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石峁遗址挖掘出石砌城址 始建于4300年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3
转发:0
评论:0
石峁遗址挖掘出石砌城址始建于4300年前,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最新考古成果,发现神木石峁遗址内有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砌城

  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最新考古成果,发现神木石峁遗址内有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址,它由 “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部分构成,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史前最大城址。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西安世园会。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

  1976年就被发现的石峁遗址,经过近两年的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又有了惊人的发现。首先发现了石峁城址,这是一处宏大的石砌城址。

网络配图

  今年开始的考古勘探确认它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内城城内面积约210余万平方米,外城城内面积约190余万平方米,石峁城址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00多万平方米)、陶寺遗址(270万平方米)等已知城址,成为目前所知最大史前城址。

  “皇城台”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为一座四面包砌护坡石墙的台城,大致呈方形。内城将“皇城台”包围其中,依山势而建,城墙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外城系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一道弧形石墙,绝大部分墙体高出地面,保存最好处高出现今地表亦有1米余。

  本次调查发现的城墙越沟现象将石峁城址基本闭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为探讨石峁早期地貌变迁及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料。

  根据清理出年代特征明显的陶器和玉器,并结合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专家初步认定最早一处是“皇城台”修于龙山中期或略晚(距今4300年左右),兴盛于龙山晚期,夏(距今4000年)时期毁弃,属于我国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这个“石城”的寿命超过300年。

  这次考古主要对石峁城址外城北部的2500余平方米的一座城门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从地势上看,外城东门址位于遗址区域内最高处,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部分组成。

网络配图

  考古中发掘出6件完整的玉器,种类为玉铲、玉璜、石雕人头像等。这是石峁遗址考古中首次发掘出的玉器。玉器就在石墙里,这是奇特的发现。考古工地负责人邵晶告诉记者,调查时当地老乡说过去流失的石峁玉器是在石墙里面发现的,这一度让考古人员很怀疑。可发掘中确实如此。出土的玉器一种是在倾斜的石墙里面,第二种就是在倒塌的石墙堆积里面,距离地面都比较低。

  这也给考古人员留下了一个谜团:“考虑到墙未塌时,玉器怎么承受得了这个负重,很难想象。而且还有些石头与石头中间的缝隙最薄只有几毫米,怎么把玉器放进去的?”

  “上世纪70年代,就有考古人员在石峁征集到127件玉器。其中不少被陕博收藏着。目前流失在世界各地的石峁玉器有4000件左右。”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炜林告诉记者,石峁玉器世界闻名,但是一直没有“正名”。这是因为没有在考古发掘上发现过石峁玉器,缺乏关键依据。

  所以,此次在石峁遗址内首次发掘出的6件完整玉器就非常珍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收获。证明了石峁玉器确实存在,流散各地的石峁玉器也因此“正名”。

网络配图

  外城东门的考古发掘中,还出现了壁画的身影。考古人员在一段石墙墙根底部的地面上,发现了100余块成层、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部分壁画还附着在晚期石墙的墙面上。这些壁画以白灰面为底,以红、黄、黑、橙等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最大的一块约30厘米见方。“这些颜色都是来自铁矿物原料,是从石头中提取的。”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石峁城址考古队队长孙周勇告诉记者。这是龙山时期遗址中发现壁画数量最多的一次。几何图案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流行图案,之前就曾发现过这类图案。

  本次考古还发现了48个人头骨。考古人员在下层地面下发现了两处集中埋置的人头骨的遗迹。每处均有24个头骨。一处位于外瓮城南北向长墙的外侧;一处位于门道入口处,靠近北墩台。这两处人头骨摆放方式似有一定规律,摆放范围,外瓮城外侧呈南北向椭圆形,门道入口处的遗迹略呈南北向长方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陕西石峁遗址考古发现“祭坛”疑为四千年前“哨所”
四千年前的祭祀场景什么样?考古工作者最近对我国史前最大城址——石峁遗址的一处“祭坛”遗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结果表明这处“祭坛”的功能犹如长城的烽火台一般,很可能是构筑在山包上的“哨所”,跟高大的石峁城墙一起构成了人类史前强大的防御工事。主持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周勇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们今年对原先调查中发现的“祭坛”遗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结果发现“祭坛”的结构很可能是构筑在石头围墙上的一种木架构的高层建筑,其功能犹如长城的烽火台一般,不排除它作为四千年前的“哨所”(也就是瞭望台)的可能。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部、黄河西岸的陕西省神木县,经过近5个年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的石峁城址,揭露了外城东门址、贵族墓葬区、普通居址等重要遗迹,为探讨石峁城址的聚落结构与布局、兴废年代、文化性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专家认为,先秦文献记载,“国之...
· 石固遗址
简介遗址位于长葛市区西南12.5公里处,西距老石固村1公里,东距岗河村约0.1公里,遗址东连豫中平原,土地肥沃。总面积10.5万平米,重点保护区3.45万平米。它是1972年冬当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197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发掘,发掘面积计2145平方米,发现裴李岗和仰韶文化的房基7处、灰坑282个、墓葬96座。出土文物遗址出土了11800多件石、陶、骨、蚌、铜等器物,其中以裴李岗文化遗存最丰富,典型器物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铲、石镰、管形骨器、圜底壶、平底壶、假圈足壶、三足壶、三足钵、三足鼎、附加堆纹,以及坑点纹的三足钵、敛口钵、折肩壶、角把罐。目前这些文物主要保存于许昌市博物馆和河南省文化考古研究所里。意义根据遗址的地层证据可以证明裴李岗文化早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在继承了裴李岗文化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早期人类没有固定婚姻;证...
· 榆林又现一处古石城考古人员称比石峁遗址还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透露,他们在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这是近期在榆林发现的又一处古石城,考古人员称,这里比石峁遗址还要早。房崖村位于榆阳区南部山区,人口较少,而考古人员发现的石城就在新建高速路出口旁,与村子隔着河川。在一位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沿着不平的土路来到房崖村寨峁梁上,椭圆形土坡上有三处垒得很整齐的石堆,还有一些散落的石块,石块有大有小,但比较平整。除了石块,记者还发现了几块有纹路的瓦砾,像是烧过的陶器。一个姓房的村民告诉记者:“我们这个村子大多姓房,这个古城早在十年前就被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说:“去年在修神米佳高速时,当地政府让我们过来考察。这处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是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房址数量丰富、保存较好、排列有序。”据孙周勇介绍,寨峁梁遗址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
· 东岳石遗址
备注参考资料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石遗址资料.青岛政务网.2006-06-10.
· 神木石峁遗址发现我国史前最大城址
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最新考古成果,发现神木石峁遗址内有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址,它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部分构成,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史前最大城[注:大城(Ayuttaya),泰国故都。位于中部,首都曼谷以北88公里的湄南河畔,面积2480平方公里。其疆域北连红统府和华富里府;东濒北标府;南毗巴吞他尼府;西临素攀武里府和暖武里府。]址。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西安世园会。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规模宏大城址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1976年就被发现的石峁遗址,经过近两年的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又有了惊人的发现。首先发现了石峁城址,这是一处宏大的石砌城址。今年开始的考古勘探确认它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内城城内面积约210余万平方米,外城城内面积约190余万平方米,石峁城址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