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乾隆何故对圆明园情有独钟 难道有什么秘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7
转发:0
评论:0
乾隆何故对圆明园情有独钟难道有什么秘密?,核心提示: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是因为康熙帝看中了孙子弘历,所以才在最

  核心提示: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是因为康熙帝看中了孙子弘历,所以才在最后把大清江山交给了雍正帝。乾隆帝登基之后,特地在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名字就叫“纪恩堂”。这一方面表明他对祖父感恩戴德,同时也说明他念念不忘自己就是从这里发迹的。

网络配图

  圆明园是康熙帝亲自提笔命名的。为什么叫圆明园?园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中,“圆”是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贤明君主的理想标准。那么清朝的皇帝们,在圆明园里是怎样生活的呢?

  祖孙三代赏牡丹

  根据《清实录》记载,康熙帝曾经5次走进圆明园。第一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十一日,当时圆明园还是后来的雍正帝胤?的皇子花园。

  康熙帝最后一次走进圆明园,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69岁的康熙帝、45岁的雍正帝和12岁的乾隆帝这前后祖孙三代皇帝实现了历史性的相会,也是史书记载的唯一一次相会。现在看来,这次游园应当是雍正帝精心安排的。康熙帝特别喜欢牡丹花,雍正帝就在圆明园里专门建了一个牡丹台,然后请父皇来观赏。当康熙帝兴致正浓的时候,在花丛中看见了自己的孙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网络配图

  康熙帝有35个儿子、50多个孙子。这些孙子,绝大多数连爷爷的面都没见过,乾隆帝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据说,康熙帝特别喜欢他的机敏和聪慧,后来还当面夸奖乾隆帝的母亲能生这么个好儿子,是“有福之人”。就这样,康熙帝破例将弘历接到身边养育,先是跟随住在畅春园,后来又带着去了避暑山庄,前后有将近半年的时间,直到这年冬天康熙帝病死在畅春园。

  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是因为康熙帝看中了孙子弘历,所以才在最后把大清江山交给了雍正帝。乾隆帝登基之后,特地在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名字就叫“纪恩堂”。这一方面表明他对祖父感恩戴德,同时也说明他念念不忘自己就是从这里发迹的。

  紫禁城没有圆明园好

  作为皇家园林的圆明园,摆脱了紫禁城高墙的封闭、夏季的和格状建筑的单调。正因如此,圆明园就成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五朝皇帝长年居住生活的地方,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逃往热河,园子被英法侵略军烧毁为止。正像乾隆帝诗句所说:“紫禁围红墙,未若园居良。”

网络配图

  皇帝们通常是在正月元宵节前,就从紫禁城搬到圆明园来。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家属,也随着搬进园子。入冬后,皇帝全家再由圆明园搬回皇宫大内。每年这样两次浩浩荡荡的大迁居,当时称为“大搬家”。

