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的历史谎言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2
转发:0
评论:0
揭秘: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的历史谎言是什么,程咬金三板斧”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程咬金的,还是斧头,而不是马槊。

  程咬金三板斧”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程咬金的,还是斧头,而不是马槊。由此看,演义小说的发展史,有时也是一部对民间大众的忽悠史。程咬金是《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这个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斧头,他三斧子定瓦岗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程咬金三板斧”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被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用招绝,就会效果好。然而,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很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

  程咬金,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济州东阿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卒于唐麟德二年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从演义中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看,其中就有很多臆造之嫌,他的板斧更是让人不敢相信。真实的程咬金打仗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只能从新旧《唐书》中寻找答案,这才是最可信的。

  后晋《旧唐书》卷七十二程知节列传记载:“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卷一〇三程知节列传记载:“善马槊”。至于程咬金是如何使用马槊这种兵器的,史料中没有什么细节,倒是记载了他在战斗中受伤挂彩、“刺槊洞过”、折断其槊、救人危难的过程。

网络配图

  不过,《旧唐书》和《新唐书》均对程咬金使用斧子一事,只字未提。新旧《唐书》寥寥数语足以证明,程咬金战场上得心应手的兵器其实是马槊,而不是斧头。

  那么,马槊到底是古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兵器呢?汉代刘熙《释名·释兵》称:“矛长丈八尺曰槊,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汉代的马槊一丈八尺,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丈八蛇矛”。南朝梁简文帝《马槊谱序》:“马槊为用,虽非古法,近代相传,稍以成艺。从历史资料看,古代的冷兵器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它种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大力士所使用。它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

  古代小说演义中,为什么非让使用马槊的程咬金使用斧子呢?这与小说作者刻划人物特点的意图和需要分不开。俗话说,人是衣服马是鞍。要突出人物个性,不但要注重内在的气质,还要注意外部的形象。程咬金在小说中是一个性格直爽、粗中有细、好惹事端、占山为王的混世魔王形象,要突出这样的人物特点,必须让他手中的兵器相响应,马槊有点温柔,只有斧子才能衬托出程咬金粗犷豪壮的鲁莽形象。

  在古代十八般兵器中,槊和斧虽然同属重兵器,但斧子更重更大更具杀伤力,舞动时更有劈山开岭、气吞山河的威武雄姿。回首各种演义小说,其中使用斧头的人物大多是满脸乱须、坦露胸毛、眼睛暴出、粗犷豪放、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威风凛凛的杀场猛将,这是留下在中国人脑海中的大众印象。古代演义小说的作者把程咬金手中的蛇矛拿掉换成斧子,这不但能表现他粗暴骁勇的形象,而且也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网络配图

  演义小说的作者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把历史人物塑造得面目全非,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程咬金也不例外。他本来是一个世家大族,在小说中却变成了一个逃荒抢劫的穷光蛋,这种翻天覆地的颠覆式改编都能做出来,何况一柄不足挂齿的斧头呢?不过,对这一人物的虚构,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程咬金的,还是斧头,而不是马槊。由此看,演义小说的发展史,有时也是一部对民间大众的忽悠史。

  首先说明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阵型是战争中绝对必要的东西,战争不是单挑也不是打群架,而是有组织的两只军队之间的对抗,想要让自己手下的几千上万人能够有 序的和对方的几千上万人厮杀,并发挥不同兵种各自的最大效率,适应地形,便于随机应变,就必须有阵型。其实就算是几个人之间打群架,有阵型和组织的一方也 更容易获胜,因为相互支援、配合都比散兵游勇的一方强得多,能发挥组织和集体的效应。另外,对于中国古代的阵型了解可能受了太多评书、小说的影响,这种东西听听就可以了,不要信以为真,其真实度和武侠小说对于传统武术描写的真实度差不多。

  总的来说,军队之所以需要列阵,其主要目的是:1.便于指挥、维持士气和纪律,散开各自为战的士兵是难以控制的;2.发挥各种不同兵种的优势并相互支援弥补劣势;3.适应地形并能随时变化应对战场突发情况。我们首先来假想一下,统帅一只一百五十人的小队,士兵都拿着盾牌、长矛,带头盔和盔甲,经过了良好的训练有组织和纪律。对手也是一百五十人,都是比其他的的士兵更加孔武有力的野蛮人,手持巨大的板斧和大剑,体力和单兵战斗力都比题主的士兵强得多。战斗的地点是平原没有复杂的地形因素,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发 挥军队的战斗力尽可能获胜?

