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史解析:揭秘明十三陵选址之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6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文明史解析:揭秘明十三陵选址之谜,在中国古代,人们都非常迷信,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的阴间生活和阳间生活一样。所以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非常迷信,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的阴间生活和阳间生活一样。所以,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所以在选择坟墓时,都非常讲究风水理论,力求选择那些风水好的地方作为墓地。在这一点上,贵为皇帝也不例外。在这些皇帝的心中,即使皇帝死了,也是去阴间做帝王去了,所以阴宅和阳宅一样,都要有好的风水、好的设计,因为它们关系到王朝的兴亡。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该陵墓群,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此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网络配图

  从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可以看出,明十三陵在修建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风水讲究,我们不禁要问:当年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墓地选在这里呢?明十三陵的格局又体现了什么风水理论呢?

  先看看明十三陵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对此,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经专门写诗来描述这里的地理优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明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于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的屏障,还是整个京都的北屏。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无疑是一片宝贵的风水宝地。

  除了地理位置的选择外,明十三陵墓群的基本格局也体现了对风水理论的重视。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整体,各陵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距离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

  由此可见,明朝皇帝在选址以及规划设计陵墓群格局时,深受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影响,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网络配图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曾经受到外国专家的大加赞赏,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就曾经激动地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被加以利用,用来纪念死去的君王。”他甚至评价明十三陵为“最大的杰作”。

  关于明成祖朱棣选陵墓地址的过程,史料有详细的记载,如《明史.礼十四.凶礼》 、《明会要》、《大明会典》等都有记载,但都不如孙承泽所著的《春明梦余录》中描述得详细、透彻,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卷七十写道:“明太宗(即明成祖)永乐七年五月己卯,营山陵于昌平县,遂封其山为天寿山。时太宗择寿陵,久不得吉壤,而仁孝皇后尚未葬。礼部尚书赵羾以江西地理术人廖均卿至昌平,偏阅诸山,得昌平东黄土山最吉,遂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 从此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明时选择陵址,风水阴阳学说作用极大,统治者认为这关系着王朝的兴亡。

  这时关于明成祖朱棣选择陵墓地质的正史资料,其实除了正史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野史传说呢!

  据说,朱棣为了找到合适的陵墓地址,费了好大的劲儿,但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这天,他又出来四处搜罗了。他来到了一个叫做屠家营的地方,发现这里风水很好。但很快他就发觉自己姓“朱”,“猪”进了屠宰场,那还能吉利吗?于是放弃了这个地方。后来,朱棣又将目光锁定在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那里地形地貌都非常好,并且山势如龙,非常适合建造皇家墓陵。可很快他发现,那里有一个地方被称为狼儿峪,“猪”(朱)哪里是狼的对手,犯了地讳,所以这个地方也被他放弃了……

