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徐庶进曹营真实目的世人被其隐瞒了千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9
转发:0
评论:0
徐庶进曹营真实目的世人被其隐瞒了千年,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最脍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刘备帐中徐庶有辅佐。这个徐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最脍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刘备帐中徐庶有辅佐。这个徐庶可不简单,曹操曾问程昱:“徐庶的本事与你相比,怎么样?”程昱回答:“比我的十倍还强。”那程昱也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操闻之如何不动心?于是徐母并伪造家书一封,招引徐庶。徐庶为了“忠孝不能两全”,只得辞别刘备,投曹去了。

网络配图

  辞别时,徐庶哭着说:“某才微智浅,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并向刘备推荐诸葛孔明。这就有了后来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和“三顾茅庐”的典故。

  不过现在想来徐庶进曹营并不是一言不发那么简单,很可能还有更深的一层故事,那就是去当卧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网络配图

  他在帮助刘备打了两场胜仗之后,已是曹操的大仇人,而自己又不打算为曹操设一谋,那么进入曹营,会是什么结果?非但救不出母亲,还会一起遭罪,甚至被杀害。与其愚孝、送死,还不如派赵云、张飞等人去暗中营救吧。再者说这位大孝子能死心塌地跟母亲到曹营,为什么不能跟她一起去地府呢?原来他到曹营的主要目的是想换种方式为刘备,为国家出力,他在忠孝不能两全时选择了忠。后来在赤壁之战中他便发挥了很大的内应作用(防马腾)。这大概也是九泉之下母亲最愿意看到的吧,所以我们也不能说徐庶不是孝子。

网络配图

  按理说,徐庶向刘备推荐完诸葛亮也就仁至义尽了,但他还特地放下母亲的事,去草庐亲自请一趟。而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庶羞惭而退。”徐庶为什么要去自讨没趣?孔明为什么要说自己是替罪羊?因为徐庶虽然打了胜仗,但并没有伤到曹操的筋骨,反而将事情闹大了,接下来他不知该如何收场。所以徐庶只好交出手中的接力棒,请能力更强的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很清楚他的来意,所以他并不同情这位孝子,反而埋怨他不该将烂摊子抛给自己。

