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太祖朱元璋身后疑云:为什么要匆匆下葬?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7
转发:0
评论:0
明太祖朱元璋身后疑云:为什么要匆匆下葬?,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

  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日等。但《明史·太祖本纪》上面对朱元璋死亡时间的记载还是相当清楚的,“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对照一下万年历,“乙酉”,即是1398年闰五月初十,这个记载应该是最权威的。

  确实,如果根据史书的记载,堂堂一位开国之君,死后几天即下葬了,那么多分封在外地的王子都没有赶回来啊!这正常么?所以,朱棣在听说侄儿把他老子匆匆埋了后,十分恼火。谈迁的《国榷》记载,“燕王入临,将至淮安”,以为父亲奔丧为名,要找朱允炆讨说法,这为以后篡位找到了第一理由。《明皇大政记》记载,“故燕王移檄,亦有此句,且指以为罪。则葬之的据甚明。”

网络配图

  朱允炆到底是哪一天把朱元璋归葬孝陵的,说法也有多种。现在史学界大多认为,朱允炆确实是“速葬”了朱元璋。那朱允炆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史书上称,这是朱元璋自己选择的时间,“故即位而葬,同日并举,皆高皇遗命,正以速葬消诸。”而秘史更称,朱允炆实际上在即位的前一天,即闰五月十五日把朱元璋给下葬了。这是“领命于地下”。这里说明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出乱子,留下遗言要朱允炆从速办自己丧事的。

  朱允炆为什么要这样,除了“遵旨”,还有原因吗?急于即位?《皇明大政记》称,“并初虞致祭,不啻数坛,尚称皇太孙。宁有大葬无嗣皇帝主祭之理?”这里说的很明了了,也有道理,就是朱元璋刚死时,为他办事的朱允炆身份还是皇孙,这与礼制不符,老皇帝死了,怎么能没有新皇帝继位?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而从天气的角度考虑,速葬朱元璋也不无道理。南京素有“火炉”之称,闰五月时已是夏天了,很热了。不早早埋了,还想发臭?那决定下葬后又发生了什么?这同样是一个谜团。在南京民间,连小孩子都知道这样的传说,朱元璋下葬那天出现了“迷魂阵”,就是南京的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此说法史书有记载,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称,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为什么要这样?在民间,有钱的大户人家,为了干扰视听,防止有人盗墓,有意隐藏先人埋葬地点,而一个皇帝如此这般,实在令人不解。

  在元朝,帝王无陵寝,搞搞迷魂阵倒是很合乎情理,既然朱元璋生前都为自己的归宿找好了地方,选择紫金山阳的地块筑陵,谁不知道他葬在那里?有必要摆迷魂阵,大造假象吗?原来,在葬后不久即传出,朱元璋不是葬在孝陵,而独葬朝天宫。就是今天南京王府大街向南千米右手旁边的朝天宫,具体地点是“世传三清殿下为明祖真葬处”。

网络配图

  在前人的文字中同样可以找出这方面的记载,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全祖望的《从朝天宫谒孝陵》称,“钟阜衣冠是与非,朝天弓剑更传疑。难寻玉匣珠襦地,但见神功圣德碑。开国谅无惭汉祖,嗣孙底是学曹丕。当年可笑山陵使,乱命何人为弼违(自注云:世传高皇帝龙蜕在是宫,不在陵也)。”这里说的很清楚了,明孝陵仅是朱元璋的衣冠冢,而真正阴间“睡觉”的地方在“宫”(朝天宫)。民间还有一个说法,来验明这个观点。据说当年孝陵内每到夜里就传出一个妇人的哭声,原来这是马皇后的哭声,后来大搞法事才没有了哭声。马皇后为什么要哭?说是一人空守一座孤坟,悲伤所致啊,“后来孝陵传夜哭,应缘马后悲孤独”,即是这个说法。

  朝天宫,宋代时为天庆观,元代叫元妙观、永寿宫,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改为朝天宫,那时“百僚朝贺习仪于此”。葬在朝天宫这种说法,倒是给朱允炆“速葬”朱元璋、大摆迷魂阵、十三城门出殡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和可能性,朝天宫在城里,速葬起来很方便的;如果葬在孝陵内,就没有必要搞假象。但后世好多学者都不信。清代文人甘熙就不认可,其所着的《白下琐言》称,朱元璋花了几百万的银子,造了十几年(洪武九年即1376年,朱元璋决定在此建造自己的陵寝),总不应该为马皇后一个人造的吧。而且,朱允炆是很讲孝道的一个仁义皇帝,也不忍心把朱元璋葬在陵外的地方啊。

  后来又传出,朱元璋不是葬在孝陵、也非朝天宫,离开了南京城,选葬在北京的万岁山。清人赵执信《万岁殿》称,“明祖手持一杯酒,布衣刘季真吾友(太祖祭历代帝王庙,惟汉高祖前加酒一杯,理由是只有刘邦和他一样,是从个平民老百姓当上皇帝的,即‘惟公与我起布衣而有天下’一说)。后经考证,这是以讹传讹,不可信。

  甘熙即说,”万岁山在燕京,其时方以会葬不从,兴师靖难,焉有奉移梓宫不远数千里而往之事?“我也这样认为,如果真是这样,朱棣造反第一理由又从哪来?但朱元璋到底是否真的葬在孝陵内,现在并没有学者能说”一定“二字。我曾向原在孝陵博物馆工作的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廖锦汉先生请教过此事,廖称,在明孝陵”申遗“之前,中山陵园管理局曾专门请南京大学等相关的技术、史学专家,经数年科学探测、考古,证明明孝陵地宫未曾被盗,完好无损。