  很容易想到,将小队士兵列成方阵,使之正面向敌,用盾牌防护自己和后面的士兵,长矛戳刺,这样第一排的士兵作为盾,其后三到四排都可以发挥攻击,紧密的方阵让敌方不容易穿透,小队只有一个方向面对敌人,就可以最大限度削弱对方单兵战斗力强大的优势。

  想到了这个,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了解了古希腊人重装步兵的战斗方式了。古希腊时期,重装步兵就是这么列阵的,紧密的方阵有利于组织纪律和指挥,能增 加军队的防御能力,想想几千人的重步兵方阵拿着密密的长矛对着你冲过来的情况,正面攻击能力也是很可观的。但如果不列阵,部队散开,一个拿长矛的士兵 很容易被拿斧头大剑的士兵干掉,因为长矛在短距离不够灵活。那么当有了一只这样的部队,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如果敌我都是这样的步兵,打起来显然是一线平推的方式,那么除了训练更好、更勇敢、人更多、士气更高、 装备更好等因素之外,怎么才能在战场上调动已有的部队战胜对方呢?

网络配图

  底比斯城邦在对战古希腊陆地最强的斯巴达人时想到了变换阵型的方法,于留克特拉战役中成 功的干掉了勇武著称的斯巴达人。当时的阵型是这样的:斯巴达人将重步兵一线平均排开,而底比斯人则将更多的部队部署在左翼,右翼人数相对较少,就形成了一个斜线,因此被 叫做斜线战术。双方也有骑兵和轻步兵部署在重装步兵方阵的两翼,不过这一战主要是靠重步兵决胜的。

  双方重步兵接触后,人数上有压倒性优势的底比斯 左翼迅速击溃了斯巴达左翼,然后回转过来消灭了斯巴达的整个阵线。斜线战术的突破在于改变了传统兵力一线分 配、平均铺开的战术,将重点兵力放在了关键点上,造成对方兵力相对弱势,突破其弱点,从而从一点造成对方整个战线的崩溃。天才的思想总是想通的,十八世纪 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重新发明了斜线战术,并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的历史谎言是什么?
程咬金三板斧”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程咬金的,还是斧头,而不是马槊。由此看,演义小说的发展史,有时也是一部对民间大众的忽悠史。程咬金是《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这个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斧头,他三斧子定瓦岗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程咬金三板斧”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被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用招绝,就会效果好。然而,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很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网络配图程咬金(593-665),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济州东阿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卒于唐麟德二年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从演义中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看,其中就有很多臆造之嫌,他的板斧更是让人不敢相信。真实的程咬金打仗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只能从新旧《唐书》中寻找答案,这才是最可信的。后晋《旧唐书》卷...
· 揭开程咬金三板斧故事背后的历史谎言
程咬金是《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这个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斧头,他三斧子定瓦岗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程咬金三板斧”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被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用招绝,就会效果好。然而,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很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程咬金游戏形象程咬金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济州东阿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卒于唐麟德二年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从演义中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看,其中就有很多臆造之嫌,他的板斧更是让人不敢相信。真实的程咬金打仗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只能从新旧《唐书》中寻找答案,这才是最可信的。后晋《旧唐书》卷七十二程知节列传记载:“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卷一〇三程知节列传记载:“善马槊”。至于程咬金是...
· 隋唐密史: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竟是历史谎言
程咬金三板斧”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程咬金的,还是斧头,而不是马槊。由此看,演义小说的发展史,有时也是一部对民间大众的忽悠史。程咬金是《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这个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斧头,他三斧子定瓦岗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程咬金三板斧”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被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用招绝,就会效果好。然而,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很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程咬金(593-665),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济州东阿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卒于唐麟德二年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从演义中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看,其中就有很多臆造之嫌,他的板斧更是让人不敢相信。真实的程咬金打仗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只能从新旧《唐书》中寻找答案,这才是最可信的。后晋《旧唐书》卷七十二程...
· 隋唐密史: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竟是历史谎言
程咬金三板斧”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程咬金的,还是斧头,而不是马槊。由此看,演义小说的发展史,有时也是一部对民间大众的忽悠史。程咬金是《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这个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斧头,他三斧子定瓦岗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程咬金三板斧”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被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用招绝,就会效果好。然而,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很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网络配图程咬金(593-665),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济州东阿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卒于唐麟德二年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从演义中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看,其中就有很多臆造之嫌,他的板斧更是让人不敢相信。真实的程咬金打仗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只能从新旧《唐书》中寻找答案,这才是最可信的。后晋《旧唐书》卷...
· 隋唐密史: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竟是历史谎言
程咬金三板斧”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程咬金的,还是斧头,而不是马槊。由此看,演义小说的发展史,有时也是一部对民间大众的忽悠史。程咬金是《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众所周知,这个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斧头,他三斧子定瓦岗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程咬金三板斧”更是成了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被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用招绝,就会效果好。然而,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很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网络配图程咬金(593-665),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济州东阿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卒于唐麟德二年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从演义中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看,其中就有很多臆造之嫌,他的板斧更是让人不敢相信。真实的程咬金打仗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只能从新旧《唐书》中寻找答案,这才是最可信的。后晋《旧唐书》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