  雍正帝登基后,按照清代礼制的要求,在宫内为父守孝27个月之后,便于雍正三年(1725)八月,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正式进驻圆明园,此后每年都到圆明园长时间居住,最少185天,最多247天,直到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驾崩于圆明园。在这11年里,雍正帝累计去圆明园47次,居住2314天,每年平均210天,差不多有2/3的时间是在圆明园度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为何对“标题党”情有独钟
三国时代,是个尤其看重名号的时代。原因在于,杀伐争斗大多在贵族之间,不是军阀,便是财阀,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多干系。唯一一次以农民为代表的“黄巾起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寿终正寝。或许受汉末以来大环境的影响,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不…三国时代,是个尤其看重名号的时代。原因在于,杀伐争斗大多在贵族之间,不是军阀,便是财阀,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多干系。唯一一次以农民为代表的“黄巾起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寿终正寝。或许受汉末以来大环境的影响,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不少,从来没见过有哪支义军能如黄巾军般在乎名号。问题却是,名号来自朝廷的封赐,造反的队伍哪里会有这个待遇。但举事须师出有名,以便发动群众,号召天下,张氏兄弟也不例外。既然朝廷给不了,那就只能自己标榜一下了。也是张氏三兄弟独出心裁,分别为自己取了“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以将军自居,可以号令天下,也可分出...
· 秦始皇为什么对巴蜀寡妇情有独钟?
秦始皇陵墓中地宫里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绘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有一百吨水银。那么,这一百吨水银从何而来呢?于是,有人研究后说:天然水银非常稀少,当时,水银主要是用丹砂提炼出来的!在当时巴蜀寡妇清垄断丹砂和水银的时代,秦始皇陵中的水银理所当然,是由这位女企业家提供。“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这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复社才子金俊明的一首诗。这首诗中所说的“龙祖”就是秦始皇,而“犹筑高台怀妇清”一句,说的便是秦始皇修建“怀清台”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网络配图其实,这个故事说的是,秦始皇十分推重巴蜀之地的一个名叫“清”的朱砂矿主的遗孀,曾下令为她修筑了一座叫做“怀清台”的豪华的纪念碑,以表彰她...
· 武则天为何对洛阳情有独钟
如果我们说到女皇武则天的一生,那就有两个城市不得不说了,那两个城市就是长安和洛阳。可以说,自从她被封为皇后之后,她和高宗皇帝就不断的在长安和洛阳两个城市之间奔波。可是当两个人第七次去洛阳的时候,高宗皇帝竟然驾崩了。在这个时候,她甚至自己一个人留在洛阳,让其他的人把皇帝的遗体送回了都城长安。等到她上了年纪以后,其实她早就厌烦了这种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十分的累。于是在皇帝死后,她马上就迁都到了洛阳。然后从那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洛阳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武则天这么喜欢洛阳这个城市,甚至舍弃了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当时还被称之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长安?下面就由小编来带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吧。按照很多电视剧中的说法,武则天迁都洛阳,是因为受了袁天罡的蒙蔽,这一切都是袁天罡的计谋。还有部分野史中曾经记载过,是因为武则天作恶多端,她当初杀了很多后宫中的嫔妃,而那些嫔妃死后就化成...
· 曹操为什么喜欢吃鸡对鸡肉情有独钟
曹操吃鸡肋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但故事里有一个的细节却不一定有人能看出。据《三国演义》描述,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率军攻打蜀军。部队驻扎在斜谷界上,因为前面有马超的人马挡住,前进不得,想要收兵,又怕被蜀兵耻笑。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时,部将夏侯惇进来请示:“今晚的口令是什么?”曹操看见刚才厨师送来的鸡汤里有鸡肋,便随口回答:“鸡肋!”行军主薄杨修,听到“鸡肋”的口令,就叫士兵赶快收拾行装,准备回去。夏侯惇问他:“为何要收拾行装?”杨修答:“听到今晚的口令,便知道快要退兵回去。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我们进不能胜,退又怕人讥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我先把行装收拾好,免得临时慌乱。”网络配图果然不多久,曹操下令退兵回云。当他知道杨修能准确地猜测出他的用意,便以“制造谣言,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死了。这便是曹操吃鸡肋的故事。这个故事重点放在了杨修因为自作聪明而被曹操斩首的情...
· 雨果有哪些故事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是什么
雨果是法国浪漫派的代表和人道主义的代表,他一生创作作品无数,为法国文学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雨果的故事有哪些呢?雨果雕像雨果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军官的家庭,他从中学时代就表现出对文学的狂热,并开始不断的尝试创作文学。他的文学创作是从一个叫《文学保守派》的杂志社开始的,他的创作在资料中显示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分别是:锋芒毕露时期、低迷时期以及晚年高峰时期,他在这三个时期内分别创作出了不同的著作,《巴黎圣母院》就是他在锋芒毕露时期的经典代表作,这本创作之所以称为著作就是因为他在这本著作中热切的表达了雨果对法国“七月革命”的赞扬,不仅如此他还在这个时期写诗赞扬革命中牺牲的英雄。雨果的《卫戍官》是在低迷时期创作的剧本,但是这个创作并不成功,因为这个剧本遭到观众的喝倒彩而失败,虽然如此,但他在这个时期发表了很多著名的创作,如讽刺政治的诗集《惩罚集》、揭露政变过程的《罪恶史》以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