网络配图

  后来我再从相关专家处了解到,1998年开始,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的专家在宝城内,采用无损磁测法(GPM技术),已经明确发现在宝顶地下深处有一个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建筑空间,而且还找到了进入这个空间长达百米的通道(墓道)走向和入口,无疑宝顶下存在的这个巨大建筑空间只能是明孝陵的地宫,而地宫的入口就在明楼东侧十几米处现呈下沉错位、有裂口的宝城城墙下面。然而这也并不能证明证明朱元璋的尸骨就在地宫中,真相恐怕只有等开挖明孝陵的哪一天才能最终揭开!但挖明孝陵恐怕如开挖始皇陵一样,目前还不可能。

  转眼间,300多年过去了,朱元璋死后的谜团也一直困扰着人们:他被匆匆下葬的原因是什么?他到底被葬于何处?朱棣有没有迁他的坟骨?我们都已经不清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身后疑云:为何要匆匆下葬?
导读:1398年5月10日,大明帝国全国被悲伤笼罩,这一天,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群臣、举国痛哭。按照旧制天子驾崩必须等诸侯回京,方能下葬。但是朱元璋却不一样,据说朱允炆死后几天就把他埋葬了,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日等。但《明史·太祖本纪》上面对朱元璋死亡时间的记载还是相当清楚的,“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对照一下万年历,“乙酉”,即是1398年闰五月初十,这个记载应该是最权威的。网络配图确实,如果根据史书的记载,堂堂一位开国之君,死后几天即下葬了,那么多分封在外地的王子都没有赶回来啊!这正常么?所以,朱棣在听说侄儿把他老子匆匆埋了后,十分恼火。谈迁的《国榷》记载,“燕王入临,将至淮安”,以为父亲奔丧为名,要找朱允炆讨说法,这为以后篡位找到了第一理由。...
· 朱元璋身后疑云:为何要匆匆下葬?
导读:1398年5月10日,大明帝国全国被悲伤笼罩,这一天,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群臣、举国痛哭。按照旧制天子驾崩必须等诸侯回京,方能下葬。但是朱元璋却不一样,据说朱允炆死后几天就把他埋葬了,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日等。但《明史·太祖本纪》上面对朱元璋死亡时间的记载还是相当清楚的,“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对照一下万年历,“乙酉”,即是1398年闰五月初十,这个记载应该是最权威的。网络配图确实,如果根据史书的记载,堂堂一位开国之君,死后几天即下葬了,那么多分封在外地的王子都没有赶回来啊!这正常么?所以,朱棣在听说侄儿把他老子匆匆埋了后,十分恼火。谈迁的《国榷》记载,“燕王入临,将至淮安”,以为父亲奔丧为名,要找朱允炆讨说法,这为以后篡位找到了第一理由。...
· 探朱元璋身后疑云:为何要匆匆下葬?
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日等。但《明史·太祖本纪》上面对朱元璋死亡时间的记载还是相当清楚的,“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对照一下万年历,“乙酉”,即是1398年闰五月初十,这个记载应该是最权威的。网络配图确实,如果根据史书的记载,堂堂一位开国之君,死后几天即下葬了,那么多分封在外地的王子都没有赶回来啊!这正常么?所以,朱棣在听说侄儿把他老子匆匆埋了后,十分恼火。谈迁的《国榷》记载,“燕王入临,将至淮安”,以为父亲奔丧为名,要找朱允炆讨说法,这为以后篡位找到了第一理由。《明皇大政记》记载,“故燕王移檄,亦有此句,且指以为罪。则葬之的据甚明。”朱允炆到底是哪一天把朱元璋归葬孝陵的,说法也有多种。现在史学界大多认为,朱允炆确实是“速葬”了朱元璋。那朱允炆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
· 明太祖朱元璋下葬时为何要十三城门同时出棺?
导读:明太祖朱元璋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孝陵,世界现存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都城城墙——南京明城墙,也是朱元璋的杰作。明城墙当年分分城与外郭两大部分,当年内城有门十三座,外郭有门18座,此即所谓南京坊间所谓的“内十三,外十八”。传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这个说法已传讲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间最经典的段子之一。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朱元葬当年这个怪异下葬传说,竟然被当成了南京的城市符号之一。可能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史料上有记载,如明人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上便有这样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网络配图各门下葬,是一种障眼法,实行秘葬的步骤之一,属反盗墓的典型特征。我在我的《中国人盗墓史》等书中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后来我进行了思考,发现这里面很蹊跷,因为大家...
· 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要大肆屠戮功臣?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改朝换代最频繁的国家。每一个朝代的建立,均是一次大洗牌,往往出现一批新贵。他们看似前程似锦,享尽荣华。然而,他们与皇权之间有着一道挥之不去的痛,比如刘邦大肆功臣。其中,在众多开国之君中,朱元璋是对功臣最差的一位。那么,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要大肆屠戮功臣?网络配图一与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相比,恐怕没有一个人可以与朱元璋能比,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起义前家里饿死了好几个人,而自己为了一口饭才去做和尚。知道创业艰难的朱元璋登上了皇位后,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收获。据史书记载,早在龙凤十年,他就用刘邦杀功臣的故事劝诫龙兴之臣,希望他们的作为有些收敛。网络配图二然而,这些功臣无视朱元璋的忠告,除了合法的赏赐外,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强力掠夺土地和财富。正如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说到,成为新贵的布衣功臣野心和贪欲触及到了朱氏王朝的根本利益,就会落到悲惨境地。为此,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