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南宋第一个状元 竟然赢在名字和籍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0
转发:0
评论:0
揭秘南宋第一个状元竟然赢在名字和籍贯,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

  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即宋高宗,从此南宋开始了。

  虽然复了国,但都城定在哪里合适,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连高宗都急了,“先住在扬州吧,等你们讨论好了再搬!”

  复国后,一切都得照常运转起来,第二年,即1128年,新一届科举开始了。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把名次排好,交给高宗。高宗翻开第一名的卷子,写得非常好,慷慨激昂,强烈建议高宗要多听听百姓的声音,而不要再动不动就跟老天爷打听了。高宗刚即位,还有一腔热血,认为这个考生说的非常好,看得自己都热血沸腾了,于是就准备把他定为状元。

网络配图

  这时,旁边的宰相黄潜善坐不住了,因为他知道当皇帝的都很容易变卦,现在心血来潮让这个言辞激烈的考生当了状元,要是以后又惹皇上不高兴了(几率非常大),肯定得怪罪到大臣们头上,说当初没提醒他。于是,黄潜善就给打了个防疫针,说:“陛下,这个考生性格太偏激,恐怕以后不适合官场,建议先让他到下面锻炼锻炼。”

  黄潜善一提醒,高宗也回过神来了:这个考生痛快是痛快了,但谁愿意把个火药桶放身边啊?于是就点了点头,把卷子放在了一边,又问:“你觉得哪个考生当状元合适?”

  黄潜善说:“前几名的水平都差不多,谁当状元都能服众,这时候就要看别的因素了,不妨先拆开封看看。”

  高宗就让人把前几名的卷子都拆开,比较了一番,最后挑中了第五名——李易,字顺之,曾任扬州州学学正。

  确实,这个人太应景了,李易,字顺之,既表明了南宋代北宋的“易”,又暗合了两宋之间的“顺”承,而且当时的临时首都就在扬州,这个李易恰恰就是扬州州学的学正,让这样的人当状元,不正是天意吗?

  于是,原本第五名的李易高中状元,而原来的第一名胡铨,则落到了第五名。

  李状元早年在扬州州学读书的时候,扬州知府蔡嶷(音同“仪”)很欣赏他,专门聘请他来家里教自己的几个孩子,而且对他非常信任,从来不过问教得怎么样。后来蔡嶷调到青州,又把李易也请了过去,继续当家庭教师,直到孩子大了才送他回去。临走时,蔡嶷送了他一块木简,说:“这是我当年中状元时皇上赏赐给我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因为我相信你也能高中状元。”看来蔡知府的眼光确实不一般。

  李状元在江阴做官的时候,金兵来袭,江阴太守胡纺对他说:“我们准备誓死抵抗,家人都已经转移到外地了,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先回去护送她离开吧。”

网络配图

  李状元回家去跟老母亲说了这事儿,结果老母亲拒绝离开,说:“正因为我在城里,你才会坚守到底,所以我不能走,如果城破了,我们就一起死。”

  消息传开后,原本人心惶惶准备逃命的江阴百姓再也没人跑了,都留在城里,支援守城将士。金兵听说后,认为这仗没法儿打了,就回去了。

  至于那位原来的状元胡铨,其事迹比李状元更加辉煌。

  当秦桧跟金国秘密议和的消息传开后,胡铨义愤填膺,连夜上书宋高宗,痛斥秦桧的卖国行为,并声称如果不砍秦桧的头,自己宁愿去跳海也不愿再在朝廷为官!

