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揭秘:真的是黑脸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3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揭秘:真的是黑脸吗,历史上的包拯脸是黑色的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老百姓对于清官的渴望和拥戴是永远

  历史上的包拯脸是黑色的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老百姓对于清官的渴望和拥戴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清官是一心为民,不徇私情的,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在中国古代清官并不多见,而在这些无数不多的清官里最著名的,最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北宋的包拯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提到包拯人们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如“铡美案”、打龙袍、铡包勉等一系列民间故事,同时头脑中就会立即浮现出一张黑漆漆的脸,以及额头上的一弯月牙的黑面包公的形象。那么包拯的脸是黑色的吗?额头上的月牙又是怎么来的呢?

  尽管包拯在民间家喻户晓,但在正史中的记载比较简略,生平主要事迹载于《宋史·包拯传》。在包拯传里并未提到包拯的外貌,但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征。包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一个七品知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做到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总参谋长。他严峻刚正,敢于直谏,同时又两袖清风,不徇私情。不过在当时包拯的影响力还不算大。直到明朝出了一本名曰《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的书,包拯的事迹才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同时因为这本书的描述以及后世戏剧舞台上的塑造的包拯形象,那个“黑脸包公”才在老百姓中根深蒂固。 

  既然在《宋史》里并没有记载包拯的外貌,而且在安徽合肥的包公祠里包拯的写真像也并非黑脸带月牙。可见包拯的黑脸完全是小说中的虚构,以及戏剧脸谱的魅力。那么为什么要把包拯的脸“抹黑”呢?其实这也有历史的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但有个朴素的判断,就是黑脸的都是好汉,白脸的都是奸贼,比如说曹操就被民间描绘成“白脸奸臣”。包拯之所以是黑脸是因为他的铁面无私,所谓的“铁面”自然不可能是白脸了。

  《宋史·包拯传》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胡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这段话可以看出包拯是个极其严肃之人,让他一笑比黄河水清都难,同时包拯的刚毅廉洁妇孺皆知,以至于有人想搞“潜规则”之类的歪门邪道都不好使,因为有他在那挡着,因此那些坏人遇见他就像遇见阎罗一样。这些都是包拯铁面无私的证据。所以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像包拯这种刚直到极致的人就要涂上如黑炭一般的脸谱,这样的“脸谱化”也得到了民间的认可。 

  那么包拯额头上的月牙又是怎么来的呢?据《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说,月牙是因为包拯出生时因脸黑而被其父扔掉时被莲叶杆锯伤。《中国地方风物传说选》则说是他是父亲扔掉时被月牙型的马蹄踩伤的。总之就是一块疤痕。这个月牙的开口也有讲究,京剧大师裘盛戎擅长演包公戏,据他说包拯额头上的月牙“开口朝右是老包阳间审案,朝左则是包大人用游仙枕下阴曹审案的时刻。”当然这也只是戏剧舞台上的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包拯额头的月牙和他的黑脸一样只是寄托了人们的一种愿望。以皓月当空来比喻“包青天”,希望为官者头上都有这一弯月牙,都能像这弯月牙一样清正皎洁。

  因此在包拯的形象里能够感受到老百姓对于好官的期盼渴望,因此他们才这样喜欢和爱戴包拯。经过民间改造后的包拯无论形象还是事迹都和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相去甚远。和宗教典籍里描述的教主一样,都是被美化到极致的人物。但这也正是底层百姓最真实的声音,希望为官者都像包拯,如他那样一心为民。这也说明谁为老百姓办事,不仅会被老百姓记住,也会被历史记住而流芳百世。谁祸害老百姓,也会被历史记住而遗臭万年。

