之后,他们依然能像“小强”一样存活下来。然后继续造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