  这封信很快传到了民间,有人还把它刻印出版,广为流传。据说金国人也偷偷买了几本,看完后大惊,说“中国不可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棣也有奇葩时:点状元竟然看名字!
导读:话说,杀伐果断的明成祖朱棣,大家对他的印象肯定是严肃威武,做事一板一眼的。然而这样一个皇帝也有颇有奇葩之事,他粗浅至极的白话文圣旨我们暂且不说,单说他在殿试的时候竟然看名字点状元,也是让人啼笑生非。网络配图整整40年后,皇帝从朱元璋换成了朱棣,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看来大明朝的皇帝还真是奇葩。那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卷子按水平高低排列好,送给朱棣审批。朱棣接过来随便翻了翻,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接下来就是拆开封按名次填榜,第一名,状元,孙曰恭。刚写完这个名字,朱棣的两个眼珠子一下子瞪大了。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写字都是竖着写,“曰恭”两个字横着写没问题,但竖着写就很像一个“暴”字。而朱棣因为夺他侄子的皇位,杀了不少人,最忌讳别人说他是“暴君”,所以一看见这个名字,“孙暴”?奶奶的,竟然还有叫孙暴的,这不成心在拿我消遣吗?于是赶紧叫道:“停,停,停,这个孙暴...
· 南唐状元舒雅籍贯考辨
舒雅(932—1009),字子正。南唐保大八年(950)状元。舒雅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的五代十国,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而南唐(937—976)王朝是个小朝廷,最强盛时疆域也仅35州,约为今江西全省加皖、苏、闽、鄂的一部分。周边强权割据,虎视眈眈。南唐开国皇帝李昇虽是英武之君,但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却都是庸碌之辈,所以舒雅在取得功名后仕途上一直不甚得意。倒是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后,舒雅随李后主降宋,舒状元的才学得到宋太宗的赏识,令其入阁充任校书郎,从此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在经史点校、古文献整理、诗文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英名万古流芳。并且能在年近七旬时官至舒州太守,位尊正四品。舒雅的籍贯历来存在两种说法。一为旌德人,一为歙县人。历代徽州府志、歙县志均记载舒雅为歙县人。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舒雅最早记载舒雅是歙县人的书是《新安志》。《新安志》是现存三十三种宋志之一,是...
· 明朝的皇帝真是奇葩朱棣点状元竟然看名字
整整40年后,皇帝从朱元璋换成了朱棣,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看来大明朝的皇帝还真是奇葩。那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卷子按水平高低排列好,送给朱棣审批。朱棣接过来随便翻了翻,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接下来就是拆开封按名次填榜,第一名,状元,孙曰恭。刚写完这个名字,朱棣的两个眼珠子一下子瞪大了。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写字都是竖着写,“曰恭”两个字横着写没问题,但竖着写就很像一个“暴”字。而朱棣因为夺他侄子的皇位,杀了不少人,最忌讳别人说他是“暴君”,所以一看见这个名字,“孙暴”?奶奶的,竟然还有叫孙暴的,这不成心在拿我消遣吗?于是赶紧叫道:“停,停,停,这个孙暴不能当状元!”网络配图这科的主考官是大名士杨士奇,连忙上去解释说:“陛下,这个考生不叫孙暴,叫孙曰恭。”朱棣又仔细看了看,还真是两个字,差点儿冤枉了人家。但朱棣又一想,那也不行啊,状元的名字是要通报全国的,连我都...
· 宋初名臣王嗣宗竟然靠“打架”赢来个文状元头衔!
宋代时相扑流行,赵匡胤“比武定状元”显得也在情理之中。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故事那么多,什么奇闻没有?什么奇葩没有?在宋太祖的那个年代,能不能当上状元,不全靠笔杆子讲话,有时候居然还得靠百米短跑和散打功夫,真是前所未闻,我们来看看这出好戏。网络配图宋初殿试:读书人在炊饼店举办快速作文竞赛科举这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哪怕是在战乱频仍的晚唐、五代时期都没有中断过,例如“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的就是后晋时期北方的窦燕山,教子有方,五个儿子都登科及第。到了时局安定的宋朝,当然更重视科举。关于宋朝的科举考试,我们就不做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只捡最有趣味的讲。宋朝时候的殿...
· 老家在山西,我姓籍贯的“籍”
干过科研工作,当过全职妈妈,如今任职于幼儿园,籍瑞芬每次和别人打交道总能第一时间被记住,不仅因为她性格开朗热情,“更重要的是,全国只有4万余人姓籍,很多人都说这个姓氏头一回见。”昨日,籍瑞芬向记者讲述姓氏趣事时感慨地说:“来长沙12年了,一个家门都没遇到。”只看名字,快递就能准确送达“我姓籍,籍贯的籍。”“哦,奇怪的奇啊。”这样宛若顺口溜般的对话,在东岸锦城幼儿园老师籍瑞芬的生活中经常上演。籍瑞芬的老家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12年前为了爱情嫁到长沙。在老家时,当地籍姓人不少,走出来却发现,要遇到一个家门难得很。“这些年我从未遇到同姓人,以前的单位有个同事姓‘吉’,因为读音相同,我觉得亲得很。”与众不同的姓氏,给籍瑞芬的生活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专跑东岸锦城小区一带的快递员,只要一瞧到籍瑞芬的名字,连地址都不用细看,就会将包裹送到幼儿园。“网购时,我的东西总比别人收得快,姓氏帮了我不少忙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