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消灭异姓王的作用:解除了威胁又巩固了地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09
转发:0
评论:0
消灭异姓王的作用:解除了威胁又巩固了地位,消灭异姓王背景有很多,刘邦称帝之后,为了兑现之前的承诺以便稳定人心,以韩信、

  消灭异姓王背景有很多,刘邦称帝之后,为了兑现之前的承诺以便稳定人心,以韩信、彭越、英布等汉初三大名将为首的七大异姓诸侯王受到刘邦的分封。他们不但具有极强的军事才华,而且都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军队,这对于中央政权的稳定,对于新兴的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是十分不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刘邦决心消灭异姓王以安定刘氏江山。

  刘邦雕塑

  消灭异姓王背景中还有一点是因为刘邦深感自己年事已高,唯恐来日无多,而自己的儿子刘盈又太过年轻。自己在世的时候,这些诸侯王顾及到自己的威信可能不会怎么样,如果自己一旦离世,太子刘盈一定无法得到这群骄兵悍将的诚心拥戴。这种内心深处的不安也是使刘邦下决心消灭异姓王的原因。

  消灭异姓王背景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前车之鉴。周朝立国八百年,其中有五百五十多年整个国家都是处于战乱之中。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姬旦大力分封诸侯,时间一长血缘逐渐疏远,诸侯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多。这就逐渐造成了周王权威日下,诸侯战争不断的悲剧。刘邦费尽心机三年灭秦,五载破楚,几经生死才得到的江山,他不愿意看到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再次四分五裂,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可以将刘汉王朝延续下去。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构成消灭异姓王背景。

 

  消灭异姓王原因

  史料中关于消灭异姓王原因的记载中写到,消灭异姓王是刘邦在消灭项羽之后所发动的战争,刘邦在203年打败项羽,项羽自刎之后,刘邦当上了皇帝,首先就选择先消灭异姓王,刘邦从前202年到前196年陆续先灭了燕王、赵王、楚王等异姓王,只有长沙王因为势力强大才得以幸免。  

  刘邦画像

  从关于消灭异姓王原因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当刘邦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汉代初期,异姓王占领了大量的国土面积,而且每一名异姓王都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名义上是属于汉朝的大臣,但是实际上汉代的朝廷并不能控制他们,所以刘邦在即位后不得不选择首先处理异姓王的问题,只有消灭了异姓王,才能进行真正的集权控制,只有刘邦掌握了真正的控制,才能顺利颁布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汉朝兴盛。

  史料关于消灭异姓王原因中写到,当项羽和刘邦大战之时,刘邦势力微弱,想要借助诸位异姓王的力量,但是异姓王却并不听从刘邦的领导,刘邦走投无路,只能许给诸位异姓王大量的好处,诸位异姓王在利益的驱使下,才发兵帮助刘邦攻打项羽,最终才打败了项羽的军队,才有了后来的刘邦战胜当上皇帝。不得不说,刘邦当上皇帝之后首先处理异姓王也有当时不及时派兵帮助刘邦有关系,这才导致了后来刘邦一做皇帝就消灭异姓王。 

  消灭异姓王影响

  刘邦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异姓王占据着大量的国土,而且每一名异姓王都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不受朝廷的控制,对朝廷的旨意爱答不理,对当时的汉朝朝廷有着巨大的威胁,所以刘邦一有机会马上选择消灭他们。消灭异姓王影响深远,不但解除了异姓王对朝廷的威胁,还巩固了刘氏政权的地位。  

  刘邦雕塑

  史料中关于消灭异姓王影响的记载中写到,刘邦在消灭异姓王之后,又分封了大量的同姓藩王。后世史学家称这个问题处理的很不合理,消灭异姓王本身是为了削弱藩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做完这一切之后,刘邦又大肆封同姓王,这在本质上和之前异姓王割据没有区别。所以消灭异姓王影响在当时并不明显,而且中央和藩王之间仍有巨大的冲突,诸侯王还有着很大的权力,甚至是汉朝的国中之国,除了要向中央提供赋税之外,其他完全不受中央节制。

  消灭异姓王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权方面,消灭异姓王促使中央集权的加强,让朝廷不再受到地方藩王的威胁,有利于统一管理,虽然后来刘邦又广封同姓王,并且让新封的藩王仍然享受之前异姓王相同的权利,导致消灭异姓王的作用大大削弱,但也不能否定消灭异姓王对当时的朝廷是有利的。但消灭异姓王并没有让汉朝朝廷和地方藩王的关系得到缓和,所以才会有后来的藩王叛乱。 

  消灭异姓王评价

  历史对刘邦消灭异姓王评价是多方面的。诸侯联军灭秦之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他们一个定都彭城,意图雄踞天下,一个割据汉中,妄图一统江山。刘邦毕竟势单力薄,而项羽的分封政策又使得诸侯之间心生怨念,百姓怨声载道。于是刘邦为实现逐鹿中原的愿望,联合其他诸侯共同出兵讨伐项羽。承诺在天下大定之后分封诸侯,而且许之子孙可以世袭罔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霸王项羽最终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刘邦与诸侯间的联盟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天下初定,为了能取信于天下百姓和各路诸侯,他仍然履行了自己先前的承诺,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可刘邦实际上仍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他的恐惧伴随着对异姓诸侯王们的不信任无时无刻不在增加着。因此历代人们对刘邦消灭异姓王评价中都指出他这么做,是为了能安定刘氏江山。

