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皇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真的有遗诏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0
转发:0
评论:0
清朝皇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真的有遗诏吗?,明清皇位的传承原则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太祖朱元璋在时定下的规矩,他要

  明清皇位的传承原则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太祖朱元璋在时定下的规矩,他要子孙们严格遵守。只不过,朱棣没听他老人家的话。而清朝皇帝中,通过政变夺位的,却一例没有。

  这就是制度的优越性,清朝皇室在仔细琢磨历代皇位继承上的得失,尤其是吸取明朝的教训,逐步确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皇位继承制。

  明朝皇位继承采取嫡长制,没有必要秘密立储,按部就班就行了。清朝不用嫡长制,皇位继承的问题,可谓煞费苦心。总的来说,清朝皇位继承,大抵有这样几种方式:

网络配图

  第一,贵族推举制。清朝皇帝的选择,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都是由贵族会议推选的,这和当时满族的部落结盟有关。

  第二,皇帝遗命制。顺治帝开始将皇位继承改为遗命制。清朝皇位继承的贵族公推制,仅在太祖、太宗两朝实行过,皇帝遗命确定继承人也是历朝历代中使用最普遍的方式。第三,秘密立储制。雍正帝喜欢思考,他从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中总结了册立皇太子的弊端,而实行秘密立储制,皇帝生前确定皇位继承人,但是不公开宣布。

  什么是秘密立储?秘密立储就是当朝皇帝将选定的储君皇子的名字写好,装在匣里,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上面。当朝皇帝崩逝后,朝廷众臣在乾清宫,取下秘密立储匣,当众开启,公示于众。

  自雍正确立秘密立储制度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均按照这一制度继承皇位。但是,到了咸丰末期,由于咸丰只有一个儿子,所以使得秘密立储没有实际的意义了。

  而同治、光绪两帝没有子嗣,宣统还没来得及亲政,清王朝就彻底覆亡了,使得秘密立储制度自然废止。

  秘密立储最大的缺陷是,皇位继承人的选择,由皇帝独自暗箱操作。当初明神宗欲立郑贵妃之子福王为太子,遭到群臣反对而作罢,先后演出“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宫廷闹剧。这说明当时还有一点不同的声音。清朝秘密立储却没有一点不同声音,这就容易产生弊病。如清道光帝秘密立咸丰为太子,选人不当,铸成大错,就是秘密立储制度缺陷的鲜活例子。

网络配图

  嘉庆帝继位是乾隆帝当着众臣在授受大典中面授的。道光帝继位时在“正大光明”匾后没找到秘密立储鐍匣,后在嘉庆帝随身太监腰间小盒里发现的。

  咸丰帝继位则是道光帝病危时,召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宣示谕书,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同治帝为独子,自然没有立储。光绪帝和宣统帝因改变祖制,为慈禧“一言而定”。所以,“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密立储鐍匣,实际上只用了一次。

