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雍正和今天没法比:密折制下的个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2
转发:0
评论:0
雍正反腐和今天没法比:密折制下的个人反腐,纵观雍正王朝13年,“反腐”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雍正反腐,主要采取“密

  纵观雍正王朝13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

  雍正,主要采取“密折制度”,即官员通过秘密奏折直接向皇帝汇报。一方面,“密折制度”使皇帝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报,有助于他了解状况,并予以及时遏制;但另一方面,这一制度使雍正完全沦为“个人”,雍正一人演独角戏,朝野上下风声鹤唳,很难得到官员和民众支持。当时的官场上人人自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别人暗地里“捅一刀”。

网络配图

  不过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防止被“暗箭”伤到,官员们开始拉帮结派、官官相护。“密折制度”渐渐变了味道,有时竟被当作党派斗争的工具,或打击报复的手段。

  官员消极对抗的状况,聪明如雍正帝,不可能不知晓。但他没有选择改变“密折制”本身,而是将力量集中在打击结党营私上。雍正在《御制朋党论》中,痛批欧阳修“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的观点,认为“修之所谓道,亦小人之道耳。”雍正绝不手软的态度,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密折制度”顺利实施,但始终无法根治官员勾结的顽疾。

网络配图

  雍正的“个人”不能完全清除朝野腐败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他没有发动朝野和群众的力量。诚然,雍正个人的兢兢业业,使有了一定效果。政策的实施,也的确推动了雍正经济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但这种,仅限于皇帝个人,势单力薄,治标不治本。

  与雍正一人的勉力而为相比,当下轰轰烈烈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败斗争真不可同日而语。雍正一朝,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仅凭皇帝一人之力,很难斩草除根。如今全党、全国上下统一认识,决心十分坚定。党中央提出“永远在路上”“对腐败零容忍”等口号,将提高到全党认知,有利于精神在全党乃至全国的贯彻落实。

网络配图

  雍正帝过度局限于“个人”,仅通过安插耳目提供不全面的线索,没有构成完整的网络和体系。反观当前的斗争,制度更加科学,手段更加多样,采取的督导组、巡视组制度,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情况。同时,网络举报、群众举报等新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动员了全社会力量。这就像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办事官员,在主席台上抽一根烟、收一块钱的礼,都有可能被群众发现。这种做法,一方面大大扩展了了解案情、体察民意的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一方面又增加了社会对的理解和认同。

