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盗墓亦分正邪:官盗与私盗 盗墓与现代考古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7
转发:0
评论:0
盗墓亦分正邪:官盗与私盗盗墓与现代考古,说起盗墓实在令人不齿,从古至今盗墓从来不是一个可以搬的上台面的职业。本篇文章

  说起盗墓实在令人不齿,从古至今盗墓从来不是一个可以搬的上台面的职业。本篇文章,将具体的分析官盗与民盗,古代官盗与现代考古,希望各位读者朋友看完之后能有一个理智的判断。本文中,官盗特指古代官方盗墓。

网络配图

  官盗与民盗:

  顾名思义,所谓官盗就是经过官方允许,有计划,有规模,有各式各样当时最先进的工具进行发掘古墓,官盗最主要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军队提供大量的财力支持。史上官盗以曹操最为出名,“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就是出自曹操麾下。据说,在他打天下之初,为了筹集军饷,曹操想到陪葬甚丰的王陵,遂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为保证盗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独出心裁,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打到哪盗到哪,哪座陪葬多盗哪座。历史上大规模的盗墓行为都掺杂有官方性质,如伍子胥,项羽,刘去,曹操,董卓,杨鼙真珈,陈奉乾隆,孙殿英。但设专职,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应该是三国时期的曹操。

网络配图

  所谓民盗就是指民间个体或团伙,在没有经过国家允许的情况下发掘古墓。其以各种方式偷偷摸摸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其特点是只管打洞取宝,对陵墓建筑等不动分毫,且行动。民盗因历史久远,多已不可考,可以确定的是由于民间盗墓的局限性以及大墓机关重重的特性,民盗风险极大,靠盗墓温饱尚可,发家致富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网络配图

  现代考古与古代盗墓:

  现代考古与古代盗墓虽说都是官方应允下的合法行为,但其本质有天地之别。从目的上来讲,现代考古是为了探索古代生活轨迹,研究历史发展进程,对古代遗迹进行保护,现代考古学三个终极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据一位昵称为“刀去”的读者提供线索,它曾在当地听说“有一位考古学家,到了一个将要发掘的古墓现场,越看越熟悉,突然痛哭流涕,因为这竟是自己家的祖坟”,“小时候曾随父母来上过坟,后来黄河被炸决堤,后来全家迁移到别处,许多年没回来过了”。最终,古墓还是被发掘了。笔者认为,于公,研究古墓是其本职工作;于私,或许古墓被发掘用来研究远比摆在那里对祖先而言更有意义。

