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何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都爱杀功臣?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4
转发:0
评论:0
为何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都爱杀功臣?,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平民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刘邦,一是朱元璋。刘邦,三代贫

  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平民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刘邦,一是朱元璋。刘邦,三代贫农出身,小时候连个大号也没有,人称刘季(刘三或刘四)。素小无赖,后来混上了泗水“亭长”。(按现在农村人口规模来看,“亭长”根本到不了乡一级政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小村的“治保主任”,或大村的“片书记”。)估计还拿不到国家的俸禄,也就是可以凭借着流氓行经以及政府赋予的“治安”权力从村子里拿个“三提五统”,混个好肚油肚。

  朱元璋就更别提了,出身更苦,家里穷的没饭吃,少年时代就跑去当了一阵子和尚,其实就是一个“合法”的乞讨者。可见,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出身平民,但都属不务正业型,都不是老实巴交的真正农民,都见了点“世面”,也都有点无赖与豪气,非如此又怎能出来捞世界?事实上,李自成和张献忠何尝不是如此?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网络配图

  有人会说,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以及三国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不是也属平民出身。其实不然!刘秀是汉朝宗室,而且父亲刘钦也做过县令,刘秀是地道的革命干部家庭出身。刘备呢?虽然他已经穷到“织席贩履”的地步,但他的祖上毕竟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因此刘备也是正牌“革命先烈”的后代。在那个非常重视门第的时代,假冒皇亲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是冒充当今皇上的叔叔。而且,刘备早年家里也并非一贫如洗,他十五岁时还曾外出游学,与同宗刘德然、公孙瓒拜卢植为师,并与公孙瓒结为好友,可见其家贵族门风仍在。如果没有这些资本与阅历,刘备想在东汉末年政治舞台上出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要说到主题了。在上述开国皇帝中,我发现:出身宗室或贵族的刘秀、刘备、杨坚、李渊、赵匡胤,对待开国元勋都非常礼敬优容;而出身平民的刘邦和朱元璋却大开杀戒,把功臣几乎杀得干干净净。

  汉光武帝刘秀,有人说他“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无人企及的程度”,其实这还真不是过誉之词。刘秀最大的特点,就是仁德待人,爱民如子,同时也真心善待功臣。在如何对待开国功臣的问题上,刘秀在历代皇帝中是做得最好。对待开国功臣,生活上给予高标准,政务上给予一定权力,在政治上给予崇高的荣誉。刘秀命人为手下28个功臣绘了画像,悬于凌云阁内,人称“云台二十八将”。这些开国功臣也非常“识大体”,大都善始善终,留下了千古佳话。

网络配图

  蜀汉刘备,也是仁德之君,“视兄弟如手足,视妻子如衣服”,对关羽、张飞等属下推心置腹,恩同兄弟。刘备为关羽而杀死义子刘封,更不惜违背国策,发兵东吴进行报复,被火烧连营,身死白帝。刘备与诸葛亮鱼水交融,先是三顾茅庐,临终又托以国事。君待臣以礼,而臣必侍君以忠。关羽为刘备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虽走麦城而不惜一死。诸葛亮则联吴抗魏,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隋、唐开国之主对待元勋,也极其优待。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还效仿光武帝刘秀,也命人在皇宫凌烟阁内高悬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时常瞻仰怀旧!事实上,“凌烟留名”也成为臣下建功立业、君上封侯拜将的同义词。

  宋太祖赵匡胤,对待功臣同样也非常优容。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高招,一举化解了五代十国以来将士骄主,擅自废立的传统,使中国结束了几十年来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他还定下不杀大臣的规制,为大宋达到中国专制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巅峰奠定了基础。

  可见,出身宗师贵族的开国皇帝都很优待开国元勋,那么平民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做的怎么样呢?

