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一个的投军机会成了朱元璋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6
转发:0
评论:0
一个的投军机会成了朱元璋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朱元璋刚投义军时,身着和尚衣服,来到濠州城下,说要投奔郭子兴。虽说元军当时不

  朱元璋刚投义军时,身着和尚衣服,来到濠州城下,说要投奔郭子兴。虽说元军当时不敢进攻,但是红巾军的防范也很小心严密。就在两军对垒时,忽然从城外跑来一个身材高大,相貌奇特,甚至长相有些奇怪的和尚,不免让人起了几分警觉。守城军士不由分说,就把他抓了起来,打算把他当做元军的奸细杀掉。

  郭子兴正在他的元帅府里,苦苦思索着用兵对策。就在此时,手下的军士前来报告,说是抓住了一个奸细,要请令旗去杀人。如果是以往,郭子兴是不会过问的,但这天他一听说是元兵的奸细,心想不能让他就这样死了。郭子兴就骑马赶到了城门口,看到面色从容,相貌奇特,气宇不凡的和尚朱重八,不由得面露喜色,当即决定收留下他。

  在《明史》里有过一段对朱元璋长相的记载,说他“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说的是朱元璋的外貌,后八个字说的是他的气质。真实的朱元璋究竟长什么样子,传说的版本很多,其实男人的丑俊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后世的画像也未必没有倾向性。他大概是属于那种很有棱角、很骨感的一类人。至于气质,肯定是卓然不凡,不然不足以立马就给郭子兴留下了好印象,并马上被收入军中。

网络配图

  在这之后,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所谓璋,是一种锋利的玉器,后有人解读“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即消灭元朝的意思,可备一说。在今后的史册里,这个名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进取的人。

  这次抉择是朱元璋一生荣辱成败以至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朱元璋的投军过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这种貌似偶然的里面也带有其必然的一面。在接到汤和的信之后,他一开始并没有盲从,而是思考了良久,这说明了朱元璋心思的慎密。而这,正是一个智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关系到自己一生安危的重大转折,年轻的朱元璋对自己人生中这一完全是由个人独立决定的道路小心计划。尽管他很年轻,却在走南闯北的经历中,总结了很多处世的经验。他明白,参加与朝廷对抗的起义事关重大,在悬赏捉拿的威慑下,不容出错。选择机会上的任何失误必然会带来最惨重的教训,甚至丢掉生命。然而,在情况突变,遭遇危机,面临生死抉择的情况下,他又一次表现出了无比的果敢。

  从此他一生的戎马生涯就开始了。

  朱元璋初到义军,没有任何背景,人生地不熟,在起义军队伍当中没有人为他撑腰,将领们对朱元璋更是一无所知,更别提受重用和提拔了。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唯有拼命地创造机会表现自己,才能实现胸中的梦想,像外祖父那样纵横沙场。

网络配图

  朱元璋在训练上表现得异常出色,不仅能够完成训练任务,而且还能够时时有所发挥,充分显示了积极的进取心。长期的良好表现,渐渐获得了郭子兴的注意。郭子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朱元璋引为同类,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才。

  在出兵打仗的时候,郭子兴就有意把朱元璋带在身边,以此来看看朱元璋在战场上的能力。朱元璋也果然在战场上依然表现得非常出色。《明太祖实录》有记载,“凡有攻讨,即命(朱元璋)以往,往辄胜,郭子兴由是兵益胜。”《明史•郭子兴传》里对朱元璋的描述为“数从战有功。”

  作为郭子兴的护卫亲兵,朱元璋主要的职责就是保证主帅的安全。朱元璋以队伍为家,他的可贵之处在于非常尽职尽责,在郭子兴的马前,经常掩护郭子兴,奋勇杀敌,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在军队里,朱元璋很快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杰出的才干。比起其他的农民兵士,他是一个很突出的人,不但作战勇敢,谦虚谨慎,而且很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每次出战必胜。同时他又很讲义气,有危险的时候总是第一个迎上去。更由于他在皇觉寺曾经认真刻苦地学习过,所以与一般的士兵相比,他有很好的笔上功夫。因此,军中要是有什么文书之类的事,大家都喜欢找他来帮忙。这一切都让他有了很高的威信。

网络配图

  不过多少时日,连郭子兴也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甚至遇到军中大事也都找他相商,逐渐成为郭子兴的心腹。郭子兴很快把朱元璋调到了元帅府当亲兵,并提拔他为九夫长。

