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战国公孙衍介绍:合纵创始人为何含冤而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5
转发:0
评论:0
战国公孙衍介绍:合纵创始人为何含冤而死?,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家、外交家,合纵的创始人。也正因为公孙衍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家、外交家,合纵的创始人。也正因为公孙衍的合纵思想,让合纵不断地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能够和秦国抗衡。

公孙衍在秦国效力时,为秦国攻打魏国献计献策,并且得到了魏国重要的河西地带。后来,公孙衍到了魏国效力。但是,当时的魏国,因为秦国的攻打,已经千疮百孔了。因此,公孙衍想要联合各国诸侯国,来对付强大的秦国,这正是公孙衍的合纵思想。

网络配图

在公孙衍第一次想要采用合纵的时候,因为秦国在其中的破坏,让楚国和齐国不愿加入其中,所以第一次的合纵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在公孙衍第二次想要采用合纵的时候,张仪在魏国担任宰相的时候,公孙衍为了能够让与自己政治主张相反的张仪回到秦国,运用一些计谋,既让合纵顺利进行,又能将张仪从相位拉下来,自己登上宰相的位子。最终,公孙衍利用自己的才能策略,联合了诸侯国,但是因为诸侯国的团结不够,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魏国实施合纵失败后,公孙衍被排斥,来到韩国担任宰相一职。公孙衍在一次失败后,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再次联合诸侯国攻打秦国,可能公孙衍没有考虑到各个诸侯国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战争,这次攻打秦国还是失败了。虽然公孙衍的合纵都是失败的,但是公孙衍的历史功绩还是不可磨灭的。

公孙衍怎么死的

公孙衍,出生于阴晋,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当时的张仪齐名。公元前333年,为秦国效力,当时的秦惠王也很重用公孙衍。在攻打魏国时,为秦国赢得了胜利,得到了当时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河西。

后来,张仪当了秦国的宰相,因为和张仪的政治主张不同,公孙衍只好离开秦国,去往魏国。

当时的魏国国力衰退,公孙衍就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一起攻打秦国即合纵,但是这一次的合纵失败了。公孙衍因为这一次的失败,在魏国受到排挤,离开了魏国,前往韩国。在韩国公孙衍担任的职位是宰相,在与秦的作战中,再次失败,只好回到魏国。

网络配图

但是在魏国的朝廷中,官员们勾心斗角,公孙衍根本没有再次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公孙衍与魏国的官员张寿积怨很深,田震对公孙衍心怀怨恨,田震就派人将张寿杀了,将杀人的罪扣在公孙衍的头上。魏王听信了小人的话,以为张寿就是公孙衍杀的,就把公孙衍杀了。从这可以看出,公孙衍在最后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最后还含冤而死。

公孙衍作为那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历史功绩是永不会磨灭的。他所开创的合纵,也将会被后世人记住。因为有公孙衍这样一个人,才能有了那么多次与强大秦国的交锋,才能书写出那么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苏秦公孙衍

说道苏秦,很多人想到的是张仪,认为苏秦和张仪交锋过很多次,并且苏秦在交锋中创立了合纵。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和张仪交锋的是公孙衍,而且合纵的创始人也不是苏秦,是公孙衍。那么,苏秦和公孙衍又是什么关系呢?

苏秦与公孙衍一样,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而且很多人会将苏秦和公孙衍弄混,但是他们两个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苏秦登上政治舞台要比公孙衍晚,可以说公孙衍在政治舞台上与张仪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秦应该是还没有出生。

苏秦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主张合纵,但是苏秦绝对不是采用合纵方式的第一个人,苏秦应该是在创始人公孙衍的影响下采取此种策略。苏秦和公孙衍不同的是公孙衍策划了很多次的合纵,而且都是为了与当时的秦国抗衡;然而,苏秦并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抗秦者,反而更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齐者。苏秦作为燕国的亲信,曾经积极主动劝说燕王,让燕王打消反秦的念头。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苏秦和公孙衍一样都是主张合纵的思想,但是他们所要反抗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

苏秦是一个贤士,虽然他在一些地方损害了燕王的脸面或者是利益,但是燕王还是重用苏秦。然而,苏秦的心里很是多疑,总觉得在燕国,危险一直在自己的身边,最后找了出使齐国的理由,逃出了燕国。到了齐国,不被重用,身份也被别人揭开,最后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网络配图

公孙衍张仪

公孙衍是魏国人,张仪也是魏国人。虽然两个人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人,而且两个人都为不同的国家效力过,但因为政治主张的不同,两个人成了。公孙衍主张合纵即联合各国攻打秦国,而张仪主张连横即各个国家与秦国联合。

公孙衍最开始在秦国任职,并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但是,公孙衍却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忘义。张仪正因为利用这一点,让公孙衍在秦国受排挤,只好到魏国做将军。

公孙衍为了自己合纵的主张,同时在燕、赵、齐担任宰相这一职位。在秦国效力的张仪,为了让合纵不成功,来到魏国,魏国希望用张仪的号召力,能够让各国与魏国联合,因此,让张仪担任魏国的宰相。公孙衍和张仪都在魏国做官,但两个人的政治主张却是完全不同的。公孙衍为了能够将张仪排除在魏国的朝廷,策划了一些活动。公孙衍派人去韩国,告诉韩王张仪让魏国和秦国联合。韩王为了自己的国家,让公孙衍做一些政事,去魏王那里领功,从而停止魏国和秦国的交往。在一系列的谋划成功实施后,魏王为了魏国的利益,将张仪的职位罢免了,让公孙衍接任张仪的位子。

