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故宫中门石板地刻一条“鱼” 疑维修工匠所留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9
转发:0
评论:0
明故宫中门石板地刻一条“鱼”疑维修工匠所留,明故宫午朝门遗址公园内,有三件奇怪的石刻,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老南京”版

  明故宫午朝门遗址公园内,有三件奇怪的石刻,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老南京”版的读者刘晓平在看了报道后,前去午朝门遗址公园“按图索骥”,拍摄奇怪石刻,结果又有意外收获:在午门正中间门洞地面的大石板上,竟然刻着一条惟妙惟肖的鱼!明故宫是明代的宫闱禁地,午门是皇宫大内的正门,怎么会有人敢在午门地面上刻出一条鱼呢?

  按照刘晓平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午朝门遗址公园。该公园是明代初年的皇宫,也就是明故宫遗址的一部分,主要由奉天门遗址和午门(民间俗称“午朝门”)组成。

网络配图

  明代皇宫分为宫城和皇城内外两重,午门是明代皇宫内城,也就是宫城南面的正大门,一共有三个门洞。史料记载,午门前是传达圣旨以及朝廷文告的地方,也是宫城诸门中级别最高的一座门。民间传说中的“推出午门斩首”虽不准确,但明代时午门外的确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的地方,也就是皇帝命令宦官打犯错大臣屁股的地方。

  午门本来平面为“凹”字形,两翼向前伸出,分为东阙和西阙,民国初年,午门东西两阙拆除,只剩下中间的台基。

  据《南京明故宫》一书记载,午门的门洞不是什么人都能走的。上朝时,只有公、侯、驸马以及文官三品、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从午门的右门进出。文官四品、武官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从午门两侧的左掖门、右掖门出入。明代时,午门的中门极为尊贵,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刘晓平所说的“鱼”,就在午门中门地面的大石板上。记者看到,石板上,不知是什么时代的人用简洁的线条,刻出了一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鱼。雕刻的手法很高超,但鱼“藏”在地面上,不仔细看根本注意不到。

  “午门地面上刻着一条鱼,是什么寓意呢?”刘晓平百思不得其解。他将照片发到网上,有很多好奇的朋友纷纷进行猜测。

  有网友猜想,这条鱼很可能是明朝人刻的,和燕雀湖有关系。据史料记载,明代皇宫的位置是刘伯温选定的,这块地方本来是一个名叫燕雀湖(又叫太子湖)的湖泊。在明代之前的历代南京地图上,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面积不小的湖泊。地图显示,燕雀湖通过青溪与玄武湖相通。

网络配图

  网友猜测,明代初年,为了建造明故宫,填平了燕雀湖。由此也带来了后遗症,宫城地势低洼,而且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经常积水。因此,刘伯温命人在午门石板上刻一条鱼,有“镇水”的寓意。

  也有网友提出另外的猜想:鱼可能是八旗子弟所刻。这种观点认为,明代初年,午门是皇宫禁地。永乐迁都以后,一般人也无法涉足这里,因此不会有人敢在午门地上“刻鱼”。进入清代后,明故宫被改为八旗驻防城,城里住着大量的八旗子弟。这些旗人不用为生计发愁,闲得没事干,在午门地面上刻一条鱼,也是有可能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午门北面的内五龙桥桥面上有人刻了一个奇怪“棋盘”。

  网友的观点虽然新奇,但终究还是以个人的猜测为主,专家对这条“鱼”又怎么看呢?

  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表示,这条鱼不可能是明代人所刻的,因为明代这里是大内重地,绝对不允许有人在地面上乱涂乱画,更不用说雕刻了,否则就是大罪。他认为,清代人刻的可能性也不大,当时明故宫被建成了驻防城,城内有官署、衙门、居住区、学堂、庙宇,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机制,也不允许随便在地上刻画。

