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驭民有术的汉景帝为何让万人为他陪葬?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2
转发:0
评论:0
驭民有术的汉景帝为何让万人为他陪葬?,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采纳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使得汉朝又有了“衣冠上国,礼仪

  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采纳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使得汉朝又有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但是到了汉朝依旧有惨绝人寰的荒唐事情。世上什么事情最为荒唐?莫过于衣冠上国居然用活人陪葬,还有被后人追认为贤帝、明君的帝王也无法避免自私、害怕孤独等,这些人类浅薄的陋性,竟然用万人陪葬。何等惨无人道的事迹!后世盗墓贼在盗掘汉朝墓地的时候,发现尸骨遍地,白森森一片,或许也会被惊吓过度。

  殉人仪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丧葬恶俗,最早出现于父系社会。父权家族把自己的妻妾孙女侍仆,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其有生杀夺予的权利。既然金玉珠宝都能随葬,人这种财物当然也可以。因此中国古代社会王侯贵族死后,一般都会进行人殉,尤其是帝王死后,不陪葬的情况很少。而且陪葬的规格要求更高,人数也会更多。不过自从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殉人现象有所减弱。在汉代为何人们对殉葬之风减弱了呢?大多数的观点表达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所施行的和秦二世的暴虐招致天下共怨,以及长期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缩减,曾经一度身为亭长的刘邦对此民情深有体会,他统治天下以后,就废除了惨无人道的殉人仪式,同时还鼓励妇女多生育,发展生产。

网络配图

  汉代的帝王们都不主张活人陪葬。除了汉高祖刘邦之外,汉朝还有其他很多的皇帝也禁止在陵墓内实行殉人的制度。比如:汉武帝刘彻在位时,便有人上书提出废除人殉制度。《汉书?食货志》(卷二十四)记载,时儒生董仲舒上书,称“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去奴婢,除专杀之威”,就是建议朝廷打击当时的殉人现象。这一建议得到了刘彻的重视,并影响到随后诸位皇帝的执政行为。还有一个事例是关于汉宣帝刘询。刘询也是很反对殉人的。《汉书?景十三王传》(卷五十三)记叙,汉宣帝刘询在位时,缪王刘元要求他的侍女一起殉葬,时大鸿胪禹奏称:“(刘)元前以刃贼杀奴婢,子男杀谒者,为刺史所举奏,罪名明白。病先令,令能为乐奴婢从死,迫胁自杀者凡十六人,暴虐不道。故《春秋》之义,诛君之子不宜立。元虽未伏诛,不宜立嗣。”这奏折得到了刘询的认可,刘元被废除了封国的国君称号。

  虽然刘邦禁止殉葬,但是这种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汉书?五行志》(卷二十九)记载,“时又有开周世冢,得殉葬女子,数日而有气,数月而不能言,郭太后爱养之。”这名西汉时期殉葬女子,偶然因为盗墓者盗墓而复活的奇事,东晋张华撰写的志怪小说集《博物志》记述到这件事。除了上面古书上的描述,证明汉代存在殉人现象真实是存在的,还有下面现代考古界的一个例子。1976年6月份,广西贵港市贵城镇发现了“罗泊湾汉墓”,此墓在考古发掘前曾多次被盗窃过。专家们发现里面有7具殉葬的尸体。广西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认为,这7具尸体的人骨架上没有损伤,不可能被刀剑杀死,是毒死的可能性极大。他们入殓的时候,还穿着考究的服饰,平躺直肢的姿势,体态自然,像是死后入葬,是殉人的方式。例如在二号殉人坑中,包裹骸骨的保存完好,但头颅倒置,裹置在席内,还有一只平头鞋却露在席外;而四号坑里,发现的是殉葬棺,其棺身虽然有一些腐朽,棺内骸骨还没完全化为泥土,在死者手腕西侧发现两粒琥珀珠,在盆骨位置有一枚铜带钩;在五号坑内也是殉棺,不过相对其他的来说就很简陋,内面的尸体用要么草席、要么包裹,尸体的姿势一般都是平躺直肢。