  从根本上说,党中央坚定不移把进行下去,坚持党的性质宗旨不变色,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清王朝家天下完全无法企及的,也是雍正之所以败,而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必胜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雍正时期的密折制度是怎么回事?密折制度优缺点详解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历史唐代武则天时已有告密制度,明朝有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政治。康熙帝曾言:“令人密奏并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雍正皇帝允许的官员如岳钟琪才能上奏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不可假手于人,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写毕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皮匣的钥匙备有两份,一份交给奏折官员,一把由皇帝保管,任何人都无法开启。官员自派亲信家人送抵京城,不可扰累驿站,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雍正七年,雍正建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军机处负责密折,皇帝特许的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密折奏事使政令完全体现了皇帝的意志,使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极限。作用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
· 雍正和乾隆相比,谁的治国能力更强一些?
雍正跟乾隆两位皇帝的实际在位时间,总共达到七十七年,占据清朝历史的四分之一。在清朝官方文书中,这段时期被认为是清朝国力的上升阶段。经过明末清初战乱后,数十年社会变动,百姓终于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喘息的机会。当时无论是人口数量、疆域面积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这都是不错的标准。对于乾隆、雍正而言,他们的标准,只能以治国能力作为判断。毕竟他们都是皇帝,治理国家才是本职工作。雍正前后在位十三年,时间比乾隆短,情况却更为复杂。自康熙后期开始,清朝就处于财政紧缺状态,国库严重短缺,只能靠卖官,开放通商口岸等方式,增加收入。当然,这些办法都只能解决一时危局,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更麻烦的地方在于,官吏严重腐败,风气极差。官员挪用公款,压榨百姓,上下其手,大肆贪墨。百姓负担重,朝廷赋税也无法征收。社会上对官员贪污并不为耻。相反,如果官员清贫返乡,还会遭到宗社乡邻的耻笑,他们会...
· 密折制度的创始人:康熙大帝
康熙是清朝入关以来文治武功都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他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讨伐准格尔,为治理黄河,他曾六次南巡,对民生民情的了解远远胜过清朝历代皇帝。历史上有名的密奏制度,就是出自他手。密奏制度的起源正是出自他的六次南巡。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勘察整治黄河的工程进度,但是在南巡途中却发现,驻外大臣所奏报的情况与他亲眼所见大有出入,他认识到多设耳目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鼓励宠信的大臣写秘密报告,将地方民情及当地官员的动向以密折上奏。其中,江南织造便是康熙帝搜罗江南情报的站点。无论是雨水收成、米价、疫病、民情、官吏的名声等信息,都是康熙帝收集的对象康熙三十二年夏,淮徐及江南地区天旱,六月中降雨,江南织造李煦奏报收成及米价。康熙帝批曰:“闻尔所奏,少解宵旰之劳秋收之后,还写奏帖奏来。”康熙四十七年,李煦又上一密折结果被送折的家人在路上弄丢了,李煦惊恐万状。康熙帝朱批说:“凡尔所奏,不过密折奏闻之事,...
· 密折制度的作用是什么?是雍正帝将大清牢牢掌握的秘诀
雍正皇帝一生兢兢业业、勤恳有加,传说他为了公务繁忙毕生都无空闲离开过紫禁城。那么他是如何将朝廷要闻和党派琐事掌握在手的呢?先讲一个小故事。清朝官员王云锦喜好打叶子牌,类似于麻将风格的一种娱乐游戏。一天,他与朋友在家中打牌,几轮之后却发现少了一张牌,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无奈只得放弃。第二天,王云锦上朝完毕,雍正将他召见过去,很随意的问他昨天都干了些什么,王云锦就把打牌和丢牌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雍正帝听后句句实话,于是掏出一枚牌,恰恰就是王云锦丢的那一枚,王云锦顿时满脸冷汗。雍正帝之所以如此清楚满朝文武的一举一动,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秘密机制,那就是密折制度。在此之前,皇帝都是通过内阁传奏上来的奏折了解事物,而这些被传奏的文本都是由内阁成员筛选出来的,其保密度很低。许多官员惧于朝廷党派帮伙的联动,一着不慎就会被针对,因此有些不能在上朝时说的话只能烂在肚子里。有了密折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 深居后宫皇帝是如何得知天下事的?清朝特殊的密折制度
在中国古代,皇帝深居九重,与外部世界常相睽隔。施政方针确定以后,一般政务就要由臣下去具体办理。但是,委任哪些臣下办理?这些臣下的能力如何?对自己的忠心如何等等间题,单靠官样文章是很难完全了解清楚的。所以,皇帝还需要通过另外的自认为有效的途径去了解。清代所采取的这个另外的、自认为有效的途径就是“秘密奏折”。顺治到雍正年间,密折逐渐制度化。奏折就是臣下对君主的一种报告。秘密奏折就是内容只有皇帝与奏报人知道的报告。秘密奏折在清代最早出现在顺治朝。康熙朝,秘密奏折得以推行,现在所保存下来的康熙朝的密折达3000多件,但还没有形成制度。到雍正年间,密折便成为皇帝了解臣下人品、才能和工作业绩的主要形式,密折从此制度化了。终雍正一朝,密折已多达2.2万余件。说雍正朝的密折已形成了制度,首先是因为胤禛一上台,就开始实行轮班密奏制度。就是“著名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事亦须声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