  可以说:“正大光明”匾后秘密立储鐍匣,仅用过一次,并不像电影电视或某些书文所渲染的那样热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究竟隐藏些什么
一个王朝的延续体现为皇位的传承,而权力转移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勾心斗角,刀光剑影。并非人性太过贪婪,而是封建社会的“人治”创造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奇点,将其囊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则,皇位、爵位等等的传承遵循实行相对公开的嫡长子继承制,即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嫡长子不一定是最有才能的儿子,嫡庶之间——甚至同母诸子间——往往会产生夺位之争。惨烈如隋文帝者,他五个儿子皆是一母所出,最后也是无法避免互相残杀的局面。网络配图清代由于受满洲旧俗影响,对于所谓“嫡庶”观念和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不甚了了,清朝(含后金)历史上,前三代皇帝生前均未明确指定太子,立爱立少之举更是常见。康熙皇帝希望仿效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于康熙十四年(1675)下诏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康熙一朝胤礽两立两废。最后老皇帝心灰意冷,终其残生不言立储,社会上仍传言因为“皇长孙(弘皙)颇贤”,...
· 揭秘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究竟藏了什么?
去过故宫的朋友都知道,乾清宫殿内悬挂着一块由顺治帝御笔亲书的牌匾——"正大光明"。在这块牌匾后面有一个匣子,里面的东西让无数皇子朝臣为之明争暗斗。这块牌匾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正大光明”意思是心怀坦白,言行正派,乃为君治国之道,可皇帝为什么不“正大光明”的将匣子示于人前,反而要将其藏于匾后?匣子里装的又是什么呢?网络配图大清王朝,皇子为争储君之位,勾心斗角,而朝臣也纷纷选择值得扶持的皇子,展开党派之争。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缓解皇争,雍正帝想到了一个办法。雍正生前没有立太子,而是秘密准备了两份文书,其中写明了皇位继承者的人选,一份随身携带,一份封在"立储匣"内,放到了"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网络配图雍正下旨,自己死后,顾命大臣将两份文书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昭告天下,新君继位。雍正之后的四位皇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咸丰帝以后,清朝逐渐没落,“秘密立储”也随之废止...
· 北京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究竟隐藏些什么?
一个王朝的延续体现为皇位的传承,而权力转移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勾心斗角,刀光剑影。并非人性太过贪婪,而是封建社会的“人治”创造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奇点,将其囊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则,皇位、爵位等等的传承遵循实行相对公开的嫡长子继承制,即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嫡长子不一定是最有才能的儿子,嫡庶之间——甚至同母诸子间——往往会产生夺位之争。惨烈如隋文帝者,他五个儿子皆是一母所出,最后也是无法避免互相残杀的局面。清代由于受满洲旧俗影响,对于所谓“嫡庶”观念和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不甚了了,清朝(含后金)历史上,前三代皇帝生前均未明确指定太子,立爱立少之举更是常见。康熙皇帝希望仿效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于康熙十四年(1675)下诏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康熙一朝胤礽两立两废。最后老皇帝心灰意冷,终其残生不言立储,社会上仍传言因为“皇长孙(弘皙)颇贤”,皇上可能...
· 清朝时期的后宫妃嫔真的有“小主”这个称呼吗?
这些年宫斗戏一直是比较火的电视题材。很多人拍,也有很多人喜欢看。相信大家经常看的话一定也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那些清宫戏里面,对于妃嫔,下人们都喜欢叫她小主。那么历史上清朝的后宫妃嫔真的有“小主”这个称呼吗?小编在光绪年间一位翰林院侍讲商衍鎏写的著作中找到这样一句话“珍妃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谓‘小主儿’大方。以上为信修明见闻。”里面确实有小主这个称呼,但是是叫成“小主儿”,后面有个“儿”字而不是叫小主。而对于清朝其他的一些著作里面的称呼,一般都称为主子。也没有出现过“小主儿”或者“小主”。那么小编可以认为,也许清朝确实有这样一个称呼,但是真正的叫法是“小主儿”,“小主儿”的原型可能是小主子。因为古代下人都属于奴隶,相对的,下人侍奉的就是主人,在满清宫廷历史上,对于妃嫔主人的称呼,一般都会说娘娘主子,皇后主子。或者是在妃嫔的封号后面加上主子...
· 历史上康熙真的有一个哥哥吗?一生不敢回皇宫
蒙古出土清朝家谱,原来康熙有一个神秘哥哥,一生不敢回皇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朝时期出现了九子夺嫡的现象,不禁让人感叹,自古无情帝王家。九子夺嫡的出现让康熙非常伤心,康熙还没有驾崩,就看到了自己的骨肉相残,结果导致了皇子对皇位的争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皇子都参加了九子夺嫡,只不过胜利者是雍正。顺治帝入关之后,就对皇位接班人是非常看重的。不过清朝没有嫡长子继承制,他们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一点与汉人王朝是不一样的。作为清朝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帝的身上存在很多谜题,时至今日在顺治的身上,这些谜题也没有揭开。举个例子来说,顺治帝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已经他为什么会突然驾崩,这些在史书中的记载都是寥寥数笔的。对于顺治帝的死,《清世祖实录》的记载非常简短,仅仅是一句话“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作为清朝的皇帝,顺治帝的死仅仅记载了一句话,这肯定是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