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明毒杀案:藩王暴毙为何最终却不了了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6
转发:0
评论:0
大明毒杀案:藩王暴毙为何最终却不了了之?,《明史》中对于朱樉的记载只有短短三百余字,对于他的死也就是一个“薨”字一笔带

  《明史》中对于朱樉的记载只有短短三百余字,对于他的死也就是一个“薨”字一笔带过,没有过多提及。而就在他去世的两个多月之前,洪武二十八年的正月,他还曾与平羌将军宁正一道率军征讨西番。还能出征,说明至少在那个时候他的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那么堂堂一位王爷,究竟是如何暴毙的呢?来,让我们先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

网络配图

  本案所能搜集到的证据非常有限,《明史》和《实录》里都没有太多的记载。不过在《太祖皇帝钦录》中有两篇记事,提到了朱樉的死亡经过。第一篇记事是接到秦王府的凶信报告之后,朱元璋批示“谕第三子晋王棡知道”。按照秦王府的记录来看,是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夜三更时分,有人报信说秦王病了,而且很严重,已经说不了话了。当时的状况是“痰涎壅响,身体温,四肢冷,眼目不开”。而后立刻传医士齐瑢、张志善等人来诊治,等医士来的时候,朱樉的状况更严重了。“四肢逆冷,唇口指甲俱青,目闭不开,诊得六脉闭绝”,医生们熬了汤药,但是灌不进去。到三月二十日五更的时候,仍旧没有起色,医生们用“葱熨法”对他进行了急救,但是“救治不回,至当日卯末辰初时身冷薨逝。”

网络配图

  这是秦王府所记录的朱樉从暴病到死亡的全过程,朱元璋在谕晋王的批示里说“饮食之为,吾尝教之,都在宫内造进。不依吾言,吾忧之不已,今果有事。”言外之意似乎是说秦王因为吃了什么东西才导致了暴病死亡。那么他之前吃了什么呢?翻翻秦王府的记录,上面写着“挨晚食葡萄煎”。这葡萄煎是一味药,周王朱橚的《普济方》里有记载,是用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加上蜜,煎成稀汤状,饭前服用,可治疗“热淋,涩少,碜痛沥血”。而仅隔一天之后,朱元璋再次下发对晋王的告谕,这次的告谕里是这么说的。“班师之后,逸乐于宫,日常数饮冰水,此是服药燥使然。今服毒身死,吾观毒入之计,中在临归寝服樱桃煎,由此而亡。”昨天不说是葡萄煎吗,这樱桃煎又是什么东西?关于樱桃煎的记载还不少,《山家清供》、《局方发挥》以及《说郛》里都有,其制作方法有点复杂。是要把樱桃先用梅水煮熟,然后去核捣碎,拌上蜜之后以沸汤冲调服用。既是一道甜品,又兼具食疗的功效,可“发胃火”。这篇告谕里老朱算是给朱樉定了案,明白的说了他就是服毒身死,而毒就是下在他吃的樱桃煎里。之前所说的葡萄煎,是误写之故还是另有隐情呢?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我们来看看身为死者家属的朱元璋的态度。

网络配图

  听闻朱樉的死讯之后,朱元璋辍朝一日。之后颁布《谕祭秦王祝文》,痛斥朱樉的荒淫肆虐,然后洋洋洒洒的列举出了他的二十八条大罪,包括宠信偏妃、用度僭越、奢侈浪费、虐待宫人、征西番时劫掠人口等。最终得出结论,正是因为他“非法刑诸宫人”,使得“老幼宫人见之,各优性命难存,以致三老妇人,潜地下毒入于樱桃煎内,既服之后,不移刻而死”。

  朱樉的急病来势汹汹,而且看其症状,的确像是中毒的样子。老朱对这个儿子可能是早就失望透顶,祭文里还要骂他“尔虽死矣,余辜显然”。按照朝廷礼制将其下葬之后也没有要彻查

