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同治皇后阿鲁特氏 大清同治年制款瓷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4
转发:0
评论:0
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大清同治年制款瓷器,在同治帝17岁即将亲政的时候,也是到了给同治选皇后的时候了,当时的皇后主要有

  在同治帝17岁即将亲政的时候,也是到了给同治选皇后的时候了,当时的皇后主要有两个人选,其中慈安皇太后看上了阿鲁特氏,而慈禧比较中意富察氏,两人争执不下,就只好让同治来挑一个,同治很喜欢阿鲁特氏,认为她长得很端庄,非常有母仪天下的感觉,所以选择了阿鲁特氏,虽然慈禧很不满,但是还是只能宣布阿鲁特氏为皇后。

  皇后阿鲁特氏

  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是在当年辛酉政变之中死去的端华的外孙女,因此她对慈禧的态度比较不好,对于慈禧的话没有那么千依百顺的,所以慈禧非常的讨厌她,经常借机找她的麻烦。而且因为同治和阿鲁特氏非常恩爱,冷落了慈禧喜欢的富察氏,所以慈禧就经常让同治多去富察氏那儿,同治不能违背,但是又不喜欢富察氏,所以经常一人居住,而阿鲁特氏新婚没多久就只好独居一出,因此一直很不开心。 同治年少的时候经常在外面寻花问柳,最后竟然染上了可怕的性病梅毒,病得非常的严重,各种肿胀化脓,阿鲁特氏前去探望同治的时候,非常心疼,还亲手帮同治擦拭脓血,但是这样温馨的夫妻相处的画面被慈禧斥为迷惑同治,竟然还要打她。就这样阿鲁特氏在宫中一直遭受着慈禧的刁难,在同治在世的时候还好些,等到同治去世之后,阿鲁特氏的日子就愈发难过,甚至慈禧还有让她殉葬的想法,最后在慈禧的逼迫之下,阿鲁特氏死在了储秀宫中。 

  大清同治年制款瓷器

  大清同治年款有铜钱和瓷器等等,这些物品流传下来后,都具有鉴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治年间,身产的瓷器,会有“同治年制”四个印花大字,基本上都刻在瓷器的底部,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瓷器的美观程度,又可以让瓷器有迹可循。 

  同治年制的瓷器

  清代年间,官窑生产的瓷器大多是四字或六字纪年款。咸丰皇帝之后,包括同治和光绪等皇帝,都喜欢在瓷器上题楷书,这样的话,瓷器底部一般的格式会为“大清某某年制”款,六个大字整齐书写,突出有序排列的美感,加上字形比较修长,看起来会觉得美观而不失大气。官窑生产的瓷器会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如题词样式、题词形状等等,相比于官窑的瓷器,民窑就显得随意多了,样式也比官窑生产的瓷器样式多,民生产的瓷器,底部一般会有“同治年制”四个标志。后来,随着瓷器技术的不断改造,瓷器上会有吉语款、抹红款等等。

  同治年间所流通的货币,比如铜板,上面都有“同治通宝”这四个大字。1862年,“同治通宝”正式开始生产,多见于“宝浙”、“宝昌”、“宝川”等铸造铜币,在不同大小上,会刻有不同的汉字字形,因为由多家单位铸造而成,所以重量和质量也不一样,大多重3克,直径为22毫米。

  现在,同治年间生产的物品仍然可见,有的被博物馆所收藏,有的在拍卖行被拍卖。 

  历史人物同治皇帝的名字叫什么

  同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八位皇帝,在清朝后期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治是清穆宗的年号,原名叫新觉罗·载淳,是咸丰帝的儿子。  

  同治皇帝画像

  同治是咸丰帝的长子,在咸丰帝的另一个儿子去世之后,同治就成为了清朝最正统的继承人,在同治继位的时候,他才只有6岁。根本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能力,所以朝廷里的大小事务都是由八位顾命大臣和慈禧等人一起决定的,然而在同一年的年底,慈禧发动了政变,废除了八个顾命大臣,开始了正式的垂帘听政,将整个大清的最高掌控权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在同治登位之初八个顾命大臣商议的年号是“祺祥”,但是随着他们的倒台,整个朝政的权势倾斜,慈禧就打起了改年号的主意,有人建议改为“同治”,寓意着太后临朝共治,也是在变相的拍慈禧的马屁,慈禧果然非常开心的改年号为“同治”,从此以后“同治”也就成为了爱新觉罗·载淳的称号。