  另外汉景帝的“万人陪葬坑”也可以证明殉葬现象也并未完全在汉朝皇帝墓葬中绝迹。

网络配图

  读过中国历史的人,说起汉景帝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后人将其及其父汉文帝的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和孙子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贞观之治”等齐名。需要大书特书的是,汉景帝在位期间,继承了汉文帝之举,推行“轻徭薄赋”,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上文帝和景帝统治期间的几十年里,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所以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加上汉景帝仁慈恭俭,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使得海内富庶,国力强盛,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此举也为以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难怪《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说过,在汉景帝统治时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意思是说国家粮库中的粮食太多,堆积在一起不能散热都发霉了。而由于粮价低廉,黎民百姓的钱币都花不完,放在家里都生锈了。这种说法虽然有所夸张,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景帝的政绩斐然。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驭民有术的皇帝,让一万多人为他陪葬,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到极点。

  既然能用万人陪葬,那么他陵墓规模的宏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汉景帝刘启的陵墓的状况。阳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是汉景帝刘启与其皇后王氏的同茔异穴合葬陵园,这座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政府现已建成汉阳陵博物馆,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可以说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帝陵园内有86座从葬坑,共占地6.6万平方米,分别位于帝陵东南、后陵正南的南区从葬坑和帝陵西北的北区从葬坑。在南区的14座葬坑,考古学家们进行部分试掘或整体发掘后发现,这些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这些动物比陶俑的体积还要小一些,并且排列整齐、阵容庞大组成了“地下动物世界”。以及一些金属器物,如铜族、弩机、带钩、马衔、“半两”钱、铁矛、剑、凿、铸等,还有陶井、灶等。这些都是配陶俑的,属于缩小比例的模拟品。但制作精巧,加工细致,一丝不苟,是与陶俑具有同等研究价值的“冥器”,这些陶制品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生活的场景。

