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宋江最后接受招安的根本原因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0
转发:0
评论:0
看过《水浒》的朋友都知道一百单八将的最终结局,那么如果宋江不投降,又将会面临怎样的出路呢?其实很简单:一个是维持现状,另一个就是“取而代之”。先来看第一条,所谓的维持现状,就是以梁山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半幻想半现实的特殊社会,但是如果仔细一想的话,这个带有乌托邦性质的小社会是很难长久维持下去的,因为随着梁山队伍的不断扩大,一个吃饭的问题就能够将其难住。梁山早期在王伦的时候大约有一千人马,随着后来不断吞并周围的几个山头,人数大约能到数万人之多。宋江在攻打东平府时,就曾对董平夸下海口,说他手下有“雄兵十万,猛将千员”,当然了古代打仗把自己的兵力夸大是常有的事儿,所以不能全信,但对半算的话还是有的。因为在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的前夕,宋江传令调拨人马给自己和卢俊义,每人各马步军一万,这还不算双方负责接应的水军。如果按照双方水军各五千计算,此次参战的总人数就是三万,再算上守寨的其他将士和家属,此时的梁...

  看过《水浒》的朋友都知道一百单八将的最终结局,那么如果宋江不投降,又将会面临怎样的出路呢?其实很简单:一个是维持现状,另一个就是“取而代之”。

  先来看第一条,所谓的维持现状,就是以梁山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半幻想半现实的特殊社会,但是如果仔细一想的话,这个带有乌托邦性质的小社会是很难长久维持下去的,因为随着梁山队伍的不断扩大,一个吃饭的问题就能够将其难住。

  梁山早期在王伦的时候大约有一千人马,随着后来不断吞并周围的几个山头,人数大约能到数万人之多。宋江在攻打东平府时,就曾对董平夸下海口,说他手下有“雄兵十万,猛将千员”,当然了古代打仗把自己的兵力夸大是常有的事儿,所以不能全信,但对半算的话还是有的。

  因为在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的前夕,宋江传令调拨人马给自己和卢俊义,每人各马步军一万,这还不算双方负责接应的水军。如果按照双方水军各五千计算,此次参战的总人数就是三万,再算上守寨的其他将士和家属,此时的梁山总人口应该在四五万左右。另外在此前攻打曾头市的战役中,东南西北四路大军共计一万两千人,还有中军和后军各五千,如此一来参战的马步军人数就是两万两千人,负责接应的水军以及留守山寨的将士、家属同样没有计算在内。

网络配图

  那么问题来了,这四五万人如果都不生产、不交换,只管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那么“吃”必然会成为梁山的头号难题。长期以来,梁山在解决生计问题上无外乎两种方式:拦路抢劫和异地掳掠。

  但这两种方式均不是长久之计。试想下,如果梁山附近的道路上长期设卡,违规收费长达数十年,换你吃过一次亏还会上第二次当吗?第二种就更好理解了,按照他们这种速度,不出几年,方圆数里的村寨和州县势必都会被他们给打劫完了,然后呢?目光只能放向更远方了,再打完,那就只有京城汴梁了。也就是说梁山和大宋之间迟早会有一场决战,然而就算大宋再如何弱,也不会坐等火烧眉毛吧?所以说维持现状这条路,从长远来看,是走不通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第二条路,取而代之。可以不可以呢?可以,但宋江他不想,或者说是不敢。这里所说的不敢不是因为双方实力的悬殊,而是在于宋江的思想、精神矮化了,用孟子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那么当时的宋江是什么思想呢?我们来看一段对话就知道了。在第99回中,他与擒住方腊的鲁智深有一段经典对话:

网络配图

  宋江道:“今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这段话中,宋江先是让鲁智深在京城当大官,结果人家不乐意;后来又让他当一个县处级的和尚,在庙里过过官瘾,同样被拒绝了。小编猜想此时的宋江心里肯定非常郁闷,自己低头哈腰,甚至不惜动用“御用二奶”李师师的关系才得到这么一个招安的机会,但你们倒好,面对这唾手可得的功名,一个个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根本看不上眼,这到底是为啥呀?

  其实这很好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公务员,眼观极其有限,又没有多少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在梁山上耍耍手腕子还行,可一旦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便露出了小吏的局限性来了。也就是说,他的脑海中不可能产生比当官更美好的政治想象力了,所以他根本就不敢想象,他能够取君而代之。

