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高考”:古代状元究竟是如何中榜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6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的“高考”:古代状元究竟是如何中榜的?,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不仅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和孩子的心,也备受国人的瞩目。每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不仅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和孩子的心,也备受国人的瞩目。每逢这个时节,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今年高考如何如何”之类的话题,高考在中国已成为一场全民的盛筵。

其实类似于高考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无不昭显着今天高考的影子,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与传承。

网络配图

科举:古代的高考

科举制是中国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从隋代开始实行,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共经历了1300余年。由于科举制度与今天的高考在某些方面有些类似,故也有“古代的高考”之称。

科举考试制度自隋唐至两宋,都没有很大的变动,到了明清时期才有所变化。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宋两代的考试,由民间先在地方政府呈报,由地方送上中央,这些人就叫进士。考取后称进士及第。譬如你是山东人,便向山东省政府报名,他把你送到中央,你就是山东省进士。考试录取,就叫进士及第。因此主要的考试只有一次。到了明代,殆因报考的人数更多了,才分成几次考。”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府县考、乡试、会试和殿试。

首先是府县考试,录取了叫入学,又叫县学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是科举功名中最低级的一等。

乡试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读书人中举后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所以被人们称作“老爷”。“范进中举”是人们熟悉的一个文学故事,出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小说对范进中举绘声绘色的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乡试的情形。

网络配图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究竟是谁众说纷纭,没有准确的说法,最后一位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刘春霖考中状元后的第二年,清廷即下令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所以他经常自嘲说是“最后人中第一人”。

据说刘春霖开始并不是状元,第一名叫朱汝珍,广东人。当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她对广东人有偏见,认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广东人喜欢造反,所以觉得朱汝珍不可靠;再者她还觉得朱汝珍这个名字里边有一个珍妃的“珍”字,慈禧最讨厌珍妃,所以决定把朱换掉。后来慈禧看到刘春霖,认为这个名字很吉利,于是便把他取为第一名———当然,这只是野史传闻,正史中并无类似的记载。

网络配图

状元一般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擅长文学书法者授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其余的分别授为各部主事和知县等,正式进入了仕途。在北京孔庙院内,今天仍然竖立着元、明、清三朝的进士题名碑,学者姜鸣在《天公不语对枯棋》中对其有一段精彩描述:“这里有3座元碑,77座明碑,118座清碑,记载了600多年中中榜的5万数千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及考试名次。它是古代知识分子孜孜矻矻、宵衣旰食、皓首穷经地拼搏奋斗,终于通过国家级考试,晋身上流士大夫阶层的象征,是胜利者的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重磅!2017中国高考状元姓名排行榜出炉,榜首竟是这个姓
恢复高考40年来,“王”姓高考状元全国最多;状元名字使用次数最多的字是“晓”报告显示,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调查的1977-2016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状元姓氏有280多个,名字有960多个;全国高考状元各姓氏人数与其人口数量大致成正比,高考状元姓氏排名与新百家姓排名大致对应。恢复高考40年来,全国王姓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146人,雄居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姓氏排行榜20强榜首;李姓140人,列第2;张姓132人,列第3。中国高考状元名字使用次数最多的字是“晓”,有49人,雄居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名字排行榜20强榜首。“文”字47人,居第2;“宇”字46人,列第3。
· 15位三元及第的古代“高考”状元
15位三元及第的古代“高考”状元今天,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2015年高考的分数线,大部分省市考生查到了自己的分数,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能够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是大部分同学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当然如果有幸能够高中状元,那就是幸福中的幸福了。而中国古代高考——科举,从隋到清,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里,考出了700多名状元,这七百多位同学,都是人中龙凤,堪称学霸。但比学霸状元还要牛的,那就是三元及第了。三元及第:表示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乡试,也称乡贡,由各州、府主考,考中的考生称为中举,中举的举人才有资格去京城参加会试,乡试的头名,称之为解元。会试每三年在京举行一次,由乡试中举的举子们参加,因为考场通常设在贡院,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或中式进士,会试第一名称之为会元。殿试顾名思义就是皇帝本人亲自主持考试,由会试录取者参加,殿试被录取者称之为进士,殿试头名称为状元。三元及第就是在...
· 徐奭——连中两元,才识取胜的正榜状元
徐奭(985—1030年),字武卿,生于浙江永嘉郡安固县百丈木棉村(今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溪口村)。徐奭在泰顺度过幼年和少年时代,后跟随其父游学于福建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壬子科,28岁的徐奭以瓯宁籍考中了天下举子梦寐以求的正榜状元,成为建瓯历史上继叶齐之后考取的第二个状元,同时也是第一个正榜状元。(一)连中两元,才识取胜比起首任状元叶齐来,徐奭的赴考之路可谓一帆风顺。他在省试中一举夺魁,参加殿试又夺得状元,连中两元,真是足蹑风云,牛气冲天啊。徐奭学识渊博,善于写诗作赋。根据欧阳修《归田录》里记载,宋真宗非常重视外表气质,每次亲赐进士及第后,一定要召其中文才最佳的三四个人,并列站在殿堂上,详细观察,然后将状元赐给那个形神光明磊落的人。但那一次,徐奭并非是三人中形象最好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得到真宗皇帝的格外青睐呢?当然是他的才识!徐奭在廷试时作了一篇《铸...
· 金榜题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状元郎的人格与官格
孙伏伽领导工作确乎也是忙的,说是日理万机,并不过分,六部九卿谁不每天将大把事交领导来处理?文武百官,排起长队来找唐太宗,找他签字、找他汇报、找他说法、找他交流思想……工作扎堆,搞得他烦躁,要跳楼的心都有了。唐太宗喊来秘书监:我要去打猎耍子。相干部门动作快,备马、架鞍、采点、选美(玩耍,是需要美女来调胃口的),还有警卫啥的,餐饮啥的,不到一个时辰就都办妥了。腾起尘灰如云烟,唐太宗的车驾一溜烟跑到了郊外,未曾想后边有人骑马赶了来,纵马一跃,跃到唐太宗队伍前面了,这人跳下马来,一屁股坐了下去,双手抱膝,打坐在路中央,挡着驾,怎么赶都赶不动。唐太宗摇开车窗瞧去,这鬼家伙不是别人,是孙伏伽。未待唐太宗开口,这家伙就嚷了起来:工作期间外去玩耍,是何道理?唐太宗发了脾气:我一把手不是道理吗?一把手绝对道理!赶紧让开,饶你不死。这个孙伏伽干脆横躺了下去:首长今天如要去玩,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你还敢顶皇帝嘴...
· 古代牛气十足“高考落榜生”
又是一年高考时,广大考生又将面临“千军万马冲向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但是一次高考失利并不是人生永远的失败,在我国古代就出了很多牛气十足的“高考落榜生”。明代画家唐伯虎是一位受到科举严重打击的落榜生。当年,他因购买考题作弊东窗事发,被永远夺去了考生资格。起初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于是视游山玩水为人生第一乐,把红颜知己当人间最美,兴趣来时拿起画笔涂上几幅。但正因为这次打击,却打出了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画现在卖到了几千万元人民币一幅。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也曾三次落榜。李时珍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之后的九年中,他三次考举人都没能考上。于是,便下定决心立志从医,一生潜心钻研医药。他走遍大江南北,并参考了八百多种医书,历经27年的辛劳,终于写成药物学巨制《本草纲目》。此书至今流传海内外,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同样难逃落榜厄运。蒲松龄19岁时考童子试,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