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怎么过三伏:要杀狗祭祀并且将其分食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9
转发:0
评论:0
古人怎么过三伏:要杀狗祭祀并且将其分食,“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入“三伏”,气温骤升,对人们的生产、生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入“三伏”,气温骤升,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一举一动只能围绕着“酷暑”做文章。

  所谓“三伏”,是指夏至后第三个、第四个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少在秦朝时,“三伏”已遭特别对待。《史记》说“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古人认为酷暑是厉鬼作怪,人们需在邑中杀狗祭祀并将其分食,方能过关。此俗或源于上古,与后来“狗肉性燥,不宜夏天食用”的观念截然相反。“三伏”亦因此得名,所谓“厉鬼行,故昼日闭,不干他事”,静而不动,故曰“伏”。

网络配图

  酷热消耗体力,适当补充营养,合乎科学道理,老北京吃饺子、面条和烙饼摊鸡蛋,也是这个道理,即《民社北平指南》所称“初伏水饺,二伏面条,至三伏则为饼,而佐以鸡蛋”。伏天吃面,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荆楚岁时记》称:“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古代的“汤饼”,犹今之面片汤。到唐代时,面片汤升级为凉面,但需拌蜜吃,这个古怪的吃法一直延续到宋代,皇上赐面,皆加赠蜜糖一罐。

  其实,“三伏”的民俗非常丰富,即以食俗论,也并非只有饺子、面条之类。比如明清时,京师六月流行吃新莲,“内河者嫩而鲜……食之益寿”。此外,还有“暑汤”,即“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

网络配图

  《清稗类钞》记录了“冰果”:“京师夏日宴客,饤盘既设,先进冰果。冰果者,为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其后,则继以热荤四盘。”但“冰果”价格较高,非寻常人家可用,只能官宦独享。清代宫廷每到“三伏”都会赐冰,惠及所有官吏,由工部按官职高低发给数量不等的冰票,凭票自行领取。因古代官员“三伏”时仍要上班,所以才有这等额外待遇。

  除了吃,“三伏”还有更丰富的民俗,据溥杰先生介绍,老北京在头伏、二伏、三伏这三天需洗澡,水中放入马苋菜,马苋菜又叫“吉祥菜”,因为放入热汤中从不变色枯萎,古人认为可以增加人体的抗炎热能力。

  此外,农历六月六需晾晒衣物和沐浴,明代沈德符曾说:“六月六本非令节,但内服皇史宬晒曝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则每岁故事也。至于时俗,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至于猫犬之属,以俾浴于河。”

网络配图

  再有就是“天灸”了,即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此法可以“截疟”即提升阳气,“冬病夏治”。

  可见,“三伏”中的老北京生活,依然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认为“三伏”是厉鬼作怪:要杀狗祭祀并分食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入“三伏”,气温骤升,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一举一动只能围绕着“酷暑”做文章。所谓“三伏”,是指夏至后第三个、第四个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少在秦朝时,“三伏”已遭特别对待。《史记》说“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古人认为酷暑是厉鬼作怪,人们需在邑中杀狗祭祀并将其分食,方能过关。此俗或源于上古,与后来“狗肉性燥,不宜夏天食用”的观念截然相反。“三伏”亦因此得名,所谓“厉鬼行,故昼日闭,不干他事”,静而不动,故曰“伏”。酷热消耗体力,适当补充营养,合乎科学道理,老北京吃饺子、面条和烙饼摊鸡蛋,也是这个道理,即《民社北平指南》所称“初伏水饺,二伏面条,至三伏则为饼,而佐以鸡蛋”。伏天吃面,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荆楚岁时记》称:“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古代的“汤饼”,犹今之面片汤。到唐代时,面片汤升级为凉面,但需拌蜜...
· “避暑方案”:看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编者按: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气温似乎格外热,很多人不得不整夜开着空调才能入眠。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的?小编从古代画卷中整理出一套“避暑方案”,看看“大暑赏荷”、“浸伏”等避暑方法。从史料来看,古人强调调整心态,以“顺四时,适寒暑”,那么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难熬的三伏天,古人是如何“顺时”的?网络配图“心静自然凉”——调整心态先秦时,人们便总结出了一套办法,《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这样说的:“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显然,这里的“使志勿怒”是其核心:夏天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动辄生气发怒。“内经”这句话,也是后人过夏天的一大行为准则,通俗说来,就是“心静自然凉”。元代养生家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称,夏季“更宜...
· 画中的“避暑方案”:看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编者按: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气温似乎格外热,很多人不得不整夜开着空调才能入眠。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的?小编从古代画卷中整理出一套“避暑方案”,看看“大暑赏荷”、“浸伏”等避暑方法。网络配图从史料来看,古人强调调整心态,以“顺四时,适寒暑”,那么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难熬的三伏天,古人是如何“顺时”的?“心静自然凉”——调整心态先秦时,人们便总结出了一套办法,《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这样说的:“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显然,这里的“使志勿怒”是其核心:夏天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动辄生气发怒。“内经”这句话,也是后人过夏天的一大行为准则,通俗说来,就是“心静自然凉”。元代养生家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称,夏季“更宜...
· 古画中的“避暑方案”:看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气温似乎格外热,很多人不得不整夜开着空调才能入眠。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的?小编从古代画卷中整理出一套“避暑方案”,看看“大暑赏荷”、“浸伏”等避暑方法。从史料来看,古人强调调整心态,以“顺四时,适寒暑”,那么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难熬的三伏天,古人是如何“顺时”的?网络配图“心静自然凉”——调整心态先秦时,人们便总结出了一套办法,《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这样说的:“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显然,这里的“使志勿怒”是其核心:夏天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动辄生气发怒。“内经”这句话,也是后人过夏天的一大行为准则,通俗说来,就是“心静自然凉”。元代养生家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称,夏季“更宜调息净心...
· 古代没有春晚古人怎么过新年?
正值正月,新年的热闹还未远去。不知道大家过年过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王弘力老先生所绘的《古代风俗百图》带我们回味那遥远的年味。临近新年,卖货郎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卖油苕、扫帚、针线、木梳瓜、茄、菜蔬等应有尽有。民间有跳灶王的习俗。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于门庭以乞钱。一年辛苦到腊月,家家户户舂米,因为腊月的米坚实,舂时少损耗。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祭灶时,给小儿买饴糖(即胶糖、麦芽糖)以求上天降好事。家家户户买春联贴春联,祝福新的一年。贴门神,新的一年,将军保吉祥。年三十,放爆竹。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除夕黎明打粪堆,但求万事如愿。儿孙长大又一岁,长辈给压岁钱。宋朝时,以鸡冠花供祖风靡京城。古代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给主人送去祝福。新年前后,迎亲嫁娶较多,姑娘家会在婚礼前展示嫁妆,富裕人家有十抬之数。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的习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