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陵墓被盗封住墓门 盗墓贼一招就破了
自古以来,盗墓贼与建陵者就展开了无休无止的争斗,双方绞尽脑汁,一方费尽心力要闯入陵墓,盗取陪葬品,另一方则苦心竭力的设计,想让这些为非作歹的人有去无回。虚冢,是专门为了对付他们的一种耗时耗力的笨方法,旨在干扰盗墓贼的判断,通过这种手段迷惑他们,浪费他们的时间。不过虽然虚冢有这种奇效,但是却有一个很大弊端,那就是虚冢终究是有数的,只要一一发掘完,真正的墓穴还是会被他们找到,不能有效地彻底防止被那些人关顾。元朝时也有人说,只要能够将那些虚冢统统找到掘开,那么肯定有一个冢内藏着尸体,所要体现的就是相同的意思。古制中讲究“不树不封”,明显与那些传统的墓葬习俗不符合,也跟我国古代要体现的孝道相悖。
网络配图
我国古代,对于奢华的陵墓制度非常崇尚,认为只有高贵阔气的墓穴才能彰显皇室的气派,从此之后,便有很多君主选择将墓穴建在高山的岩石之内,这种依山建陵的方式在后世得到推崇,并迅速的流行了起来。当初李治与武则天建造合葬的乾陵时,为了保证墓葬的安全,就专门用铁汁将所有的缝隙牢牢封死,因为是依山建陵,所以比在平地建造墓穴的防盗能力强很多,因为墓室其实是在山内,所以一般的盗墓者在没有相当准备的前提下,根本无法闯入。只是这种建陵方式耗时耗力,寻常的权贵没有能力建造如此豪华的墓穴,不仅没有足够的财力,也没有可能建造成功,这是专属于皇室权贵的墓穴建造制度。
类似于这种在山崖中建造陵墓,而不在其他地方筑造坟头的方式,被称为“崖墓”,现在大家一般都认为,这种陵墓的建造方式是从唐朝时期兴盛起来的,而其开创者就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极有作为的一位君主:李世民。他的陵墓“昭陵”就是在山西省的一座高山内凿建的,这种风气对后续的君主有极深的影响,他们大兴土木,将附近风水极好的高山都凿建成了陵墓。
网络配图
其实严格来说,这种制度并非是由李世民创造出来,只是到了唐朝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使得其变得更加成熟。像是汉朝时期刘恒的墓穴,也是这样风格的陵墓,为了修建陵墓,甚至不惜专门斩断山崖,在当时被称之为“凤凰嘴”,如果说帝王中刘恒是这种修陵方式的第一个尝试者,但却并非是由他所独创出来的。这种墓葬风格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起来,一些诸侯墓都是类似这种的修陵方式,他们在悬崖边上开凿洞穴,用来建陵,是崖墓的一种原始形态。
在那个时候,他们对于墓葬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绝大多数权贵生前就会在悬崖中开凿墓穴,这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本来意义。这种形式的墓穴最早被称为蛮洞,直至后来的大唐皇陵,就是由这种墓穴改造而来,是一种非常豪华的蛮洞,这种墓葬方式既有土葬的元素,也不再是简单的开凿悬崖峭壁,那些普通人家的墓穴自然无法跟帝王相提并论,两者根本不是相提并论,只需要有个容纳棺材的缝隙孔洞便可以,有的需要开凿,而有些甚至直接利用先天生成的洞穴便可。
网络配图
直接开凿山体的墓葬方式,对于防盗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可是既然有入口,就还是有可能被人发现,因此很多的修陵者就选择在洞口封闭的时候,在外面浇筑铁水密封,魏襄王墓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当初此墓遭遇盗掘的时候,用铁水浇筑的墓门就花费了他们整整三天的时候。据说乾陵也是用此法封闭了墓穴,而且在后续发掘的过程中,没有看到曾被偷盗过的痕迹,可见乾陵所用的防盗手法还是极为管用的。
不过以铁水封门的方式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在唐朝时期,有个姓李的官员,他手下有个欠租的庄客,拖欠了五六年,等他罢官回来时,却发现仓库里堆满了粮食,比亏欠他的要多得多。他很奇怪就询问那个庄客,称我盗墓两三年了,前两天盗掘了一个古墓,规模很大,东西就是从那里面拿出来的。那座古墓的墓门使用铁水浇灌的,后来我天天用粪水天天浇灌,才将其化开的。此计不可谓不妙,粪水有很强的酸性,可以对铁造成腐蚀,使其失去原先的效果,真是盗墓界的奇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