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规定真是多:连衣食住行官府都要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9
转发:0
评论:0
明朝规定真是多:连衣食住行官府都要管!,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政权,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同时,明朝又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政权,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同时,明朝又是一个等级森严、条令严苛的专制社会,衣食住行皆有严格的条令,胡乱穿错衣可能犯下“僭越”大罪,杀头也是完全可能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时代,有位军汉当街踢球,一身大汗后挽起裤腿,准备好好凉快凉快。结果,他这一挽裤腿就“违制”了,公差发现后将其立即拘捕,依律判决砍去挽裤腿的脚。

  《明律》对官员与平民,那是从头管到脚。明朝的成年男性都要束发,官员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袍,着黑靴。士子百姓要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不得穿玄黄颜色。教坊司乐工要戴青色顶巾,系红绿帛带。女性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妻子,可以允许戴银质首饰并在上面镀金,耳环可以戴黄金耳环并佩珍珠,镯子则必须佩带银镯子。乐妓要戴银角冠,绝不能和老百姓的妻子穿一样的衣服。具体到穿衣的面料、样式、尺寸、颜色上却更是条令多多。  

  明朝服饰

  不同等级的官员,穿衣服的规定也是不同的,官员之间身份的差别,主要通过官服上的图案来界定,官职不同,官服上的动物图案也就不一样。文武官员的服装也有区别。 

  明朝人的饮食,在明初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餐具的规定是:公侯以及一品二品官员,酒盏用金制,其他餐具用银制;三品到六品官,酒注用银制,酒盏用金制;六品到九品官,除了酒注和酒盏用银外,其他餐具必须用瓷。明朝初年的餐桌上,和穿衣服穿错的后果一样,摆错一件餐具,同样要被办罪。  

  明朝饮食规定

  所以,在明朝要想“高消费”,前提要有相应的身份,否则就可能违法犯罪。比方有个富户想建高档住宅,但那只能想想而已,因为建几间、用几梁、涂什么颜色,朝廷都有明确规定。明代在第宅等级制度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一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下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禁用斗栱、彩色。洪武二十六年(1393 )定制:六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正门一间三架;庶民正厅不得超过三间五架。洪武三十年重申:房屋可以多至一、二十所,但间、架不容增加。 

  正统十二年( 1447 )稍作变通,架数可以加多,但间数仍不能改变。不过,到了明朝后期,民间违规的事日见增多,“违法”的事也就见多不怪。海瑞是个很较真的官员,有一次巡抚苏州,发现违法现象十分突出,他严格执法,富户吓得赶紧将红色大门涂成黑色,弄得整个苏州城都像办丧事。  