  先说汉高祖刘邦。刘邦几乎杀尽了功臣,而以诛杀头号功臣韩信最具代表性。韩信自领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他平定北方、夹击项羽,刘邦根本无法取得天下。但天下方定,刘邦就马上拿掉韩信的楚王头衔,贬为淮阴候,闲置长安。吕后又污韩信谋反,而杀之。韩信当年也曾防了刘邦一手,乃向刘邦讨了个“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刘邦也满口答应。韩信的意思是说,只要天在地在,你就不能杀我。结果,吕后把韩信悬掉在一个笼子里——不见地了;双眼蒙上白布——不见天了;再用削尖的竹子活活捅死——不见铁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欲致人死,何患无方?汉朝开国的头号功臣既被如此冤杀,其他人等都不在话下,只是挨日子罢了。

网络配图

  再说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也许是历代开国皇帝身最低贱的,而杀戮起功臣来却又是最心狠手辣的。天下方定,他就开始逐步功臣,先杀华云龙、廖永忠。而在这一时期,早就激流勇退的刘伯温也在家乡不明不白地死去。

  而朱元璋杀戮功臣的大手笔,是发动胡惟庸和蓝玉冤狱,一共杀了数万人,使帮助他得天下的淮西政治集团被彻底。朱元璋先是以谋逆之罪,诛杀了宰相胡惟庸等一大批功臣宿旧、大小官员15000余人。后又穷追胡党,又杀了唐胜宗等功臣,最后连数一数二的功臣李善长也被灭门。李善长是“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的“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 被朱元璋视为“赛萧何”的头号元勋,却在77岁时全家70多口被朱元璋满门抄斩,而赐予李善长全尸,则是朱元璋对这这位头号功臣的最大恩典。

  通过胡惟庸一案,朱元璋铲除了开国文臣,随即他把目标对准了武将。那时,徐达、李文忠等已死,领兵大将是冯胜、傅友德、蓝玉三人。蓝玉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朱元璋曾经把他比作卫青。然而朱元璋还是对他举起了屠刀,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处以磔刑,牵连十三侯、二伯,先后诛杀20000余人,军中为之一空。蓝玉被冤杀后,王弼对傅友德说:帝晚岁峻诛杀,我辈几无噍类矣。结果,谈话被锦衣卫侦知,王弼被赐死。随即朱元璋又把最后两员大将冯胜和傅友德也给杀了。开国第一大将中山王徐达“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一直非常谨慎,病死于洪武十八年。但至今一直有人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杀的。徐达患病不能吃蒸物,朱元璋知道后故意赐给徐达吃蒸鹅。徐达知道朱元璋之意,含泪进食,很快疽发身死。

  功臣中唯一得以保全性命的仅仅汤和、沐英。汤和虽心直口快,但是个聪明人,既知朱元璋要诛尽功臣,乃自解兵权,谦卑恭顺,终得以安死枕上。而沐英得以世领云南,也是因为朱元璋需要一个懂得领兵打仗之人应付西南军务。

  由于滥杀,清代学者赵翼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此言非谬也!

  问题是,为什么出身平民的开国皇帝更容不得人呢?

网络配图

  周舆曰,不应该从性格上找原因!事实上,在创业之时,刘邦难道不比项羽更吸引人?朱元璋难道不比陈友谅、张士诚更吸引人?为何他们一旦得了天下就翻脸不认人了,就要诛杀功臣!此无他,刘秀、杨坚、李渊、李世民、赵匡胤等都是吃过见过的,对权力反到有一种平常心,愿意与人共享太平。而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都是爆发户,以前没见过太多的世面,从不知道权力会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幸福,因此更怕别人染指。同时,他们也更少运用权力的经验,总是神经过敏,一语不合就要举起屠刀!验之于史,难道不是吗?