网络配图

  杨国庆说,在现存的明故宫午门、西安门、东华门、西华门基座以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等遗址上,他们都发现过类似于“午门鱼”这样的雕刻,有的是图案,有的是人名,有的是记号。虽然目前还无法说清这些图案、记号的寓意,又是何人所刻,但可以大致判断,这些图案、记号可能是清末以来维修时遗留的,可能是民间工匠随手留下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宫房屋近万间没有一间厕所上厕所怎么办?
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几座建筑能像故宫那样,气势雄壮,又包含着一种尊贵的气息。跟欧洲那些土豪金不同,故宫的炫富显得更为低调奢华。从明成祖朱棣时候开始,五百年的时间里,每一任帝王都在故宫上面添上一笔自己的色彩。故宫的占地面积足足有72万平方公里,甚至大于梵蒂冈。网络配图这么大的故宫,当然不是一天建造完成的。据说最早设计故宫的,是一个叫蒯祥的人。他曾经主持过修建。也有说是一个叫蔡信的人给出图纸,还有是一个叫杨青的瓦工,但真正是谁,现在也没人清楚。就连故宫博物馆的专家,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故宫总体设计格局,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九重天阙,9999间半房屋。’因为过去的时候,人们都相信,只有天宫才有一万间房。作为给皇帝住的地方,比天宫少半间,也不算跌份。当然了,后来在重新统计的时候,发现只有8707间房。网络配图不过,就是这万间的屋子里,却没有一间厕所,真是故宫里面的一个奇观了。故宫为什么会没有厕...
· 古人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故宫无一间是厕所
现在人们在厕所里面,只要手机有电有wifi,就能在里面呆很久。但是在古代,一个人如果去厕所去了很久还不见回来,那么他有可能是掉进粪坑了淹死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厕所是什么样的。先秦时期的厕所叫做圂,也就是猪圈的意思。当时的厕所都是在猪圈上面搭一个简易平台,你在上面居高临下思考人生,底下是一群等着开餐的猪,直接废物利用连冲厕所都省了。网络配图秦朝出现了一种只看先来后到,不分男女的厕所,说是厕所,其实就是一口直径一米的大缸,如厕时直接坐在缸边上。值得注意的是,缸里的污水深浅不一,一不小心污水就会溅到屁股上,甚至不小心掉下去可能被淹死。这么来说,当时上厕所也是一个技术活。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是流氓出身,当了皇帝也改不了一身痞气。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刘邦内急,为了不耽误开会,居然直接拿文官的帽子当厕所用了,就地解决。受到刘邦的启发,汉代的厕所也就越修越小。网络配图到了唐朝,厕所都是围墙围成的方形...
· 故宫地板坏了,工匠修复时发现惊天秘密
中国的故宫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神秘,最奇特的建筑之一。因为故宫是结合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故宫仍然屹立不倒,很多人都是非常惊讶的。而且曾经在历史上,故宫还发生过强烈的地震灾害,甚至达到了10级。可是故宫还是没有遭受到破坏,可见古代的智慧是有多么强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宫还是经过了很多次的翻修的。毕竟一样东西总是会磨损,想要保持故宫原来的样子,就一定不能忽视不理。如果故宫如果真的出现了一点点的问题,考古学家和工匠们也会对这些地方进行修补。而又一次,故宫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太和殿广场的一些地板出现了一个小问题。于是连忙叫来专家和工匠商讨对策,结果当大家拆下有问题的地砖时,工匠发现了大问题。他们发现这些地砖下面居然还有地砖。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样的地砖是因为当时节省时间,就把它埋在了地底下。结果发现,这地下居然有着非常大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太和殿广场下面,地砖整整有15...
· 故宫为何找不到清朝皇帝的厕所?
清代皇宫里主要是使用便器,包括便盆、恭桶等,而没有专门的厕所,存放便器的地方叫做“净房”。装满炭灰的便盆是为大便准备的,解完后用炭灰盖住就行了,时不用炭灰,直接倒进恭桶里,用盖盖好。皇帝、后妃们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平时不放在寝宫中,其余下等人的便器都叫做“便盆”。皇帝、妃嫔们使用的“官房”是十分讲究的。这种“官房”分为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形式,用木、锡或瓷作成。木质的官房为长方形,外边安有木框,框上开有椭圆形口,周围再衬上软垫,口上有盖,便盆象抽屉一样可以抽拉,一般木质便盆都装有锡质内里,以防止渗漏。锡质官房为椭圆形,盆上有木盖,正中有钮;这种便盆要与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较矮,前端开出椭圆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对准圆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软衬,犹如现在没扶手的沙发一般,坐在上面,并不比现在的马桶差,只不过不能冲水而已。从慈禧太后的“出恭”我们完全可以领略清...
· 大学保留地
政治管理框架大学保留地是一个非建制地区,意即区内不设任何正式地方行政架构。它位于大温哥华区域局的地理范围以内,并连同大温地区内其他非建制地区(原住民保留区除外)构成大温区域局甲选区。然而,大学保留地却是由卑诗省政府直接管辖而非大温区域局。卑诗省政府的社区及郊野地区发展部现时委任一名主任负责大学保留地的日常行政事务。区内另设以下两个咨询组织向该主任汇报:社区咨询局(CommunityAdvisoryCouncil):范畴包括社区服务、营运预算和物业税等项目,成员全数由区内居民民选产生;咨询性设计小组(AdvisoryDesignPanel):范畴包括土地用途规划和审理发展项目申请,7名成员来自专业界别(如建筑师和工程师),另外8名成员由区内居民民选产生以上的管理框架并不适用于卑诗大学的主校园及其附属住宅用地。该片土地由卑诗省政府另行管辖,而市政服务则由大学近邻社区协会(UniversityN...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