  这桩毒杀案的意思,这起“藩王之死”事件就这样匆匆落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龚自珍暴毙之谜:被荣亲王毒杀?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梁启超盛赞他“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龚自珍的子女后代儿子龚橙。网络配图龚橙是龚自珍的长子,字孝拱,号半伦。他除了对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半伦虽放荡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藏书极富,甲于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少时即“沉酣其中”。孝拱治学于公羊最深,著述甚富。他不自收拾,为人豪放,不修边幅,恃才傲物,世人因此多忌恨他。晚年家道益落,变卖先人金石书画殆尽。李鸿章爱其才,月资二百金以备无米之炊。孝珙客居海上时,曾做英国人威妥玛的幕府,月资数百金。后来资金日减,生活益窘,宠爱的两个姬妾都下堂入厨。有人甚至攻击他曾把女儿送给威妥玛做妾。龚孝拱给英国人巴夏礼做幕僚时,曾引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据说当时英人欲直攻故宫,龚孝拱力阻...
· 大明藩王为何地位如此之高?
中国历史上太监之祸最严重的,是东汉、大唐、大明三个朝代,而明朝的太监干政又区别与汉唐。汉、唐的太监一般掌握禁卫军的等军权,这就造成了东汉、唐朝的太监可以轻易杀死皇帝,然后随意另立新皇帝。明朝的太监就大不相同了,他们替皇帝批红、盖印,因此而获得极大的权利,这说明他们之是皇帝的附庸,如果皇帝要处决他们轻而易举。明武宗朝大太监刘瑾,权倾天下,结果不理朝政的明武宗,只是在晚上传出一个小纸条,刘瑾就乖乖的被凌迟处死。虽然这么说,但是明朝太监所掌握的东厂,却也是恶名昭彰,让人闻风色变。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大太监汪直、刘瑾、魏忠贤等,都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朝廷就是“土皇帝”。就是连皇亲国戚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那么请问一下,东厂真的就可以为所欲为,随便抓人了吗?有一种人在没有得到皇上允许的情况下,东厂是不敢逮捕的,见到还要赶紧下跪!这种人就是大明的藩王,他们作为级别最高的天潢贵胄,即使是皇帝本人也不是想动...
· 楚藩案
楚太子案万历卅一年(1603年)三月,楚王宗人、辅国中尉朱华赿向朝廷告发楚王朱华奎并非楚恭王之子,是楚恭王亲戚王如言的侍妾尤金梅所生。首辅沈一贯因与朱华奎友好,于是授意通政使沈子木暂将奏疏压下不表。朱华赿不服,亲自上访燕京,北告御状。礼部右侍郎郭正域主张进行调查。沈一贯反对无效,最后由巡抚和巡按御史会同勘问。但察无实证,只有王如言的女儿一口咬定朱华奎是“伪王”。沈一贯与郭正域自是有仇恨,给事中钱梦皋劾奏郭氏“陷害宗藩”。郭正域愤而辞官,朱华赿则被废为庶人,禁锢于凤阳。楚宗劫杠案楚太子案又引发了楚宗劫杠案,万历卅三年(1605年),万历帝觊觎楚王家财,楚王朱华奎只好以皇杠搬运白银贰万两贡献朝廷。运送途中,被不满楚太子案的楚国宗室朱蕴钤等人劫走。湖广巡抚赵可怀讯问时,被朱蕴钤和朱蕴訇打死。湖广右参政薛三才、按察使李焘、巡按吴楷即向朝廷报告楚国宗室作乱。沈一贯立刻调集郧阳巡抚胡襟寰兵马,打算攻打...
· 刘基之死: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却最终被毒杀!
刘基少年就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又潜心钻研,终成大家。出山之初,为朱元璋说明天下形势,指明发展方向;危急关头,他坚定朱元璋的信心,指出胜利的必然趋势,然后谋划战策,布置实施,一举奠定胜局。一、出色的才学刘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地主家庭,天资聪颖,史册说他从小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能,而且特别喜欢读书。凡是能看到的书,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兵法战策,或是经史子集等,他都要认真阅读,“过目而洞识其要”。他十二岁就考中秀才,被称为“神童”。十四岁时,他进入地区级官办学校“郡库”。首先学习的是《春秋》,这是一部言简意赅、但哲理深奥的儒学经典。初学者朗读都不容易,更不用说读懂并阐述独到的见解了。没人看到刘基拿着经卷朗读,而他只默读了两遍就能倒背如流。老师问他文字的含义,他言语流畅、引经据典地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老师以为他曾经读过《春秋》,于是就又拿别的书来测试他,结果还是一样。他的老师大惊:“奇才,非平常...
· 他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却最终被毒杀不得善终!
刘基少年就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又潜心钻研,终成大家。出山之初,为朱元璋说明天下形势,指明发展方向;危急关头,他坚定朱元璋的信心,指出胜利的必然趋势,然后谋划战策,布置实施,一举奠定胜局。一、出色的才学刘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地主家庭,天资聪颖,史册说他从小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能,而且特别喜欢读书。凡是能看到的书,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兵法战策,或是经史子集等,他都要认真阅读,“过目而洞识其要”。他十二岁就考中秀才,被称为“神童”。网络配图十四岁时,他进入地区级官办学校“郡库”。首先学习的是《春秋》,这是一部言简意赅、但哲理深奥的儒学经典。初学者朗读都不容易,更不用说读懂并阐述独到的见解了。没人看到刘基拿着经卷朗读,而他只默读了两遍就能倒背如流。老师问他文字的含义,他言语流畅、引经据典地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老师以为他曾经读过《春秋》,于是就又拿别的书来测试他,结果还是一样。他的老师大惊:“奇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