  可以见得,这中间并非是徐庶单方面无私举荐了孔明,孔明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挽救了徐庶。假如徐庶一离开,刘备就遭受惨败,他的前功还有什么意义?所谓孝母不就像刘备为报兄仇而东征一样,无人喝彩吗?同时,我们也不能单方面责备程昱不该向徐庶使了阴谋,当徐庶决定将计就计、借机半引退之后,我们就应该认为是程昱给徐庶送了一个很舒服的台阶。阴谋有时候并不可恶也是这个原因。其间徐母虽死,却成全了儿子的“克格勃”事业,成全了自己的英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徐庶进曹营:徐庶为什么不弃曹归汉?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不能算是一个主要人物,但有关他的描写却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纳谋士程昱之计从颍川搬取了徐庶的老母,并由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伪作家书骗取徐庶投曹。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走马荐诸葛。到许都后徐庶被其母痛责,徐母并在气愤之下自杀身亡。从此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这中间有两个主要情节与历史不符一是徐庶走马荐诸葛;二是庶母之自杀。网络配图其实,罗贯中写徐庶走马荐诸葛在情理上是有破绽的。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未出茅庐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就是说,徐庶既是亮的密友,同时也深为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折服;而且徐庶为人行侠仗义,心胸豪爽,断非庞涓那样的妒贤嫉能之辈,怕诸葛亮来了会使自己相形见绌;再说,诸葛亮隐居之襄阳隆中与刘备所在之新野不远,请亮出山并不困难。有以上这三个因...
· 徐庶进曹营:徐庶为什么不弃曹归汉?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不能算是一个主要人物,但有关他的描写却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纳谋士程昱之计从颍川搬取了徐庶的老母,并由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伪作家书骗取徐庶投曹。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走马荐诸葛。到许都后徐庶被其母痛责,徐母并在气愤之下自杀身亡。从此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这中间有两个主要情节与历史不符:一是徐庶走马荐诸葛;二是庶母之自杀。其实,罗贯中写徐庶走马荐诸葛在情理上是有破绽的。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未出茅庐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就是说,徐庶既是亮的密友,同时也深为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折服;而且徐庶为人行侠仗义,心胸豪爽,断非庞涓那样的妒贤嫉能之辈,怕诸葛亮来了会使自己相形见绌;再说,诸葛亮隐居之襄阳隆中与刘备所在之新野不远,请亮出山并不困难。有以上这三个因素,而...
· 徐庶进曹营并非一言不发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徐庶(翟万臣饰)有一部工具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徐庶为刘备谋士,辅佐刘备对抗曹操。曹操将徐母挟持到曹营,并假借徐母的名义写信召徐弃刘奔曹。徐母以为他背叛刘备,怒恨而死。徐庶深感刘备知遇之恩,从此他在曹营对政事始终一言不发。”这段故事衍生出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因其流传甚广,遂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入了一个误区——《中国历代名人传》载:“徐庶,字元直,长社人。建安十二年,刘先主访士,庶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对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先主三往乃见。十三年,庶母为曹操所获,卒辞先生,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操。”这段记载中,并无“一言不发”的记载。正史里边是怎么说的呢?正史无传附诸葛虽然在《三国演义》等文艺作...
· 徐庶进曹营之后是一言不发?还是没有被曹操重用?
“徐庶进曹营”在《三国演义》里讲的是刘备在投奔荆州牧刘表的时候被刘表安排在了新野驻军,曹操得知刘备在新野以后派出了曹仁、李典等名将前去讨伐。在这之前刘备偶然一次机会遇到了徐庶并且有幸得到徐庶的辅佐,曹仁、李典率军前来摆出了八门金锁阵不过被徐庶识破了阵法吃了败仗。曹操这边得知曹仁、李典大败之后认为刘备身边必有高人相助于是派人去调查,这一查就查出了徐庶的底细。原来徐庶的老母尚在中原,曹操知道后就派人挟持徐庶的母亲来到了许都然后又派人伪造徐母的笔记写信给徐庶。徐庶在新野收到信后担忧母亲的安全,于是就告别了刘备前往了许都并在临行前向刘备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在小说徐庶始终坚守临行时向刘备许的诺言,以至于后来徐庶在后来再也没有什么精彩的表现。那么在历史上记载的徐庶和小说里的徐庶出入有多大呢?他在投奔曹操后真的就一言不发了吗?事实上徐庶进曹营并没有一言不发(历史记载当初徐庶走的时候没有向刘备发誓...
· 徐庶入曹营的故事徐庶弃刘投曹是被诸葛亮的?
“徐庶走马荐诸葛”是《三国演义》是一段很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徐庶帮助刘备击败曹军后,曹操打听到徐庶是刘备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为挫败刘备,曹操用计把徐庶的母亲骗到许都,并冒用徐母的名义给徐庶写信要徐庶来许都。刘备不愿徐庶走,但又不忍曹操拿徐母要挟徐庶,只好同意徐庶离开。刘备送别徐庶时,一片树林挡住了刘备的视线,刘备为了多看徐庶一眼,命人去砍树林。这时,徐庶又骑着马回来了,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诸葛亮同样具备帮助刘备创建霸业的能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故事。并且,徐庶临走时向刘备表示,鉴于曹刘两家的敌对关系,自己终生不向曹操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计策,“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便由此而来。徐母见到徐庶后,知道曹操用计把儿子骗来。徐母为了让徐庶彻底与曹操决裂,自尽身亡。罗贯中用如椽巨笔,在一个故事中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首先是徐庶,能够让曹操不惜采取绑票手段进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