  而包拯就是这样流芳百世,堪为后世领导干部楷模之人。他的一生正如他唯一的一首诗《书端州郡斋壁》写道的那样:“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真的是黑脸吗?
历史上的包拯脸是黑色的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老百姓对于清官的渴望和拥戴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清官是一心为民,不徇私情的,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在中国古代清官并不多见,而在这些无数不多的清官里最著名的,最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北宋的包拯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提到包拯人们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如“铡美案”、打龙袍、铡包勉等一系列民间故事,同时头脑中就会立即浮现出一张黑漆漆的脸,以及额头上的一弯月牙的黑面包公的形象。那么包拯的脸是黑色的吗?额头上的月牙又是怎么来的呢?尽管包拯在民间家喻户晓,但在正史中的记载比较简略,生平主要事迹载于《宋史·包拯传》。在包拯传里并未提到包拯的外貌,但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征。包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一个七品知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做到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总参谋长。他严峻刚正,敢于直谏,同时又两袖清风,不徇私情。不过在当时包拯的影响力还不算大。直到明朝出了一本名曰《...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揭秘真的是黑脸吗
历史上的包拯脸是黑色的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老百姓对于清官的渴望和拥戴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清官是一心为民,不徇私情的,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在中国古代清官并不多见,而在这些无数不多的清官里最著名的,最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北宋的包拯了。提到包拯人们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如“铡美案”、打龙袍、铡包勉等一系列民间故事,同时头脑中就会立即浮现出一张黑漆漆的脸,以及额头上的一弯月牙的黑面包公的形象。那么包拯的脸是黑色的吗?额头上的月牙又是怎么来的呢?网络配图尽管包拯在民间家喻户晓,但在正史中的记载比较简略,生平主要事迹载于《宋史·包拯传》。在包拯传里并未提到包拯的外貌,但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征。包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一个七品知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做到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总参谋长。他严峻刚正,敢于直谏,同时又两袖清风,不徇私情。不过在当时包拯的影响力还不算大。直到明朝出了一本名曰《包公案...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真的是黑脸吗?
历史上的包拯脸是黑色的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老百姓对于清官的渴望和拥戴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清官是一心为民,不徇私情的,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在中国古代清官并不多见,而在这些无数不多的清官里最著名的,最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北宋的包拯了。提到包拯人们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如“铡美案”、打龙袍、铡包勉等一系列民间故事,同时头脑中就会立即浮现出一张黑漆漆的脸,以及额头上的一弯月牙的黑面包公的形象。那么包拯的脸是黑色的吗?额头上的月牙又是怎么来的呢?网络配图尽管包拯在民间家喻户晓,但在正史中的记载比较简略,生平主要事迹载于《宋史·包拯传》。在包拯传里并未提到包拯的外貌,但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征。包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一个七品知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做到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总参谋长。他严峻刚正,敢于直谏,同时又两袖清风,不徇私情。不过在当时包拯的影响力还不算大。直到明朝出了一本名曰《包公案...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真的是黑脸吗?有月牙吗
历史上的包拯脸是黑色的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老百姓对于清官的渴望和拥戴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清官是一心为民,不徇私情的,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在中国古代清官并不多见,而在这些无数不多的清官里最著名的,最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北宋的包拯了。提到包拯人们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如“铡美案”、打龙袍、铡包勉等一系列民间故事,同时头脑中就会立即浮现出一张黑漆漆的脸,以及额头上的一弯月牙的黑面包公的形象。那么包拯的脸是黑色的吗?额头上的月牙又是怎么来的呢?网络配图尽管包拯在民间家喻户晓,但在正史中的记载比较简略,生平主要事迹载于《宋史·包拯传》。在包拯传里并未提到包拯的外貌,但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和性格特征。包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一个七品知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做到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总参谋长。他严峻刚正,敢于直谏,同时又两袖清风,不徇私情。不过在当时包拯的影响力还不算大。直到明朝出了一本名曰《包公案...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竟然是不会断案的吗?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人。天圣五年进士,出任大理评事、天长知县、殿中丞、大理寺丞、知端州等。政绩卓着,累迁监察御史,建议裁汰冗官、轻徭薄赋、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刑部、兵部员外郎,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高阳关路都部署安抚使。再召入京,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天章阁待制,刑部、右司郎中,移知瀛、扬、庐、池、江宁诸州府。至和三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改革诉讼制度,裁撤门牌司,尽毁达官贵人之豪宅乐园,维护京畿治安;后任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提点刑狱、枢密直学士、三司使、给事中,礼部郎中、侍郎等职,改科率为和市,免除部分地区折变。嘉佑六年任枢密副使、礼部尚书,后卒于位,葬于合肥。网络配图包拯之所以着名,是因为他从小孝顺、俭朴艰苦,且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当时便流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