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姜太公吕尚为何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8
转发:0
评论:0
解密:姜太公吕尚为何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吕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

  吕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世人尊为“百家宗师”,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吕尚,生卒不详,姜姓,吕氏,名尚,字牙,尊称子牙,号太公望,周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东海(今山东日照市)人。人们通俗叫法称其为“姜太公”。

  吕尚是朝代交替时期的一个关键人物。有关他的享年,从八九十岁到一百三四十岁,什么说法都有。究其原因,除了文献记载的有限,更重要的还是缺少一个可供参照的年表。

  在《说苑?指武》篇里,还有细节的记载:“文王曰:‘吾欲用兵,谁可伐?密须氏疑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义。’太公望曰:‘臣闻之,伐枉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须氏,灭之也。”说到此,初步的结论已经有了:即太公到文王那里任职时,最大的可能应是公元前1056年。这年他是72岁,姜太公应生于公元前的1127-1128年。太公的卒年,相关的史料主要也是两种。一是《史记?齐太公世家》里说:“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二是《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今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薨”。不难看到,司马迁的说法是“盖”字当头,无从追索。

网络配图

  吕尚的祖先在舜时当过一方的部落酋长。曾协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以地为姓。夏以后,吕姓子孙繁衍分化,吕尚家已很贫穷了。吕尚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但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他怀才不遇,为了生计,他曾经在朝歌城里宰牛,在孟津街头开店卖酒。光阴似箭,吕尚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而他的抱负仍然未能实现。

  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于是,姜太公钓鱼引出了一段佳话——愿者上钩的典故也由此而来。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姜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其效力。

网络配图

  吕尚做了文王的谋士,官封太师。吕尚治理齐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临海的自然条件开发鱼盐资源,发展工商业,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周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他不仅是西周的功臣,而且是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朝之元老,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吕尚作为中国韬略鼻祖、千古武圣,其文韬武略、经国治军,理民化俗之论、之策、之术,都为后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华夏民族所称颂、效法。其道德功业,为后人所推崇、称颂。有人把他列入神仙之首,说他能呼风唤雨、使神役鬼;有人把他尊为“兵家鼻祖”;齐人称他为“天齐至尊”等等。历代文人墨客、哲人智士、兵家武士,都在诗词文论、兵书战策中,抒发情怀,对其称赞有加。

  在诸多赞诗中,对姜太公一生功绩给予高度概括、评价的要算《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的《姜元帅赞》:

  六韬留下成王业,妙算玄机不可穷。

  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

  运筹帷幄欺风后,燮理阴阳压老彭。

  亘古军师为第一,声名直并泰山隆。

  建立了齐国之后,吕尚推行的根本方针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大也”的思想。

  吕尚认为,爱民之道,就是以仁义之道,修德惠民,使民和服。要尊重民意,敬爱民众,聚合宗亲,行仁举义,才会受到民众的拥护爱戴,这样使天下和服,才可以守土、固国而王天下。因此,威服天下者,不必专任武力,不可横暴百姓,而要以仁义为本,修德禁暴。

  吕尚通过自己长期生活在民众中的亲生经历,不断观察,精心研究,对于民为贵、民为本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树立了牢固的民本意识,所以,他在出山之前和立国冶国之中,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收服民心,使万民归心。对如何安定天下,吕尚指出:天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民众有其自己的日常生活事业。

网络配图

  孔子将吕尚同许由相比:“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历代典籍对太公历史地位的公认,充分说明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思想理论的博大精深。人们不仅重视他的著作和智能的价值,还十分尊崇他高尚的人格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怀念他对正义,对文明的孜孜追求。