  朱元璋出行

  虽然说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古代早有提及,商人不能穿丝绸罗缎在很早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一般来说这种规定都是比较松散的。然而明代却把各种等级,各种政策加以细化。各社会阶层有了明显的等级关系。这种强有力的控制在社会初期对于社会的管理有着些许的促进作用,但是随后就会渐渐地显露弊端。这种严苛的制度也成为了明代的一大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事事都要管就连人们怎么穿衣也明确规定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剿灭元朝的残余势力,改善战火摧残的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等,但他却花费大量时间,制订出了一系列繁文缛节,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细致入微,可谓空前绝后。网络配图他首先规定了全国人民怎么穿衣,天子、亲王、大臣、老百姓的衣服样式,衣服颜色,衣服长度,衣服用料全都做了规定,甚至连袖长、开衩的高度,都规定得一清二楚,衣服上绣的图案也做了明确规定。除皇族外,老百姓不能穿绫罗绸缎,衣服上不能绣大鹏、狮子和云朵等图案,不许使用黑紫绿黄等颜色。每个阶层佩戴的首饰也完全不同,老百姓无论多有钱,首饰上都不能出现黄金、白玉、珍珠、翠玉等珍稀物品,只能用银子。朱元璋还亲自发明了束发用的头巾,是一种网状的,四四方方的东西,还取了个很吉祥的名字,叫“四方平定巾”,坐在金銮殿里,想到自己的子民把四方平定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朱元璋心里一定特别爽吧。网络配图朱元璋崇尚简朴,他希望老百...
· 佘太君有多厉害?连宋太祖都要忌其三分!
连宋太祖都要忌其三分!历史上的佘太君竟比杨家将传说里还厉害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在诸多影视与戏剧作品中,佘太君亦是整个杨家的灵魂人物,威望高到连宋真宗都要礼敬她三分。虽然“佘太君”这个人物的大部分事迹是虚构的,但要是认真追溯起她的原型和她的娘家人,那可是连“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都不敢擅动的武将世家!“佘太君”虽是戏剧人物,但据多位宋史专家考证,其原型应该为“折太君”,是出自北宋府州(今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折氏家族的一名女性。在北部方言里,“折”大多数情况下可念“she”,因此在其事迹流传过程中名字出现变异是很正常的。同时据学者分析,“折太君”甚至都并非杨业的妻子,而是府州隔壁丰州(今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西北)刺史王承美的妻子折氏。因为据史料记载,这位钟情于隔壁老王的“折太君”在其夫生前积极协助夫君抗辽,而在夫君死后不仅入宫受封,还多次为边事抗诏与皇帝辩论,其人深受宋真宗的尊重。...
· 他是明朝第一巨贪连皇帝的儿子都要向他行贿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了解民间疾苦,对于官员的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为了杜绝贪官,老朱制定了严酷的刑罚,比如剥皮填草等等,希望为大明朝的吏治清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惜,在当时的历史局限下,朱元璋的美好愿望并未实现。到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年间,出了一位巨贪,他的名字叫做严世蕃。要说严世蕃,先要说说他的爸爸严嵩。严嵩是进士出身,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直到六十多岁了,才终于挤进内阁。严嵩能入内阁,并且能够在之后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之久,靠的是嘉靖皇帝的赏识和信赖。赢得嘉靖的赏识,严嵩靠的是三招。网络配图第一招,迎合上意。大家知道,嘉靖皇帝一生痴迷道教,甚至痴迷到了魔怔的地步。有一回,他赐了几顶道士的帽子给内阁的几位大臣,希望他们戴着道士帽上朝。可是,大臣们是有操守的,怎么能戴着道士的帽子在朝堂之上谈论国家大事呢?于是,最终只有严嵩一人戴着道士帽上朝。诸位大臣对之纷纷侧目,但他却赢得了嘉靖的好...
· 宋朝的城管很忙碌:连大也管
宋朝的城市管理者,寻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既能保护市民社会的繁荣,又能维护城市的秩序。在中国,“城管”两个字有着特别复杂的意义:他们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他们被视为弱者的天敌,他们从事的这项职业被污名化。宋朝的城管真的也是这般凶悍吗?士兵客串城管延安城管双脚跳踩商贩脑袋一幕,把城管这个职业再度推向的风口浪尖,尤其是这名城管是临时工后。其实,“临时工”并非当地政府推卸责任,在这些年政府“简编定岗”的背景下,编制有限,政府部门大量工作往往依靠雇员来完成,临时工问题不仅仅关乎官德,更多则是用人制度问题。古代公务员数量控制得更厉害,因此古代的“城管”,基本上都是临时工,宋朝甚至还让士兵客串城管工作。当然,城管早在宋朝前就出现了。这个职业的出现,前提当然是先有城市。《庄子·知北游》中有记载:“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这里面说的“监市”,即市场的监管者,类似今天的城管。可见,在...
· 明朝的这个群体,连官员都要礼让三分,最后国家都养不起他们了
在当上皇帝后不久,朱元璋就对自己的家人特别照顾,大肆封赏。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家人都是在苦日子里熬出来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出头的机会,自然要好好享受一些。另一方面也是朱元璋跟大臣讨论宋代、元朝灭亡原因时认为,宋代跟元代的皇族都是因为缺乏宗室的屏障,才会那么快走向灭亡。所以,在朱元璋时期,宗室不仅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财富,爵位,甚至还有军队。朱元璋曾对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说,让他放心坐镇中央,有他的叔叔帮他镇守边关。当然,那宗室藩王掌握军队也是有麻烦的,最直接的就是朱棣造反。朱棣推翻了侄子朱允炆,自己坐上了皇位。在这以后,宗室的军队权力被朱棣剥夺。朱棣很清楚,如果自己再留下一个有兵权的藩王,那就是留下一大堆麻烦,以及潜在的造反对象。可明朝毕竟是朱家的天下,朱棣虽然剥夺了藩王的兵权,但对于他们的待遇,却一点没有减少。按照明朝的制度,宗室的爵位,按照世袭罔替的原则进行。长子可以直接继承父亲的爵位,而次子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