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史可法是扬州人吗?史可法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3
转发:0
评论:0
史可法是扬州人吗?史可法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两句诗诗悬挂在扬州梅花岭下,明朝杜氏史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两句诗诗悬挂在扬州梅花岭下,明朝杜氏史可法祠堂享堂内的一副对联,为清代温室张尔荩撰写,为的是祭奠史可法的忠君报国。诗句的意思是说,梅花岭上盛开的鲜红梅花,是亡国忠臣留下的血泪,史公的忠心就像是扬州二分明月的光辉一般,照亮夜空。

  扬州不止有祭奠史可法的祠堂,同时也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因为这种纪念性建筑的存在,所以许多人误以为史可法是扬州人。事实上之所以扬州会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和祠堂,是因为史可法是在扬州战死的。

  史可法祖籍是北京大兴县,万历三十年在河南开封祥符县出生,后世人多认为他属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明朝崇祯时期,史可法先是继承祖辈上的锦衣卫百户之职,后来高中进士,此后为明朝效力。

  史可法的老师左光斗也是一位清明爱国之辈,受老师的教育影响,史可法同样的培养了以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李自成进攻北京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正在勤王路上的史可法听到这个消息后,调转南下,最终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成立南明弘光小朝廷,依然坚持斗争。

  后来吴三桂大开山海关城门,清军入关,南下企图消灭南明势力。史可法多次率兵与清军斗争,后来在转战到扬州城时,清军围城。面对清朝雄师,史可法誓死抵抗。眼见城破之际,最后以死殉国。

  清军攻破扬州之后,下令,一直持续了十日,史称“扬州十日”。因为城中到处都是人的尸骨,史可法的遗体难辨,所以最后他的部下只能给他在梅岭立了个衣冠冢。后世人,为了纪念史可法的忠君报国,又为其离了祠堂。

  说道史可法的死以及他死后的“扬州十日”,就不得不再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史可法坚决抵抗清朝的决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正是因为史可法的坚决地抗,触怒了清朝的将帅。所以在他去世之后,清军下令对扬州实行“”。

  这场并不只是针对抵抗的将领,已经投降的俘虏,而是全城中无辜的百姓。扬州城民,无论老少男女,全都在之列。史料记载,这次惨无人道的大一直持续了十日,死亡人数达到了八十万人以上。

  因为如此惨痛的结果,许多人都不经想到,到底史可法坚持抗清的举动是对还是错。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说史可法做错了吗?他坚持抵抗敌人,保卫自己的祖国,为国尽忠又哪里有错呢?说他对了吗?因为他的抵抗,使得扬州的百姓遭到如此残酷的对待。

  就小编个人而言,像这种情况的出现,绝对不是史可法想看到的。我们为什么要将是对还是错的问题加注到他的身上呢?若真要攻讦,为何不批判当时下达之令的人呢?

  史可法虽然靠祖荫得以承锦衣卫百户的职位,但是他也是进士及第,所以文化程度是不低的。虽然他为国捐躯,但是却也留下了许多诗词,供后人品鉴。

  六安署病中中感怀

  待理犹繁苦抱疴,公余侧枕唤如何。

  民饥由已嗟艰食,兵悍逢人欲弄戈。

  抚字无能先布德,催科宁忍复为苛。

  白云交瘁燕山下,国手谁怜妙剂多?