  投奔郭子兴是朱元璋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人其实都是有贵人相助的,就如关上了一扇门就会开一扇窗作为补偿。在以后的人生上,朱元璋抓住了每一个机遇,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盘庚迁都殷,盘庚迁殷成为商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商建国至盘庚执政,历经4次迁都。约公元前1312年~公元前1285年,阳甲死,其弟盘庚继位,为了解决王室内部纠纷,于是决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但遭到不少商民的反对。盘庚便利用宗教对商民们进行威慑恫吓,说们都按照天帝的意志迁了几次都,我也经过占卜,“卜稽曰:其如台”,因此迁都的计划得到天帝的允许,并不是我个人的意愿。你们要服从天帝的旨意,否则上帝就要惩罚你们祖先的灵魂。商民们不敢违背天帝的旨意,跟随盘庚迁至殷地。从此安定下来,直到商纣灭亡,共历8代,12王,计273年。殷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作为商代后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立位置的最早的一个都城。盘庚迁殷虽然披上一件神意的外衣,但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商迁殷后,政治有所改善,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盘庚迁殷成为商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殷后,殷城逐渐荒芜...
· 睢阳之战经过:大唐安史之乱中的重要转折点
睢阳之战经过: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及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县令姚阎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这次战后,张巡接到朝廷诏书,被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士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
· 清军入关:山海关之战是最重要转折点
明清战争,又称入关战争,交战双方,一为大明,一为女真满族的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人称满清。1589年,女真爱新觉罗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后金,1644年清兵入关,清朝正式开始。但明朝名号的政权,结束于1683年台湾明郑王朝覆灭。第一次,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皇太极率数万清兵绕道蒙古,以避开忠于明朝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防区。10月27日突破大安口,至11月初连陷遵化、三屯营,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彦国自尽。京师震动而,同时诏令各路兵马勤王关。蓟辽督师袁崇焕对后金此举,已有所料。为此,袁崇焕曾正式向崇祯皇帝上疏,说:“若顺天等处,则听督抚为政,臣不敢越俎而议者也。”(崇祯二年五月十六日到吏部事兵部呈于兵科抄出之《钦命出镇行边督师蓟辽等处兵部尚书臣袁崇焕谨题为乞汰冗官以纾国用等事》)说得很清楚,蓟门比较薄弱,应当设重兵把守。不仅如此,袁崇焕又上了一道奏疏,...
· 学者:僧格林沁之死构成了晚清历史的军事转折点
提示:僧格林沁一死,八旗武装没有了能够真正担当的主帅,终于步绿营之后失去了可以控制局面的战斗力,来自湘军的勇营体系武装成为满清的基本军事力量和主力。虽然后来的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宣布了这种新兴武装仍然腐朽、落后,不足以保证对外战争的胜利,但是,汉人控制满清军事力量的格局已经注定,从而构成了满清最终垮台的基础。清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即公历1865年5月18日),在山东曹州吴家店(今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发生一个重大事件:满清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率兵轻进追剿,被捻军包围杀死。一名铁帽子王战死所具有的震撼性当时极其强烈,但僧格林沁之死的历史意义远不止此,而是构成了晚清历史的一个军事转折点。要理解僧格林沁之死的意义,必须要了解满清的基本军事体系及其演变。满清在顺治期间(17世纪中叶)形成了八旗和绿营军事制度,两者称为经制兵,也即今天所说的国家正规军。绿营是满清入关后继承...
· 邲之战——伍姓的辉煌的转折点
三千多年前,原居于中原的芈姓楚人被商朝大军驱逐离开中原向南迁徙。几百年后,周朝推翻了商朝,楚人等到了这一个重回中原的机会。他们终于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楚国。然而,当时周昭王率军南下攻楚国。楚人回归中原的希望被周朝浇灭。楚国国君熊渠以封子为王的惊人之举,令世人对楚国刮目相看。公元前八世纪,周王室日渐衰落,天下动荡不安。各地诸侯纷争天下,混乱的局势让楚武王熊通看到了楚国崛起的希望。他看到楚人要想在诸侯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拥有丰富铜矿资源的铜绿山,这就成为楚人的首要目标。两次伐随,都以楚军失败告终。步入年迈的楚武王率领大军第三次伐随。战胜随国,铜绿山纳入了楚国的势力范围。青铜的资源力量,最终推动楚国成长为一个席卷江汉的强国。少年楚庄王在险恶环境中成长,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国家危机。志得意满的楚庄王欲代周而取天下,问鼎中原。周定王姬瑜十年(楚庄王芈旅十七年,公元前597...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