  同治在位的时期,经历了很多震撼人心的大事,比如说太平天国、苗民起义等等,大大的延缓了清朝的衰亡时间,同时积极的任用洋务派来增强国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使得清王朝在将要灭亡之际焕发了新的生机,被称为是“同治中兴”,不过在这段时间,清朝的实权掌控者不是同治,而是慈禧太后,这样作为“吉祥物”般的生活也让同治帝非常的不满,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同治的皇后是阿鲁特氏吗阿鲁特氏是怎么死的
相比于清朝皇帝后宫的妃嫔如云,同治帝的后宫并无几人,也许这是因为他年纪尚小的原因。他的妻子只有一位,即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阿鲁特氏,为蒙古正蓝旗人,其父为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崇绮是清朝114名状元中,唯一一位以满蒙的族人身份,科举汉文,进而夺得状元之位,成为“惟一获得状元桂冠的蒙古状元”。他工诗善画,多才多艺,文化造诣极高。而阿鲁特氏作为他的女儿,出生清流,受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文化修养也很高。史书记载:“孝哲皇后,幼时即淑静端慧,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于同治十一年,慈禧封她为皇后。这位皇后比同治帝大2岁,生于咸丰四年。这位多才多艺的姑娘,虽然由慈禧太后亲封为后,但实际上那只是慈禧太后迫于压力所为。所以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与自己婆婆慈禧太后的关系并不好。对于同治帝的死因,其中一种猜测便是,同治帝受太医医治渐好的时候,皇后前来探病。...
· 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死后为什么尸身仍然不腐?
孝哲皇后阿鲁特氏,蒙古正黄旗,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她比同治大两岁。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已经十七岁,比起他的先祖顺治十四岁大婚,康熙十二岁大婚,同治明显“晚熟”,人生进度严重滞后,于是两宫皇太后决定为同治皇帝立后选妃。在立谁为皇后这个问题上,东西两宫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慈安认为阿鲁特氏端庄稳重,知书达理,素有贤名,且出身于状元之家,是母仪天下的最佳人选。而慈禧认为,十四岁的刑部员外郎凤秀之女,年轻俏丽,且出身于将相辈出的满族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是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应该立为皇后。网络配图在同治选后的这件事上,慈安是秉持公心行事的,而慈禧有她的小九九,因为凤秀之女年轻,阅历浅,可塑性强,容易受她摆布,将来肯定对她俯首帖耳。为此两宫太后真是耗上了,双方相持不下,各不相让。最后她们把决定权交给了同治皇帝自己,慈禧原以为自己亲儿子,肯定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办,没想到同治皇帝胳膊肘往...
· 清朝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是怎样一位才貌双全的人
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生于咸丰四年(1854),她的父亲是大清“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唯一摘得状元桂冠的旗人崇绮。清廷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一般都是为汉人所得。因此同治四年(1865)崇绮被钦点为状元时,引起了满朝议论。还是众大臣商议“只论文章,何分旗汉”,才确定了他的状元名号。出生在这么一个书香门第,阿鲁特氏自幼受到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文化修养颇高。她容貌俊俏,书法娟秀,左手能写一手好书,美名传遍了满洲和蒙古各部。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已经17岁了,两宫皇太后决定为皇帝选后立妃。在皇后的人选问题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慈安看中了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认为她淑慎端庄、知书达理,足以母仪天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比同治大了2岁;而慈禧更倾向于选择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认为她聪颖俏丽,且出身高贵。据说慈禧选择富察氏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那就
· 阿鲁特氏为何香消寒宫?阿鲁特氏怎么死的?
阿鲁特氏是同治皇帝的皇后,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受父亲教导和熏陶的阿鲁特氏,文化修养颇高。她容貌俊俏,书法娟秀,左手能写一手好字。《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她的诗: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铀回忆定情初。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同治皇帝17岁时,两宫皇太后决定为皇帝选后立妃。在皇后的人选问题上,慈安后和慈禧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慈安主张册立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认为她淑慎端庄、知书达理;而慈禧希望册封选择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认为她聪颖俏丽,且出身高贵。据说慈禧选择富察氏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那就是富察氏年轻,阅历浅,易受摆布。僵持不下的两宫太后把选择权交给了同治,这就有了野史里记载的“茶水泼地选皇后”的传说,传说在选皇后这天,左右为难的同治帝,想起了一个主意,他把茶水泼在了地上,让阿鲁特氏和富察氏从泼了茶水的地上走过。爱美,爱干净的富察氏提起自己漂亮的皮袍,低着头小心翼翼的从茶水上走了过去...
· 阿鲁特氏皇后自杀之谜:大清皇后为何殉情
阿鲁特氏皇后自杀之谜:大清皇后为何殉情孝哲毅皇后(1854-1875),阿鲁特氏,同治帝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后因封后而抬旗入满军镶黄旗),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外孙女,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恭肃皇贵妃侄女。网络配图阿鲁特氏幼承父教,亦工书,能左手作大字。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册立为皇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二月二十寅刻崩,五月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五年(1879年)三月二十六,合葬惠陵,升祔太庙。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统帝入嗣穆宗,于宣统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谥恭端,全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阿鲁特氏比同治帝大2岁。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1872年3月11日)册立为皇后,九月十四(10月15日)子时迎娶,年19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