  到了明代,许仲琳便以神化的手法,编著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领导,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了人们驱邪扶正的偶像。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能冠军,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太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姜太公吕尚为何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
吕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世人尊为“百家宗师”,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吕尚,生卒不详,姜姓,吕氏,名尚,字牙,尊称子牙,号太公望,周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东海(今山东日照市)人。人们通俗叫法称其为“姜太公”。吕尚是朝代交替时期的一个关键人物。有关他的享年,从八九十岁到一百三四十岁,什么说法都有。究其原因,除了文献记载的有限,更重要的还是缺少一个可供参照的年表。在《说苑•指武》篇里,还有细节的记载:“文王曰:‘吾欲用兵,谁可伐?密须氏疑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义。’太公望曰:‘臣闻之,伐枉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须氏,灭之也。”说到此,初步的结论已经有了:即太公...
· 姜子牙为何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
导读: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我们最为熟悉的要属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了。据说他钓鱼不用鱼钩,只等那些心甘情愿的鱼。真是奇人有奇怪的癖好。那究竟为什么这样一位老者会被世人奉为护佑神灵呢?他有怎样的事迹。姜子牙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他怀才不遇,为了生计,他曾经在朝歌城里宰牛,在孟津街头开店卖酒。光阴似箭,吕尚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而他的抱负仍然未能实现。网络配图吕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世人尊为“百家宗师”,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吕尚是谁?吕尚,生卒不详,姜姓,吕氏,名尚,字牙,尊称子牙,号太公望,周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东海(今山东日照市)人。人们通俗叫法称其为“姜太公”。大器晚成的百家宗...
· 世人百行诗颂姜太公
说有尧舜,再叙姜太公。前朝是成汤,后来周文王。上下五千年,古今多少事。世代传奇情,尽在封神中。第一说妲己,美貌四方扬。歌舞常不歇,公子为情伤。君王宠不改,佞臣亦动怀。一笑纵尘埃,青史白骨寒。第二叙蝉玉,一身好武技。杀敌在战场,三军二石退。可恨花容貌,不落好夫婿,凤凰配乌鸦,终了一世情。第三是龙吉,生在帝王家。能文又能武,住在瑶池边。虽无绝世貌,却是多情女。为保周室兴,屈身嫁洪锦。三部封神里,禁无一完人,若要来称颂,当推伯邑考。风雅公子名,留存多情心。可惜命太薄,不能享福禄。太公姜子牙,机敏又善谋,成汤风雨里,他把周家扶。神本无真神,尽是原型身,它讲奴扛叉。二郎杨挥桨。孙把地来钻,韦将杵来捣,雷有震天嗓,通天道行高。封神势谁大?教主是通天。言语有四多,三心和二意。四剑对八仙,十全十美人。门徒遍四方,信者更无数。子牙下昆仑,气运不顺通,娶妻是马氏,黄花大闺女?日日无所事,生意难做成。操起玄黄业...
· 解密:袁了凡的故事为何一直被世人广为流传?
袁了凡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世人所流传,不是因为他改造命运的神奇,而是他的积德与行善。袁不凡的善良,从他的故事与经历可以一一体现,这也是他改命能与善良联系到一起的依据。袁不凡主张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改变,从未放弃过,始终如一坚持行善。袁了凡不仅自己乐善好施,其妻子也是贤慧善良。袁了凡在当知县期间,时刻要求自己要做好事。他准备一本小册子,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行为举动以示监督,不会识文写字的妻子还会因为袁了凡繁忙顾不上做善事而皱眉,她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示袁了凡多做功德之事。袁了凡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如果硬要用文字的形式去表达,可能无法尽显其意。他的故事无非是在诉说善良人的朴素事,却是在善意提醒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告诫后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努力的机会。同时,“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袁了凡的故事也是在劝慰后人要有胸怀,给予犯错者改正的机会...
· 揭秘:唐玄宗为何被奉为“梨园领袖”
人们习惯上称呼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梨园”是怎么和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的呢?“梨园”在什么地方?其性质如何?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唐玄宗前期,全国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许多亚非国家的使臣、学者、商人纷纷齐集长安。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唐朝的音乐得到空前发展。唐玄宗本人素喜音乐,在公元741年原来隶属太平寺的倡优杂技人才划出来,设立左右教坊;又挑选好乐工数百人,在蔡苑的梨园进行专门训练。网络配图有关这个艺术组织——“梨园”的建立,《旧唐书·玄宗本纪》载道:“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新唐书·礼乐志》则说:“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也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从此,“梨园”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