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代房租知多少:苏洵竟然租不起京城豪宅?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6
转发:0
评论:0
导读:“满城风雨”是现代人惯用的成语,但很少有人深悉文字背后的辛酸。潘大临是北宋黄州(今湖北黄冈)诗人,诗近苏东坡,而贫则过之。苏东坡在黄州尚有“东坡”数十亩地可耕,有“东坡雪堂”可住,潘大临却无立锥之地,只能租借田宅维生。在一个黄叶纷坠的秋日里,友人谢逸写信问他有无新诗,潘大临懊恼回复:秋来景物皆佳句,只是受俗事牵绊而不能成篇。我昨日闲卧,耳听榄林间的雨声,意兴骤发,起身在墙上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间,地主过来催租。我雅兴顿消,无心吟诗,只有此句奉寄。网络配图宋朝的房租有多贵?精确的数目颇难稽考。和今日相似的是,大城市的租金贵过小县城,富人的相对负担较轻。宋朝的房屋租赁业远比唐朝发达。根由主要有二:首先是因为科举兴盛,士子争跃龙门;其次是由于人货殷繁,商旅奔波不息。每近考期,由于京城会集了成千上万的考生,供需极不平衡,房租也跟着暴涨,尤以地近考场贡院的房屋为甚。南北宋政情不同,...

  导读:“满城风雨”是现代人惯用的成语,但很少有人深悉文字背后的辛酸。潘大临是北宋黄州(今湖北黄冈)诗人,诗近苏东坡,而贫则过之。苏东坡在黄州尚有“东坡”数十亩地可耕,有“东坡雪堂”可住,潘大临却无立锥之地,只能租借田宅维生。

  在一个黄叶纷坠的秋日里,友人谢逸写信问他有无新诗,潘大临懊恼回复:秋来景物皆佳句,只是受俗事牵绊而不能成篇。我昨日闲卧,耳听榄林间的雨声,意兴骤发,起身在墙上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间,地主过来催租。我雅兴顿消,无心吟诗,只有此句奉寄。

网络配图

  宋朝的房租有多贵?精确的数目颇难稽考。和今日相似的是,大城市的租金贵过小县城,富人的相对负担较轻。宋朝的房屋租赁业远比唐朝发达。根由主要有二:首先是因为科举兴盛,士子争跃龙门;其次是由于人货殷繁,商旅奔波不息。每近考期,由于京城会集了成千上万的考生,供需极不平衡,房租也跟着暴涨,尤以地近考场贡院的房屋为甚。南北宋政情不同,但价格规律永远是一双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周密曾说:“其(杭州)诸处贡院前赁待试房舍,虽一榻之屋赁金不下数十楮。”

  眉山“土豪”苏洵,租不起京城豪宅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原是“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的浪子,27岁始发奋读书,而将生业交付妻子程氏。程氏带着孩子,僦居眉山县城纱毂行,经营商业,不出数年,遂成富家。而苏洵也得以笃志于学,卒成大儒。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年),苏洵领着两个儿子入京备考。眉山“土豪”苏洵却租不起京城的豪宅,只能退而求其次,寓居京郊的兴国寺浴室院。

  宋朝人口流动较频,来京常住与暂住的异乡人都得寻个栖身处。因此,成为都城的房东就等于手持一张长期饭票。苏东坡的一个堂兄长住开封,因有数间屋宅出租,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宋仁宗的重臣夏竦,见租赁业前景大好,就在京城广置地产,大办旅馆,成为汴京最有名的“包租公”,“邸店最广,日入极丰”。

网络配图

  “楼店务”是宋代的公租房,租金低人气高

  宋代公租房以其较低廉的租费,吸引了大批平民入住。据官方统计,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开封府共征收134629贯年租,开封楼店务所管的房屋计有26000余间,依此可算出,开封府宫舍的月租约在450文上下。据程民生教授的《宋代物价研究》 记载,宋代普通百姓日收入约是100文,上焉者或达300文,而北宋的单日最低生活费约为20文,算下来,一个5口之家只要有2个有收入之劳力,刨除必要的开支,每月还能节余3贯即3000钱,支付京城400到500文的公家租金当是绰绰有余的。看来,在非科考黄金时段,房租并未成为普通百姓不可承受之痛。

  靠卖烧饼,武大郎租下一栋两层小楼

  对于宋代房租尚未贵得离谱的观点,我们亦可证之于元末明初成书、以北宋末年为时代背景的《水浒传》。古典小说虽不可当真史看,却能反映古代社会的一些侧影。《水浒传》 人物武大郎,别看他矮小懦弱,却能光靠卖几笼蒸饼,而在山东清河县租上一栋独门独户的两层小楼,还能将潘金莲养在家中,供得起她的脂粉钱。除《水浒传》外,欧阳修笔下也记载了一户卖饼人家的房租,他们每月只需交180文的房钱:“开饼店为活,日掠房钱六文”。

