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他是初唐名臣 却为何一生都谨慎小心!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8
转发:0
评论:0
他是初唐名臣却为何一生都谨慎小心!,岑文本是唐太宗手下最为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其才智在初唐名臣中数一数二。岑文本

  岑文本是唐太宗手下最为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其才智在初唐名臣中数一数二。岑文本幼有才智,十四岁那年,其父岑之象遭陷害入狱。为了救父,他只身前往司隶鸣冤,堂上据理力争。司隶只好重审此案,并释放了他的父亲。

  李世民登基之后。岑文本被授予秘书郎职位,兼任中书省。有一次李世民大宴群臣。岑文本的文章在群臣中是最好的,随后,经过李靖推荐,岑文本升为中书舍人,不久,颜师古失官,众议后继无人,太宗却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遂封他为中书侍郎,专管机密。

网络配图

  岑文本一生低调谨慎,他的位置十分特殊,他是专管朝廷机密的,这个位置十分容易遭到猜忌。也容易和群臣产生矛盾。但岑文本为人却十分谦虚和低调,尽力避免卷入贞观朝的皇储之争。

  岑文本身居高位,又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是各方拉拢的对象。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后,许多名士都前往东宫兼职,太宗也想让岑文本去太子府兼职,岑文本却谢绝了。他说“臣以平庸之才,早已超过了本分,守此一职,犹惧不能胜任,岂能再添东宫的官职,以速遭时谤。臣请一心侍奉陛下,不愿再希望东宫的恩惠。”

  岑文本一生小心谨慎,和其他贞观朝名臣如长孙无忌等人相比,岑文本相当低调,一是他确实没有长孙无忌那样的背景,二是他自己的性格所致,每次升官他都不喜反忧。贞观十八年,岑文本被任命为中书令,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之色。他的母亲也问他是怎么回事。岑文本回答:“我无功于国家,又与皇帝非亲非故,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忧虑。”

  应该说岑文本的低调是对的,他深刻理解朝廷内关系的复杂,对李世民的性格也有着深刻的理解。贞观年间的文臣武将关系复杂,几个皇子之间的皇位之争已经把几位大臣拉下水。李世民倒不怕这帮大臣造反,他是怕自己的臣子卷入皇位对朝局不利。

  李世民重操守,他升任中书令后,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而岑文本却说:“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庆贺。朝中很多大臣也劝他趁大权在握时多置办些田产,为子孙后代谋些福利。岑文本叹息着说:“我只是南方一平民,徒步人关,往日的希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罢了。而无汗马之劳,只因文墨致位中书令,这也到了极点了。承受俸禄之重,使我恐惧已经很多了,怎么还能再谈置买田产呢?”

网络配图

  岑文本谦虚谨慎、居安思危、低调做人的作风打动了太宗,李世民一直将岑文本当做臂膀,想把他留给下一代皇帝。

  贞观年间,唐太宗征高句丽,岑文本负责在后勤事宜,所有诸如粮草转运、铠甲武器等物资钱财等事宜,全部委任于他。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出征之前,唐太宗对他的身体状况就感到很忧虑,认为岑文本能同自己一起去辽东,但是不一定能回来。

  结果被李世民言中了,岑文本病死在幽州军中,病危时,李世民亲自前往探视,岑文本去世后,李世民追赠岑文本为侍中、广州都督,赐谥号宪,陪葬于昭陵。

  中国古代官场有句话叫“树大招风”,像岑文本这种位高权重又掌握众多机密的大臣,一般都会谨小慎微。他们不但会遭到皇帝的警惕,也会遭到同僚的排挤和,而岑文本在朝中却少有,也从未受到太宗的猜忌,其的为人之道和为官之道值得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小心谨慎
小心谨慎【成语意思】: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用法分析】:小心谨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说话或做事。【成语来源】: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iǎoxīnjǐnshèn【英语翻译】:bediscreet【成语声母】:XXJS【成语分辨】:小心谨慎和“谨小慎微”;都含有“十分小心;不敢疏忽”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小心谨慎多用于形容认真仔细;不马虎的态度。“谨小慎微”多指细小的事情过分小心;畏首畏尾;常用作贬义。【小心谨慎的近义词】:谨小慎微【小心谨慎的反义词】:粗心大意、粗枝大叶【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大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霍光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每当皇帝出行,霍光总跟随左右。他出入皇宫总是处处小心,...
· 司马懿是忠臣还是奸臣?出仕43年却换来一生骂名
司马懿是忠臣还是奸臣?出仕43年却换来一生骂名如果让三国的读者来评价司马懿的为人,可能多数人还是会把他当做奸臣看待,因为是他发动了政变,让曹家彻底失去对曹魏的主导权。司马懿出仕比较晚,29岁才入朝当官,其实曹操早就看上了司马懿,但司马懿却不想为曹操做事,最后装了几年病。这时候的司马懿肯定是没有谋反之心的,升至都没有去当官实现抱负的理想。但司马懿在曹魏的时间太长,一共出仕43年,比曹操、曹丕、曹睿活的都要久,熬过这三代君王后司马懿才显露出了自己的野心。所以说司马懿的转变和他在曹魏的这段时间脱不了关系。如果是比头衔,司马懿可能比诸葛亮的头衔还要多,因为他还是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辅佐了曹魏四代君王,乃曹魏托孤忠诚,也是掌管政权的权臣。但期初的司马懿并不起眼,也不像杨修那样爱出风头,所以曹操很少注意到他。要不是曹丕最后成为嗣子,废汉建魏登基称帝,司马懿也不会成为后来的重臣。所以说司马懿人生的第一个...
· 北宋名臣包拯一生为何鲜有朋友?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网络配图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他是说人心隔肚皮,评价一个人,可信赖的还是他的作为。不过,如果得不到情感的线索,一个人的作为,或为迷雾所隐,或为光芒所掩,也会含糊起来。欧阳修的批评,源于包拯连劾张方平与宋祁。包拯抨击宋祁的理由,是他知成都时多游宴,蜀人不满他的奢侈。比起哥哥宋庠(此前也曾被包拯弹劾过),宋祁确实生活铺张,但当时文官游宴成风,若以此为罪,朝廷要空去...
· 北宋名臣包拯一生为何鲜有朋友?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注:方平著有乐全先生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zhangfangping]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他是说人心隔肚皮,评价一个人,可信赖的还是他的作为。不过,如果得不到情感的线索,一个人的作为,或为迷雾所隐,或为光芒所掩,也会含糊起来。网络配图欧阳修的批评,源于包拯连劾张方平与宋祁。包拯抨击宋祁的理由,是他知成都时多游宴,蜀人不满他的奢侈。比起哥哥宋庠(此...
· 最小心谨慎的皇帝连登基都要试探多次
当皇帝毕竟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他们大多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甚至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一位,却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就是汉文帝刘恒。自秦始皇以来,中国总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这四百多位皇帝里有昏君有明君,有千古一帝也有默默无闻,有画家也有木匠。当皇帝毕竟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他们大多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甚至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一位,却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因为他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不是很好,所以在刘邦当皇帝以后,刘恒就跟着母亲到了偏远的代地当了代王。后来刘邦驾崩,当朝执政的吕太后开始对刘家子孙展开了清洗,刘邦的不少儿子都在这个过程中被干掉了,代王因为封地比较远,做人又更是低调,这才逃过了一劫。等吕后归天以后,陈平和周勃等老臣一发狠就把吕家给剿灭了,而后就开始挑选皇帝的继承人,代王因为本人表象良好,姥姥家又没有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