  此外,对于刘邦消灭异姓王评价还有着深层次的一面。刘邦在消灭异姓王之后大肆分封同姓王,刘邦的初衷是想凭着天下刘氏一家的血缘关系稳固江山,因此给了这些同姓王与之前异姓王们同样的权力。这就造成了这些同姓王们的隐患和日后同室操戈的悲剧。在刘邦和吕后活着的时候,刘姓诸王忌惮二人的政治手段不敢有非分之想。到了孝景帝刘启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所幸天不亡汉,这场叛乱被大将周亚夫平定。后来汉武帝上台采取一系列强硬手段,才逐渐将诸侯王所带来的隐患解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消灭异姓王
产生秦亡后,项羽主宰天下,割魏、楚九郡为西楚以自王,号霸王,都彭城,又分封其他十七人为诸侯王。然项羽分封,多王亲信故旧于善地,而徙其故王于原据地之边缘。虽尊楚怀王心为义帝,却将其迁徙至郴县,并令英布于半途中刺杀。又由于其封赏不公,造成混乱。不久,齐地田荣杀项羽所封之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与济北王田安;而故燕王韩广不愿王辽东,为新燕王臧荼攻杀;陈馀则因未被分封而不满,逐走常山王张耳,迎原为赵王的代王赵歇复为赵王,赵王歇德陈馀,立陈馀为代王。一时间项羽所确立之新秩序完全被打破,项羽疲于奔走于平定各地叛乱,最后因在齐国屠城而遭到齐人顽强抵抗,深陷齐国而不能自拔。汉王刘邦对项羽未能按怀王约定封其为关中王而不满。趁项羽陷于齐国之际,采用赵衍之计绕路,兵出汉中,而原关中百姓本就对项羽及其所分封之三秦之王不满,纷纷迎汉军。汉军迅速击败项羽所分封之三王,兼并三秦。而兵出函谷关,并以为义帝发丧之名,与其他反项
· 消灭异姓王是怎么回事?消灭异姓王背景简介
消灭异姓王是怎么回事消灭异姓王是指刘邦称帝后,消除异姓王的战争。汉初异姓王的封地总面积超过了汉郡,他们拥有武装,行政自主,名为汉臣,实为汉廷不能控制的独立王国。汉高祖及其统治集团先后铲灭韩信、彭越、英布,其他几个异姓王也相继被杀、被废,仅存势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解除了异姓王对汉朝的威胁。从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后解决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异姓王中唯有长沙王吴芮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消灭异姓王的背景是什么秦亡后,项羽主宰天下,割魏、楚九郡为西楚以自王,号霸王,都彭城,又分封其他十七人为诸侯王(见项羽十八诸侯)。然项羽分封,多王亲信故旧于善地,而徙其故王于原据地之边缘。虽尊楚怀王为义帝,却徒其都郴,并令其亲信于半途中截杀义帝。又由于其封赏不公,造成混乱。不久,齐地田荣杀项羽所封之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与济北王田安;而故燕...
· 趣味战国——异姓势力的威胁
?王官之役以晋国的失败而告终,损失虽然不算惨重,却给了晋国人一个教训。因此,王官之役之后,晋国再一次调整对外政策,加强了与中原诸国的对话与沟通,以较为平等的姿态对待弱小国家。这也是晋国人的秉性:顺利的时候得意忘形,目空一切,可以随便派个大夫去接见人家的国君;不顺利的时候谨小慎微,彬彬有礼,开始谋求对话与合作。不要笑晋国人朝三暮四,其实从古到今,强权国家的外交都差不多是这副德行,不到四处碰壁的境况,是断不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听听别人有什么意见的。公元前621年,晋国在夷地(晋国地名)举行“春蒐(sōu)”,改革部队编制,将现有的上、中、下、新上、新下五军再度缩减为上、中、下三军。部队缩编,并不意味着裁军,而是将原来五军的人员集中到三军来管理。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大部制改革,而且,它和大部制改革同样面临一个重大问题——人事问题,也就是机构精简之后,富余的干部该如何安排的问题。春秋时期,各国公...
· 揭秘刘邦为何要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原因
汉初异姓王的封地总面积超过了汉郡,他们拥有武装,行政自主,名为汉臣,实为汉廷不能控制的独立王国。汉高祖及其统治集团先后铲灭韩信、彭越、英布,其他几个异姓王也相继被杀、被废,仅存势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解除了异姓王对汉朝的威胁。从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后解决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异姓王中唯有长沙王吴芮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网络配图秦亡后,项羽主宰天下,割魏、楚九郡为西楚以自王,号霸王,都彭城,又分封其他十七人为诸侯王(见项羽十八诸侯)。然项羽分封,多王亲信故旧于善地,而徙其故王于原据地之边缘。虽尊楚怀王为义帝,却徒其都郴,并令其亲信于半途中截杀义帝。又由于其封赏不公,造成混乱。不久,齐地田荣杀项羽所封之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与济北王田安;而故燕王韩广不愿王辽东,为新燕王臧荼攻杀;陈馀则因未被分封而不满,逐走常山王张耳,迎...
· 鄢陵之战简介:晋国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以利新的争霸决战。晋国乘楚背弃秦国之机,击败秦国于麻隧(今陕西泾阳北),暂时解除侧背威胁;又以会盟方式巩固与吴国的联盟,形成南北策应以对楚之势。楚国亦置弭兵之盟于不顾,于周简王十年出兵进攻郑、卫,对郑软硬兼施,迫其叛晋附楚。次年春,郑发兵攻宋,全歼抗郑之宋军于勺陵(今河南宁陵南)。由是,保宋图郑或保郑图宋,便成为晋、楚争夺中原霸权的焦点。此时,晋国虽有内部不睦之忧,仍排除晋卿士燮留外患以警内忧的主张,决定不失争霸良机,兴师伐郑以救宋,进而与楚决战,重振晋国霸业。当年四月,晋厉公为防止郑军阻遏晋军渡河水(黄河),急令与晋结盟的卫国派兵先趋鸣雁(今河南杞县北),威胁郑军侧背,使其不敢北进。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