网络配图

  潘大临混得还不如武大郎,确在情理之中。古时的文人只有一条出路——金榜题名,除此别无他途。但是,科举之路偏偏是世上最窄的路,古人以“千军万马行过独木桥”喻之,实为妙喻。潘大临终身不第,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到手功名,凭何自存于世呢?幸巧他认识了苏东坡这片“及时雨”。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苏移居汝州。他在赴汝前,将“东坡”之田和“雪堂”居所交给潘大临兄弟照管。东坡田园虽不广袤,却足以让潘氏兄弟免于饥寒,潘大临再也不用忍听那些令人晦气的索租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朝的减免房租运动:下暴雨、降大雪均减房租
宋高宗开启了南宋减租运动的先河南宋初年,宋金对峙,打了不少硬仗,打得金兵血流成河,也打得大宋国库空虚。眼见军事上不见成效,两国开始搞谍战:互派间谍到对方境内,刺探情报,散发传单,煽动群众,动摇民心。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国派出大批间谍,分别混进杭州、苏州、镇江、南京等江南重镇,夜里在闹市街头张贴大字报,一边宣传金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物价低廉、河清海晏,一边攻击南宋政治昏暗、国力虚弱、物价飞涨、国将不国。另外,那些大字报上特别指出南宋房价太高、房租太贵,中产之家买不起,穷苦百姓租不起,从北方逃过来的人民没有立锥之地,居住成本远远高于金国,大家如果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就应该推翻这个腐败无能的南宋朝廷,欢迎金国军队的到来。这些大字报并不全是造谣,那时候的南宋确实人满为患,房价房租确实高得惊人,有房的江南土著改行做包租公,统统发了大财,而没房的新移民却只能勒紧腰带,默默忍受着高昂的房租,还有很多穷苦难...
· 宋朝的减租运动:下暴雨、降大雪均减房租
南宋初年,宋金对峙,打了不少硬仗,打得金兵血流成河,也打得大宋国库空虚。眼见军事上不见成效,两国开始搞谍战:互派间谍到对方境内,刺探情报,散发传单,煽动群众,动摇民心。网络配图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国派出大批间谍,分别混进杭州、苏州、镇江、南京等江南重镇,夜里在闹市街头张贴大字报,一边宣传金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物价低廉、河清海晏,一边攻击南宋政治昏暗、国力虚弱、物价飞涨、国将不国。另外,那些大字报上特别指出南宋房价太高、房租太贵,中产之家买不起,穷苦百姓租不起,从北方逃过来的人民没有立锥之地,居住成本远远高于金国,大家如果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就应该推翻这个腐败无能的南宋朝廷,欢迎金国军队的到来。这些大字报并不全是造谣,那时候的南宋确实人满为患,房价房租确实高得惊人,有房的江南土著改行做包租公,统统发了大财,而没房的新移民却只能勒紧腰带,默默忍受着高昂的房租,还有很多穷苦难民付不起房租,只能露宿...
· 宋高宗时期的减租运动:下暴雨、降大雪均减房租
南宋初年,宋金对峙,打了不少硬仗,打得金兵血流成河,也打得大宋国库空虚。眼见军事上不见成效,两国开始搞谍战:互派间谍到对方境内,刺探情报,散发传单,煽动群众,动摇民心。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国派出大批间谍,分别混进杭州、苏州、镇江、南京等江南重镇,夜里在闹市街头张贴大字报,一边宣传金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物价低廉、河清海晏,一边攻击南宋政治昏暗、国力虚弱、物价飞涨、国将不国。另外,那些大字报上特别指出南宋房价太高、房租太贵,中产之家买不起,穷苦百姓租不起,从北方逃过来的人民没有立锥之地,居住成本远远高于金国,大家如果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就应该推翻这个腐败无能的南宋朝廷,欢迎金国军队的到来。这些大字报并不全是造谣,那时候的南宋确实人满为患,房价房租确实高得惊人,有房的江南土著改行做包租公,统统发了大财,而没房的新移民却只能勒紧腰带,默默忍受着高昂的房租,还有很多穷苦难民付不起房租,只能露宿街头。所...
· 南宋时岳飞曾建公房出租:半年房租仅需百元
请允许我做三个假设:一、您有一台时光机;二、您有一百元人民币;三、您想乘坐时光机到已经逝去的某个时代去购物。首先您需要兑换,需要把百元钞票兑换成古人认识而且认可的货币,譬如黄金,譬如白银,譬如古代的各种钱币。按照最近的金银牌价,您那张百元钞票大约可以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明清的白糖不便宜现在请您继续穿越,来到清朝。以康熙四十年为例,北京米价是0.5两银子一石。清朝跟民国一样,一石米的标准重量也是160斤,但一两银子的标准重量却是36克。换句话说,在康熙四十年,花18克银子能买160斤米,即1克银子能买8斤多。您用百元钞兑换的13.7克银子,能买到大约120斤米。不过康熙年间的肉和白糖挺贵,一斤肉要价0.08两(2.88克),一斤白糖要价0.05两(1.8克),换算成现在的价钱,肉大约是21元一斤,白糖大约是13元一斤,一张百元钞只能买四五斤肉或者七八斤白糖,太贵了。明朝万历...
· 江苏省-苏州潘家洵
潘家洵(1896~1989)江苏苏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19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历任济南第一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农学院及贵州大学讲师、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通晓英、法、俄文,对近代西方戏剧有兴趣,曾加入新潮社及文学研究会。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易卜生戏剧集》(一至四集)、《萧伯纳戏剧选》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