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古埃及独特牙医术 蘸药布团塞木乃伊牙中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0
转发:0
评论:0
揭秘古埃及独特牙医术蘸药布团塞木乃伊牙中,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0日报道,专家日前对埃及古城底比斯的一具木乃伊进行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0日报道,专家日前对埃及古城底比斯的一具木乃伊进行了CT扫描,发现其口腔龋洞中塞满了蘸有药物的亚麻布团。这一发现或能证明古埃及人当时就不断在牙科领域进行尝试。

  《古病理学国际期刊》的文章称,来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安德鲁·韦德利用一种新型高分辨率CT仪扫描木乃伊的牙齿和身体,并且根据扫描片重建了3D图以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从CT扫描片可以看到,木乃伊的一颗牙齿龋洞里塞着一块亚麻布团。这块亚麻布之前可能经过无花果汁液或雪松油等药物的浸泡,随后被塞入下颚第一、二颗臼齿中间,也就是最大、也是最疼的龋洞里。这么做既能起到抵挡食物残渣进入龋洞的屏障作用,又能利用亚麻布上的药物缓解疼痛。

网络配图

  研究人员介绍说,这是已知的首例古埃及牙齿填充疗法,“坝基补缝填坑处理,是指在相邻两颗牙齿较大的龋洞里填补防护物,一般是用药物填充。而设置屏障保护是古埃及牙科治疗的独特案例。这个案例中的牙科填充处理是迄今为止古埃及木乃伊研究中很独特的,也是极少数记录在册的古埃及牙科干预措施中的一种。”

网络配图

  事实上,牙医术在古埃及非常普遍,有记录显示它至少在大金字塔建造之前就存在了。由于古埃及人食用的粗磨谷物对牙齿很不好,所以在当时牙病并不少见。然而,这一木乃伊的发现让研究人员确信,古埃及存在一批牙科专家,他们曾不断进行医学的试验练习。研究团队表示,尽管能够证明存在其他干预疗法的证据还比较缺乏,但这一发现突出了找寻古代社会填充疗法及其他治疗牙齿的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网络配图

  据悉,这具木乃伊是一名男性,死于20多岁或30出头,生活年代应该是希腊国王统治时期的埃及。从其外观和木乃伊的结构看,他的地位应该比较显赫。他的口中有许多脓疮和龋洞,尽管还不能明确查明死因,但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牙齿病变发展到某一阶段,引起了鼻窦感染,从而形成了潜在的致命源。目前这具木乃伊被放置在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雷德帕思博物馆,但其第一埋葬地点尚不得而知。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人员发现了木乃伊口中的小麻布团,但当时的扫描技术太低以至于不能给出更全面的分析,而本次研究使用的高分辨率扫描仪的功能是之前扫描仪的6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朝已有牙膏牙刷雏型:药膏做牙膏马尾制牙刷
未发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来护齿。《礼记》中即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表明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用漱口来护齿。不仅如此,古人还养成了早晚漱口的习惯。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明确提出了漱口对保护牙齿的作用。宋人张呆的《医说》中则直接对漱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古人漱口也是颇有讲究的,漱口有专门的“漱口剂”——盐水、浓茶、酒。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凡饮食讫,则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宋代时,出现了雏型的牙膏和牙刷。宋代医著《太平圣惠方》中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
· 圣地牙哥骑士团
圣雅各大十字架骑士团的标志是一个像把剑的红色十字架,剑柄上附有鸢尾花的形状,骑士们会把该标志绣于其白色披肩之上。十字架末端的鸢尾花代表着“纯洁的荣誉”,参考自使徒圣雅各的个人特质。剑代表使徒圣雅各和他的殉教牺牲,因为他坚持信仰而被剑斩首。在一定意义上它也可以象征以基督之名拔剑作战。有人说它的形状起源于十字军东征时代,骑士们将底部削尖插进地面来进行每天弥撒的十字架。历史尽管骑士团是以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来命名,但其实骑士团的创建地和总部都不在此地,从1157年起骑士团有两大分支分别在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的乌克莱斯,莱昂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都宣称自己旗下骑士团的正统,因此出现了长时间的争议。直到1230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统一了莱昂王国,两个分支才合而为一,总部设于昆卡省乌克莱斯。骑士团的第一位大团长是佩德罗·费尔南德斯·德卡斯特罗,国王的士兵和前十字军战士。不同于...
· 以牙还牙
【成语】以牙还牙【成语】以牙还牙【拼音】yǐyáhuányá【解释】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出处】《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近义词】以直报怨【反义词】以德报怨
· 以牙还牙
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土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是一个喜欢挖苦人的文人,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说:美国人在无事闲暇时往往爱想念他们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们祖父一代就不能不停止。马克土温立刻以充满诙谐的语句开始反击,说:当法国人无事时,总是尽力想找出他的父亲是谁
· 古埃及木乃伊丧葬习俗和现实木乃伊案例
木乃伊文化古埃及,一个充满神秘与辉煌的古老文明,其独特的丧葬习俗——木乃伊制作与金字塔建造,至今仍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木乃伊,作为古埃及人对死后世界的精心准备,不仅承载着对生命永恒的渴望,也揭示了古代医学、化学及宗教的深刻内涵。而金字塔,则是法老们追求不朽的象征,以其宏伟的建筑艺术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人类智慧的杰出代表。木乃伊制作木乃伊,古埃及语意为“沥青”,因尸体表面涂抹的黑色油脂物而得名,实际上是指经过特殊处理而完好保存下来的尸体。古埃及人深信,死后的身体是灵魂回归来世的载体,因此,他们精心制作木乃伊,以确保死者的身体能够长久保存,灵魂得以安息。木乃伊的制作过程复杂而精细,从最初的清理内脏、脱水处理,到最后的包裹绷带、装饰墓室,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与宗教色彩。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木乃伊的制作相对简单,主要依赖于泡碱粉的自然防腐作用;而对于皇室成员和贵族,则采用更为复杂的皇家工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