网络配图

  汉阳陵的刑徒墓地位于帝陵西北约1.5公里远,整个面积达8万平方米,葬于此地的刑徒约在万人以上。汉阳陵闻名于世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这万人殉葬的墓地,这些墓葬排列无序,尸骨凌乱,相互枕藉,埋葬草率,均无陪葬品。骨架上大多戴有“钳”“钛”等类铁制刑具,有的还有明显的砍斫痕迹。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情形,汉景帝实际上是在自己的陵区内单独设置了一个刑场,用以处决一定范围内的刑徒,这样即可以使自己死后不孤单,也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死刑分子给监狱带来的拥挤。因此,汉景帝设置这样一个“万人坑”,实在是一箭双雕之举。真是可悲可叹!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从野蛮逐渐走向文明的历史,殉人制度只有在野蛮的原始社会才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如果在人类发展到封建社会还经常出现这种殉人的情况,这就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从古代原始社会各个部落将在战争中抓获的战俘杀掉到后来将其作为奴隶,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到了文明高度发达的汉朝,明文禁止殉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但终究还是没有在汉朝彻底地解决殉人这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商鞅的驭民五术
封建社会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彻底推翻封建主义。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其中愚民政策一直是帝王将相的必备绝技。说到愚民术就不得不提到商鞅了。秦孝公时期,秦国贫弱不堪,秦孝公决心变法,后来商鞅受到秦孝公重用封商鞅为左庶长,为了报答秦孝公的赏识,商鞅提出一些方针策略愚民术就是其中之一。《商君书》为统治者总结了驭民五术:1、愚民:统一思想。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4、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5、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即通货膨胀或狂印钞票),人穷志短。五者若不灵,杀之。愚民术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其核心思想就是民愚易治。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愚笨的人比较好管理,因为他们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见过世面,甚至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既听话又好忽悠。缺点就是:能...
· 雍正死后为何让“仇人”的妹妹陪葬?
雍正皇帝和年羹尧之间的恩恩怨怨,相信熟悉清史的看官应该都比较了解,老年很早就跟随四爷,他的妹子还是四爷的小老婆!大舅哥帮妹夫,理所应当嘛!协助夺嫡,四爷永远都记得这份情,平定西北叛乱,四爷更是一度称之为自己的“恩人”,二人曾有过一段非常令人羡慕的君臣蜜月期,二人经常书信联络,发发微信,秀秀恩爱,雍正曾经亲密地对年羹尧说:“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这种肉麻的话真是亘古未见,笔者写到此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网络配图然而,雍正在他平定西北后,便给他列出九十二款大罪赐其自尽,乖乖!列这份诏书的人,编辑文案工作真是了得!九十二款大罪啊!都是些什么罪呢?目无君主,欺压群臣,贪污腐败,僭越违制,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包括奏折里写了错别字,也成为了罪证之一,堂堂一代帝王,用错别字这么幼稚的理由去处理位极人臣的朝廷大员,历史上恐怕也是前无古人的了,咋眼之间,从“第一恩人”到“第一仇人...
· 朱棣驾驭臣下的帝王心术
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对于那些雄才大略的君王更是如此,大臣们往往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出名的多疑之君,他所信任的人少而又少,而礼部侍郎胡蹙褪撬所信任的人之一。从他们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也许我们能看出些许明成祖朱棣的帝王心术。胡醣纠词墙ㄎ亩年中的进士,被授予兵部给事中之职,应该算是建文帝的旧臣。但在朱棣当皇上以后,他不仅没受牵连,还很快就被提拔为“户科都给事中”。很多人推测,很可能胡在当“兵部给事中”的时候,就已经投靠了朱棣,经常给朱棣通风报信,算是朱棣的心腹了。胡跤卸嗝词苤扉π湃危从两个事可以看出来。一是他曾经受命监督皇太子朱高炽。朱高炽长的很胖,腿脚还不好,朱棣本就不喜欢他,再加上次子朱高煦经常在一旁煽风点火讲皇太子的坏话,朱棣就产生了怀疑。有一次朱棣对胡跛担“人言东宫多失德”,让胡醢抵械鞑椤P液没侍子尾巴夹的紧,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感动了胡酰他认为并无此事,...
· 枭雄曹操的原配丁夫人为何主动离开他
丁夫人初闻曹昂战死的噩耗,痛不欲生。哀痛的丁夫人无法去恨张绣,便将一腔怨恨转向曹操。她认为就是因为曹操好色成性,逼反了张绣,杀死了曹昂!从此以后,丁夫人就一直冷淡曹操,这让曹操十分扫兴。曹操一怒之下,将丁夫人遣送回家。丁夫人出自贫寒人家,家境清贫,但她依旧泰然从容地回到家中。从此她便断了尘世的欲望,不思显达,不慕荣华,不恋富贵,终日纺纱织布,过着清淡贫寒的生活。然而,丁夫人如此淡漠却令曹操十分气愤,原以为吓唬一下就可以让丁夫人回心转意,没想到丁夫人是如此倔犟,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网络配图丁夫人回到了娘家,也就走出了曹操的生活,远离令人烦恼的红尘世界。丁夫人离去以后,曹操新宠卞夫人取代了丁夫人的位置,坐镇曹氏后宫。丁夫人是良家子女,有一颗善良纯正的心。卞夫人出身青楼,生性自然浪漫多情,长于风月,极得曹操的钟爱。卞氏体态丰满,美艳动人。曹操纵情求欢。卞夫人陶醉其中,一次次怀孕之后,先后为曹操...
· 清朝时期他花钱捐官死后万人为他送葬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卫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今天笔者就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名留青史的大清官——李卫。▲众所周知,自隋唐推行科举以来,官员产生的基本上都要通过这一方式,而任命更是看官员科举名次。本来科举取士利国利民、意义非凡,但许多科举考出来的贫寒才子,当官之后却是变本加厉的贪污,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是如此,而原本擅写道德文章的谦谦君子,说到底也不过是个贪赃枉法的小人。不过李卫不同,他虽是个文盲,全靠家里花钱捐了个官当,但凭借自己的才能却做到了封疆大吏的高位,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死后更是万人送葬,朝野皆颂其廉洁奉公。▲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李卫出生于江苏徐州丰县当地大户之一的李家,而且还是家族中的独子,备受宠溺的李卫自小就是个不爱学习的顽童,以至于后来目不识丁,成了一个连自己的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