  网络配图

  就这样,东找西找,花去了两年时间,可都没有遇到合适的。这下朱棣开始急了。后来,有一个来自江西的术士廖均卿向朱棣推荐了一个叫做黄土山的地方,说那里是一块“吉地”,景色雄伟壮观,背后山峦起伏,两侧山势东西回括,就像围墙一样形成一个天然大庭院,陵区就可建在庭院里面。朱棣听说后,就亲自去了那里,看到山前有个叫做康家坟的村子,西边有个橡子岭山,东面的河套叫做干水河,心想:““猪”到了这里,有糠(康)、橡子吃,还有泔(干)水喝,这可不就是朱家万世发展的吉地嘛!”他对这个地方非常满意,当即决定把这里作为自己的陵地,奠万世之基。于是马上下旨封黄土山为他的“万年吉壤”,恰逢这一年是朱棣五十大寿之年,遂封其山为“天寿山”。天寿山就是长陵后面的那座山。并且,他下旨,以后每建一座坟墓,都各自选一座山峰为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未解之谜:揭武则天乾陵选址之谜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乾陵仿当时长安格局设计,分内城、宫城和外城,内城占地240万平方米,宫城周长十二里,外城周长八十余里,陵园内建房380间。网络配图史书记载了乾陵的选址故事,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
· 选址之谜:揭秘皇太极为何建造“皇寺庙”?
导读:古代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总是喜欢为自己建造宫殿,修建陵墓。可是皇太极却做了一件令大家都迷惑的事情,他竟然建了一座皇寺庙,这背后有怎样的寓意呢?网络配图说到创建“皇寺庙”,还要从女真后金时期的蒙古察哈尔部落说起。蒙古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年,满、蒙各部落都有“立长为嗣”的观念和习俗。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长孙身份,林丹汗继承了祖父的汗位,成为统辖蒙古的“可汗”。林丹汗继位不久,便在蒙古漠南巴林部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汉语“白城”),作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除了实力雄厚之外,林丹汗还是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并握有“传国玺”、“玛哈噶喇”金佛、《金经》三大法宝,足已号令蒙古各部落。“传国玺”原先珍藏在元朝的内务府。元代顺帝被明代洪武帝朱元璋打败后,携带传国玺逃到沙漠,最终死在应昌府(内蒙克什克腾旗西北达里诺...
· 选址之谜:揭秘皇太极为何建造“皇寺庙”?
导读:古代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总是喜欢为自己建造宫殿,修建陵墓。可是皇太极却做了一件令大家都迷惑的事情,他竟然建了一座皇寺庙,这背后有怎样的寓意呢?网络配图说到创建“皇寺庙”,还要从女真后金时期的蒙古察哈尔部落说起。蒙古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年,满、蒙各部落都有“立长为嗣”的观念和习俗。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长孙身份,林丹汗继承了祖父的汗位,成为统辖蒙古的“可汗”。林丹汗继位不久,便在蒙古漠南巴林部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汉语“白城”),作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除了实力雄厚之外,林丹汗还是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并握有“传国玺”、“玛哈噶喇”金佛、《金经》三大法宝,足已号令蒙古各部落。“传国玺”原先珍藏在元朝的内务府。元代顺帝被明代洪武帝朱元璋打败后,携带传国玺逃到沙漠,最终死在应昌府(内蒙克什克腾旗西北达里诺...
· 选址之谜:揭秘皇太极为何建造“皇寺庙”?
导读:古代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总是喜欢为自己建造宫殿,修建陵墓。可是皇太极却做了一件令大家都迷惑的事情,他竟然建了一座皇寺庙,这背后有怎样的寓意呢?网络配图说到创建“皇寺庙”,还要从女真后金时期的蒙古察哈尔部落说起。蒙古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出生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年,满、蒙各部落都有“立长为嗣”的观念和习俗。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长孙身份,林丹汗继承了祖父的汗位,成为统辖蒙古的“可汗”。林丹汗继位不久,便在蒙古漠南巴林部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汉语“白城”),作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除了实力雄厚之外,林丹汗还是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并握有“传国玺”、“玛哈噶喇”金佛、《金经》三大法宝,足已号令蒙古各部落。“传国玺”原先珍藏在元朝的内务府。元代顺帝被明代洪武帝朱元璋打败后,携带传国玺逃到沙漠,最终死在应昌府(内蒙克什克腾旗西北达里诺...
· 太离奇!揭秘北京明十三陵棺木的诅咒之谜
关于埃及“法老的诅咒”的传说大家可能都知道了。但中国北京的十三陵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十三陵地区每个陵寝附近都有一个与陵的名字相同的村落,比如说定陵村、献陵村等等,村民大都是世代相传的看陵人后裔。这件事在当地家喻户晓。网络配图十三陵只有定陵被开掘了,文革中皇帝皇后遗骸难逃厄运,被红卫兵小将从棺材中扔了出去,棺材则被从宝城上扔进了山沟。当地有人捡到这些残破的木材,由于材料是名贵的金丝楠木,就有一家人将外面腐朽的部分刨去,露出了坚固细致的木头,欣喜若狂之余,用它做了一套大躺柜,并且宣称,用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为自己做家具会有大大的“福报”。但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觉得这不但不会有“福报”,相反会带来厄运。网络配图这一家人育有四子,当时还都未成年,一天其中三个在大躺柜上玩,忽然一下都掉进了柜子,柜子的门鬼使神差地合上了,就这样三个孩子被活活闷死在柜子里。网络配图但,事情还不算完,多年以后,唯一幸存的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