网络配图

  他错就错在把这种庸俗的功利观当成了“天道”,然后又以“天道”的名义号召兄弟们去执行,结果最后死的死,伤的伤,出家的出家,自杀的自杀,就连他本人最后也被毒死在自己的办公桌前。这对他来说当然是死得其所,因为他是为了理想而献身的,可那么多不愿意招安的兄弟们呢?他们究竟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而死还是为了他宋江的牌坊而死?这只有天知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葬送了梁山众兄弟吗?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之际,经过六七百年的传播,其中的故事已是人尽皆知。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对《水浒传》的理解可谓是数不尽数,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在谈起《水浒传》的时候对其中的很多人物还是评价不一,比如晁盖和宋江这两个形象,对于招安的看法等等。有争论当然是好的,这正说明人们还在关注,对于这些问题,施耐庵老先生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永远都无法知晓,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自己的理解,文学作品可贵的地方便在于同一个故事,每个人去读都有不同的见解,也就是平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网络配图整部《水浒传》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中间以一百单八好汉聚齐水泊梁山为界,即梁山泊好汉排座次。前一部分讲述的是众好汉的遭遇以及如何齐聚水泊梁山,后一部分讲述的是招安,而且前后两个部分梁山泊的头号首领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是在宋江坐上头把交椅之后,才开始谋...
· 史上真实的宋江接受招安了吗?宋江结局是什么?
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同日拜爵,是当时颇为轰动的一桩大事。宋江肯定是很辉煌地接受招安了,至于招安之后的结局,李若水没有写到。一部《水浒传》,把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推向社会,以至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宋江?他们是否在水泊梁山安营扎寨?他们的真实结局到底如何?不只备受学者们的关注,而且是广大社会群众茶余饭后极有兴趣的话题。水泊梁山梁山泊又称梁山泺,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后周显德六年(959),“复汴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可见,那时的梁山泊不过是连通青、郓漕运的一片水域,并不以汪洋浩瀚著称。大约在后晋开运和北宋天禧、熙宁年间,黄河先后三次大决口,滔滔的河水倾泻到汴、曹、单、濮、郓、澶、齐、徐等州,淹没的田野与零散的湖泊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以梁山为中心、水域达八百里的大湖,统称为梁山泊。当时,梁山泊的生态环境十分和谐,岸边有垂杨绿柳,湖上有鸥鹭翔集,荷...
· 历史上的宋江为什么会接受招安宋江为何投降
《水浒传》中宋江接受了招安,这个问题让许多人迷惑不解,那么历史上的宋江接受招安了吗,那么今天我们来讲讲历史上的宋江到底有没有接受招安?1、《水浒传》中宋江招安的原因网络配图施耐庵的《水浒传》根据民间流传的梁山好汉故事,把坐头把交椅的老大宋江描写成了一个仗义疏财、急公好义、爱国忧民、忠肝义胆的乱世英雄,在他巧取豪夺的掌握了梁山的革命领导权后,奉行了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等待招安”的改良主义路线,在其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之后,梁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到鼎盛的阶段时,那种执拗的顽强的生长在这个旧知识分子内心的忠君报国思想,使他走上了一条受招安,投降大宋王朝的似乎正本清源的道路,也把众位梁山好汉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2、历史上的宋江确实领导了起义历史上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上也曾经明白无误的记载过。宋江起义大概发生在宣和元年至三年间,即公元1119年至1122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是在太行山及山东、江苏...
· 宋江接受招安绝非下下策不招安只会更惨
在当时那种环境,背景下,其实诏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善终的途径。很多人觉得不接受招安,继续盘踞梁山为上策。然而招安才是上上策,理由如下:1、人心问题梁山伯108名好汉,其中有至少有一半是宋江以招安的名义劝进来的。如五虎将中的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虽然说这些人在梁山伯山上也是唯宋江是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都是受过很好家教的人,儒家思想可谓深入人心。里面已经娶了妻的人还好,没有娶媳妇的当时真的可谓是悲剧,试想一下,有谁会把自己的女儿送上梁山。即使老百姓都知道,他们都很仁义,都是好汉,但在儒家思想盛行的朝代,不可能有人会嫁给“贼寇”。而且当时很多大将的家眷父母都在山上,其实我想梁山上对李逵有意见的不在少数,而且阮氏兄弟和刘唐都跟随晁盖为一伙,鲁达和武松至交,燕青也只跟随卢俊义,跟其他人不温不火。长久下去,定会人心涣散。2、粮食问题这个问题几乎是致命的。据书中记载,到招安的时候,梁山伯算上将领...
· 宋江接受招安绝非下下策,不招安只会更惨
相信广大朋友对梁山接受招安一事一直耿耿于怀,梁山好汉啸聚山林岂不快哉?然而,如果仔细分析,梁山不接受招安只会死得更惨,也需要为宋公明正名了。在当时那种环境,背景下,其实诏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善终的途径。很多人觉得不接受招安,继续盘踞梁山为上策。然而招安才是上上策,理由如下:1、人心问题梁山伯108名好汉,其中有至少有一半是宋江以招安的名义劝进来的。如五虎将中的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虽然说这些人在梁山伯山上也是唯宋江是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都是受过很好家教的人,儒家思想可谓深入人心。里面已经娶了妻的人还好,没有娶媳妇的当时真的可谓是悲剧,试想一下,有谁会把自己的女儿送上梁山。即使老百姓都知道,他们都很仁义,都是好汉,但在儒家思想盛行的朝代,不可能有人会嫁给“贼寇”。而且当时很多大将的家眷父母都在山上,其实我想梁山上对李逵有意见的不在少数,而且阮氏兄弟和刘唐都跟随晁盖为一伙,鲁达和武松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