  但我们也看到,即使在专制时代,滥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也是少数!正是留名凌烟的壮志豪情激励着一代代忠臣名将为了国家社稷而励精图治、肝脑涂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何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爱滥杀开国功臣?
“飞鸟尽,良弓藏”,在中华帝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周而复始地上演着这出闹剧。整个历史陷入一个怪圈,无论你如何挣扎,终究不能走出循环,就如齐天大圣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般。由于每朝每代都发生了此类事情,因此从逻辑上、直觉上来说这都不应该是某个皇帝个人素质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我们可将皇帝与功臣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皇帝作为帝国的所有者,控制着帝国的产权,但他不可能直接治理国家,必须委托一个或数个代理人来帮助他管理国家。在这样一个委托代理关系下,皇帝给功臣们高官厚禄,对他们的要求是勤奋工作,为皇帝效命。不过皇帝最主要、最关心的还是要求功臣们不得造反。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确保江山万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功臣们造不造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们绞尽脑汁来解决的问题。解决功臣们造不造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识别到底谁会造反,但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大臣们自己知道自己造不造反,皇帝却不知道谁是奸臣,...
· 开国皇帝为何都爱杀功臣只因担心儿孙受欺负?
胡惟庸(?——1380),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后封为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1380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为肃清“逆党”,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胡惟庸一案,使朱元璋对身边的功臣宿将,猜忌之心大起,于是着手开始了一场的。网络配图宋濂(1310—1381),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1360年,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元勋,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
· 历史迷案:为何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最爱杀功臣?
为什么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最爱杀功臣?中国自秦以来,由汉人完成统一的王朝有西汉、东汉、隋、唐、宋、明。北宋勉强算做“一统”;而南宋只是偏安一隅,无所谓统一,更无所谓开国。隋、唐、宋的建立者都是旧朝的王公贵族。隋高祖杨坚,禅位前贵为北周的隋国公;唐高祖李渊世代阀阅,起兵前也是独镇一方的“太原留守”;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殿前都点检”(相当于现在的主席兼国防部长)。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草根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刘邦,一是朱元璋。刘邦,三代贫农出身,小时候连个大号也没有,人称刘季(刘三或刘四)。素小无赖,后来混上了泗水“亭长”。(按现在农村人口规模来看,“亭长”根本到不了乡一级政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小村的“治保主任”,或大村的“片书记”。)估计还拿不到国家的俸禄,也就是可以凭借着流氓行经以及政府赋予的“治安”权力从村子里拿个“三提五统”,混个好肚油肚。...
· 为何历史上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更爱杀功臣?
隋、唐、宋的建立者都是旧朝的王公贵族。隋高祖杨坚,禅位前贵为北周的隋国公;唐高祖李渊世代阀阅,起兵前也是独镇一方的“太原留守”;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殿前都点检”(相当于现在的主席兼国防部长)。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草根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刘邦,一是朱元璋。刘邦,三代贫农出身,小时候连个大号也没有,人称刘季(刘三或刘四)。素小无赖,后来混上了泗水“亭长”。(按现在农村人口规模来看,“亭长”根本到不了乡一级政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小村的“治保主任”,或大村的“片书记”。)估计还拿不到国家的俸禄,也就是可以凭借着流氓行经以及政府赋予的“治安”权力从村子里拿个“三提五统”,混个好肚油肚。网络配图朱元璋就更别提了,出身更苦,家里穷的没饭吃,少年时代就跑去当了一阵子和尚,其实就是一个“合法”的乞讨者。可见,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出身平民,但都属不务正业型,都不...
· 开国皇帝都爱杀功臣?历史上有三位却没这样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始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也许从刘邦以及朱元璋等人的心里,他们也想和那些兄弟同甘共苦。然而当了皇帝以后,他们还是觉得,那些打天下的功臣,已经成为了皇权最致命的威胁。为此都玩起了“兔死狗烹”的手段,在杀尽功臣的同时,也让他们遭到了后人的吐槽。不过与绝大多数开国皇帝相比,这三位却从不这样!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秦始皇。尽管他建立帝国以后,对于平民百姓实施的是残酷的。但这其实还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当时山东六国,已经各自为政几百年。特别是对于那些此前从王国中得益的贵族来说,更是深怀不满。为此他们就挑唆民众起来反抗,后果就自然只能是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嬴政即使当上了皇帝,也仍然选择了权力下放。其一就是丞相的权力很大,因为整个王朝的管辖面积更大了,需要下面的官员去做事;其二就是那些统军大将,非但没有杀掉,而且还派到了北境以及南国,分别用来抵御匈奴以及控制百越。这里面还有一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