  寿彭云举先生九十

  传经伏氏齿相当,系出钱铿世更长。

  岭外政成垂雨露,淮南书就挟风霜。

  生同文佛初临日,居是回仙四至乡。

  教得梨园歌舞艳,坐看人代变沧桑。

  送管城斋少宗伯同年归里

  长干秋老落潮初,一棹秦淮碧玉蕖。

  独向新亭挥泪别,江南惟有管夷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史可法守扬州史可法遇到什么挫折?
清朝虽然迁都北京,可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它的势力还没有达到。所以,多尔衮下令向南方进军,以便彻底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实现在全国的统治。这时候,南方的形势也很紧张,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和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江南以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明朝的陪都南京,自然成了政治中心。在这里的文武官员们商议拥立新皇帝的事,不久,他们宣布由万历皇帝的孙子福王朱由崧即位做皇帝。这个小朝廷拥有淮河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掌握着五十万大军。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可是,它一心一意要“报君父之仇”,不但不设法抵御清军,还派使臣携带黄金、白银和绸缎到北京酬谢清军入关杀“贼。”又从海上运大米和白银奖赏吴三桂借兵破“贼”。清朝收下礼品,派了一个大臣对福王使臣说:“我们发兵为你们报仇,你们不发一兵,反倒突然私下立了皇帝,是何道理?”福王使臣分辩说:“当今皇帝是万历皇帝的嫡孙,深受臣民的拥戴,现在正整练兵马,令我们前来邀请你们,共同发兵...
· 史可法是怎么死的?史可法是“扬州十日”时死的吗
顺治二年(1645年)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攻破扬州,屠城十日,无数百姓及守城将士惨遭杀害,而督师史可法的结局又如何呢?对于史可法的下落,当时人洪承畴也无法断定,他曾问别人,史可法“果死耶?抑未死那?”(《鲒琦亭集》)此后的一些史书和传说更是各抒其见,说法不一。有的说史可法缒城出走。计六奇据《甲乙史》,在《明季南略》里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阴历四月二十五日,“大清兵诈称黄蜚兵到”,史可法乃准蜚兵一千从西门入城,“及进,而反戈击杀。可法立城上见之,即拔剑自刎,左右持救,乃同总兵刘肇基缒城潜去。”谈迁亦持此说。也有云扬州城陷后,史可法“过钞关”、“走安庆”(《石匮书后集》)。乾隆《江都志》则载扬州故老言,谓当城破时,史可法“跨白骡出南门”。许旭在山东进而赋得《梅花岭》诗,云:“相公(即史可法)誓死犹饮泣,百二十骑城头立。瞬息城摧铁骑奔,青骡一去无踪迹”。(《汗青录》)也有人认为,清兵破扬
· 史可法是怎样抵抗清军死守扬州的?史可法简介
清朝虽然迁都北京,可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它的势力还没有达到。所以,多尔衮下令向南方进军,以便彻底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实现在全国的统治。这时候,南方的形势也很紧张,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和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江南以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明朝的陪都南京,自然成了政治中心。在这里的文武官员们商议拥立新皇帝的事,不久,他们宣布由万历皇帝的孙子福王朱由崧即位做皇帝。这个小朝廷拥有淮河下流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掌握着五十万大军。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可是,它一心一意要“报君父之仇”,不但不设法抵御清军,还派使臣携带黄金、白银和绸缎到北京酬谢清军入关杀“贼。”又从海上运大米和白银奖赏吴三桂借兵破“贼”。清朝收下礼品,派了一个大臣对福王使臣说:“我们发兵为你们报仇,你们不发一兵,反倒突然私下立了皇帝,是何道理?”福王使臣分辩说:“当今皇帝是万历皇帝的嫡孙,深受臣民的拥戴,现在正整练兵马,令我们前来邀请你们,共同
· 史可法是谁?史可法是怎么死的?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大臣,明末抗清名将,受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在明朝末年率兵抗击清军,随后在明朝亡国,北京城破之后。史可法在南方拥立福王登基,创建弘光小朝廷,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后来在守卫扬州城的战斗中,誓死斗争,城破之后殉国而亡,尸体不知所踪。人物档案姓名:史可法字:宪之、道邻别称:史忠正、史督师、史阁部明朝谥号:忠靖清朝谥号:忠正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河南祥符祖籍:北京大兴县出生时间:公元1601年去世时间:公元1645年官职: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主要作品:《史忠正公集》主要成就:抗击清军,城破身死万历三十年,史可法在河南祥符县出生,蒙祖荫世袭锦衣卫白户之职,以孝道闻名乡里。崇祯元年,史可法进士及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八年的是偶,迁右参议,镇守池州、太平两地。是年又奉命跟随卢象升讨贼,封副使,巡行安庆、池州等地,监江北军队。崇祯九...
· 史可法到底是英雄还是书生误国?要怎么评价他?
如何评价史可法?抗清英雄还是书生误国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史可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他在明朝时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以史可法为首的明朝遗臣在南京组建了南明弘光政权,并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皇帝)为帝。此后一年时间中,史可法担任督师职务,坐镇扬州,统筹江北四镇军务,为防范清军南下做准备。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大举南侵。二十四日夜,清军攻打扬州。次日,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俘。清军劝其投降大清,史可法誓死不从,最终被清军杀害。后世普遍对史可法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一位抗清英雄。就连清朝乾隆皇帝也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写道:“史可法节秉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然而,也有人认为南明弘光政权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就被清军攻灭,史可法作为朝廷重臣,难辞其咎。那么,史可法究竟算是抗清英雄还是书生误国呢?首先,史可法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