在这场公孙衍和张仪的战役中,公孙衍运用迂回的战术,并没有和张仪有直接的正面较量。正因为公孙衍采用了这样正确的策略,最终公孙衍获得了胜利,让张仪只能选择回秦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公孙衍介绍合纵的创始人公孙衍为何含冤而死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家、外交家,合纵的创始人。也正因为公孙衍的合纵思想,让合纵不断地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能够和秦国抗衡。公孙衍在秦国效力时,为秦国攻打魏国献计献策,并且得到了魏国重要的河西地带。后来,公孙衍到了魏国效力。但是,当时的魏国,因为秦国的攻打,已经千疮百孔了。因此,公孙衍想要联合各国诸侯国,来对付强大的秦国,这正是公孙衍的合纵思想。在公孙衍第一次想要采用合纵的时候,因为秦国在其中的破坏,让楚国和齐国不愿加入其中,所以第一次的合纵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在公孙衍第二次想要采用合纵的时候,张仪在魏国担任宰相的时候,公孙衍为了能够让与自己政治主张相反的张仪回到秦国,运用一些计谋,既让合纵顺利进行,又能将张仪从相位拉下来,自己登上宰相的位子。最终,公孙衍利用自己的才能策略,联合了诸侯国,但是因为诸侯国的团结不够,还是以失败告终。在魏国实施合纵失败后,公孙衍被排斥...
· 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创始人公孙衍为何含冤而死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家、外交家,合纵的创始人。也正因为公孙衍的合纵思想,让合纵不断地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能够和秦国抗衡。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孙衍在秦国效力时,为秦国攻打魏国献计献策,并且得到了魏国重要的河西地带。后来,公孙衍到了魏国效力。但是,当时的魏国,因为秦国的攻打,已经千疮百孔了。因此,公孙衍想要联合各国诸侯国,来对付强大的秦国,这正是公孙衍的合纵思想。在公孙衍第一次想要采用合纵的时候,因为秦国在其中的破坏,让楚国和齐国不愿加入其中,所以第一次的合纵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在公孙衍第二次想要采用合纵的时候,张仪在魏国担任宰相的时候,公孙衍为了能够让与自己政治主张相反的张仪回到秦国,运用一些计谋,既让合纵顺利进行,又能将张仪从相位拉下来,自己登上宰相的位子。最终,公孙衍利用自己的才能策略,联合了诸侯国,但是因为诸侯国的团结不够,还是以失败告终。在魏国实施合纵失败后...
· 趣味战国——公孙衍重建合纵
?公元前326年,也就是秦国“初腊”的那年,合纵联盟的盟主赵肃侯去世了,其子赵雍即位,即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年,正当秦惠王、魏惠王、韩宣王在咸阳打得火热的时候,齐国将军田朌(fén)府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先介绍一下,田朌是齐威王的侄子,田婴的堂弟。据《战国策》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伐齐,在徐州大获全胜,曾经想威逼齐国驱逐田婴(如前所述,齐、魏徐州相王,田婴出力甚多)。有人劝楚威王:“您之所以能够获得徐州大捷,主要是因为齐国没有用田朌。田朌为人忠信,有功于国,在百姓中享有很高声誉。田婴嫉妒田朌,故意不用田朌而用申缚。申缚是那种上级满意、百姓不满意的角色,所以您能够轻易打败他。现在你如果赶走田婴,田朌必然上台,对于楚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楚威王便打消驱逐田婴的念头。由此可知,田朌是齐国的名将,在诸侯之间也享有盛名。来找田朌的那一位,也不是什么寻常之辈,而是曾任秦国大良造的魏国名将公孙衍...
· 公孙衍合纵策略的倡始者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楚使者陈轸,也是一个纵横家,他经过魏时,献计于公孙衍。他说“魏相田需约诸侯纵亲,楚王疑而未信。如果您请于魏王,说您与燕赵之王有交情,多次有使者来邀请相见。魏王如答应了您,给您车子,你也不必多要,有三十辆乘就可以了。您把车子陈列在庭中,公开宣称,要到燕国和赵国去。”公孙衍照办了,燕赵之王派使者迎公孙衍到他们的国中,楚王听说,大怒,以为田需欺负他,就全不听从田需的话了。齐国听说公孙衍要到燕赵去,也派人以国事相托。于是,公孙衍行三国相事,有了相当大的权力。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这次进攻,没有取胜,军至...
· 公孙衍合纵,张仪连横!他们的较量公孙衍输在哪里?
公孙衍合纵,张仪连横!他们的较量公孙衍输在哪里?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话说大秦自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与齐一起成为大国,国力增强后,经略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楚、魏、韩、赵、燕等国为了一起对付秦国,这时候就有了合纵的趋势。毕竟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吗,从这个层面看,合纵也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也的确是对付大秦的最好办法。可这么好的办法,为什么就是达不到遏秦、弱秦乃至于灭秦的目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合纵连横的起源说起了。合纵连横的始作俑者,应该就是公孙衍和张仪。两人都是魏国人,可就这俩个老乡,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开始很不愉快的争斗。张仪是惠文王十年,即公元前328年入秦,当了个客卿,其时公孙衍在秦国任大良造,不久之前,公孙衍率部打了场雕阴之战,一役斩首八万,成功夺回河西,在秦国正是风头无两的时候。一个如日中天的功臣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本来不会有什么矛盾,然而就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