  古代官盗则不是这样,纯粹就是为了发掘古墓里的金银首饰,满足当权者的欲望,发掘出来有历史意义而无实际用处的物品则弃之如履,如此盗墓,又如何能得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未设过盗墓官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是历史上有名的凶戾之君,在位不到两年时间,昏悖乱行却不少。从小他就常受父皇孝武帝的责骂,总感到“不为孝武所爱”,所以继位后立刻想扒了他老爹的景宁陵,虽被太史劝阻,但仍觉得不解恨,于是下令向景宁陵泼大粪,边泼边骂“齄奴”(齄,俗谓酒糟鼻)。不过,这个人小小年纪,却喜欢读书,对历史上的奇闻轶事颇为熟悉。他看到野史上说曹操曾设过“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两个官职,觉得挺好玩,便正儿八经地也设了这两个官职,两顶官帽分别戴到了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的头上。所谓“发丘”其实就是挖墓,而“摸金”也就是在墓中寻宝。这两个官职通俗地讲相当于“盗墓办主任”角色。那么,曹操是否真的设过发丘、摸金两个官职呢?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出兵讨伐曹操,后来列名“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人陈琳写了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文中声讨曹操“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 战国女尸被盗墓,考古专家大骂盗墓贼
马王堆女尸的出土曾经一度让考古界十分震惊,这位千年不腐女尸让世界为之震惊,两千年前的尸体皮肤竟然还有弹性,关节还未僵硬,后来经过专家的还原发现,这位马王堆的辛追夫人竟然还是一位美女,然而在目前出土的不腐木乃伊中,最早的当属战国女尸,她比马王堆女尸的时间还要早一百年,1994年5月在湖北省荆门市的楚国大墓中发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具不腐女尸,被考古界称为奇迹。这具女尸的出土对考古、医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湖北在战国时期本来是楚国的疆域,而这具战国女尸极有可能是楚国君主的妃子,从1982年之后这里就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盗墓坑,无数盗墓贼瞅准了这座巨大的宝库,开始了疯狂的盗掘,1994年的2月20日,湖北荆门市发生了中国第一古尸案。郭家店附近的一座巨大的古墓被盗掘,在一片油菜地中,盗墓洞随处可见,周围既有挖掘的新土,还有一些残破的棺材碎片。盗墓贼曾经多次进入盗洞中先后带走了一对木俑、一个皮鼓、一个...
· 史上最荒诞盗墓:别人盗墓为财我盗墓为玩
历史上大规模的盗墓基本都是官盗,要么是因为打仗搞得军队萎靡不振,需要王陵中的财宝振奋一下;要么是因为国家财政崩溃,率领手下盗墓从而缓解经济危机。可今天讲的这位,本身就是一方霸主,不缺钱,他盗墓只为玩,觉得盗墓刺激,盗墓爽,所以基本哪里有他知晓的墓葬他就非得带人洗劫一空才好网络配图(据说他还有个癖好,喜欢喝古墓中的酒,那酒都是陈年佳酿,倒出来都可以拉黏丝。还喜欢与古代的王妃或是完后的尸体睡觉,他觉得那样很有成就感)。此人就是汉景帝的曾孙刘去,本来叫刘去疾,他自幼体弱多病,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又因算卦的说疾字与他有冲,故把疾字去掉了。此人因为自己父亲刘齐当年的事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自幼性格怪诞,变幻无常,性情不稳,时静时躁,据现代医学家看,他该是有神经病的征兆,他喜盗墓的怪癖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网络配图《杂记》记载:在其封国内“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有点名气的古墓几乎没有一座能逃过刘去的铁锹。...
· 中国古代盗墓贼是如何盗墓的?
中国考古近日,随着畅销小说《盗墓笔记》改变的网络剧,引发众多粉丝追捧,加上小说之前的热门状态,可见大家对“盗墓”既惊险刺激又充满了未知神秘的行当相当感兴趣。现代人盗墓拥有高科技的装备,那么,古人是如何盗墓的?在史书中,被记载的盗墓者多是声名显赫的人物。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大凡盗墓者,都可以分为官盗和民盗。像项羽、董卓、曹操,还有那个臭名昭着的东陵大盗孙殿英,都是动用大批士兵明刀明枪地大肆挖掘古墓。他们除了取走里面的宝物,还要毁坏掉墓葬建筑,这种人通常被称为官盗,带有典型的军阀流氓特征。除了这些明抢的,就是“暗偷”的民盗。民盗大多是来自民间的一些人,以各种方式偷偷挖开古墓,盗取财务,大发横财。这些人有时候会结伴而行,大多会在行动前从史书、地方文献或者民间传说中寻觅出古墓的踪迹。然后就会去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状来判断墓葬的级别和年代,再之后就是靠经验和工具进行盗墓了。古代中国人相信死亡并非是生命...
· 盗墓圈“黑话”揭秘:盗墓为何叫“翻肉粽”
盗墓,是见不得阳光的行当,民间叫“挖祖坟”,不只犯法,还悖人伦。所以,盗墓者在行盗时都有自己的一套联络暗语,亦即人们所说的黑话。黑话,又叫隐语、秘密语,俗称“切口”。语言的出现是交流和表达的需要,其第一功能是说了让别人明白。但黑话正好相反,外人听了往往是一头雾水。编者按入土为安不仅是亲人对逝者的一种情感寄托,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中国礼教传统对墓葬一向是予以保护的,在秦朝就制定过保护墓葬的法律。但在巨大的利益下,历朝历代的盗墓现象都屡禁不止。为了获取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这些盗墓者丧尽天良,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说着别人听不懂的黑话……“支锅”“倒斗”“翻肉粽”在盗墓这个地下行业内,或许大家认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盗墓”,实际上圈内从来不说。过去,在陕西、山西等盗墓者中,最喜欢用“支锅”来代表盗墓。支锅本意是支砌灶台,早年人们外出谋生,做饭都是临时砌个三角形的台子,把锅放上,然后生火做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