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百六十五路正神里 为何没有文王姬昌的名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4
转发:0
评论:0
三百六十五路正神里为何没有文王姬昌的名字?,终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归于结束,姜子牙在封神台封完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

  终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归于结束,姜子牙在封神台封完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完成了封神大任。当然,在这场大混战中,死去的远不止上榜的三百六十五路正神,那些参与战争的无名士兵们,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封神榜写不下。不过,书上有几个人还是相对单独描写过,只是也无名无姓,也上不得封神榜,比如被杨戬故意杀死的张奎的母亲,比如被纣王敲骨剖腹的居民等。不过,有一个人,在书中不仅有名有姓,而且还描写的比较多,但是也没上封神榜,这是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这个人就是姜子牙的大BOSS,西周王国的奠基者,西伯侯姬昌。论地位,在死之前是纣王的封疆大吏,与其他三侯一起镇守四方,其他三侯都已被封神,姬昌没封;论功绩,姬昌是西周的奠基者,也可以算是开国之王,与纣王最后应该属于一个级别,纣王被封,姬昌没封;论身份,他是姬伯邑考的父亲,儿子姬伯邑考被封,姬昌没封;论影响,姬昌再世时,虽然已经在准备伐纣,但是表面上还是忠臣一个,在书中,忠臣商容等被封,奸臣尤浑费仲等被封,就连被姬昌杀死的崇侯虎,以及讨厌姜子牙的原配马氏,都榜上有名,姬昌没封。

  其实,这也不怪姜子牙不封,只要看看下面几条原因,我们就会知道为啥不封文王姬昌了。

  第一,文王姬昌不能封。不能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文王姬昌是姜子牙的大BOSS,按照权利分工,姜子牙无权封自己的上司。有网友可能会说,纣王也是姜子牙的上司,因为他曾为商臣,不错,姜子牙是在纣王手下干过几天,但那只是为后来的跳槽做准备,算不得真正的上司。二是文王姬昌当时的贤名很大,影响很广,无论安排在三百六十五路神里的哪一位,都会被吐槽不合适。所以说,文王姬昌不能封。

网络配图

  第二,文王姬昌不想封。虽然文王姬昌在姜子牙封神之时,已经死去多时,但是作为在《封神演义》里的人物,死去之后都还是有魂灵的。比如谁谁死了之后,一魂径往封神台等等,文王姬昌死了之后,由于封神台不要,暂时还是待在他的王宫里,时不时的与姜子牙聊聊天。文王姬昌在世时,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让姜子牙去攻打纣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文王姬昌不重虚名,对于封神之事根本不感冒。再说,对于姬伯邑考之事,姬昌心里很是内疚,也不想在封神榜里与他见面。所以说,文王姬昌不想封。

  第三,文王姬昌不该封。细读《封神演义》中上榜的三百六十五路正神的上榜经过,我们就会发现,这三百六十五个人,虽然都是死之后被弥封的,但是却都摆脱不了一个词,那就是,也就是死于非命。他们个个都是被别人要么刀剑上身杀死,要么是被各种法宝害死,要么就是悲愤羞愧,自杀而亡。而文王姬昌呢?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叫寿终正寝,无疾而终。那些的人,按照中国的一句古话说,那都是有一股浓浓的怨气的,为了平抚这些怨气,只能让他们上封神榜。而文王姬昌,属于无疾而终,虽然也有魂灵,但无怨气,所以说,文王姬昌不该封。

  第四,文王姬昌不会被封。虽然文王姬昌很有贤名,但是在《封神演义》里还是做了一些人神共愤的事,导致他也不会被元始天尊选中。第一件事便是在羑里吞食伯邑考之肉的事,虽说当时是迫于无奈,但虎毒不食子,何况是自己亲儿子的肉?不过,文王姬昌还是吃了,这也说明姬昌还是有残忍的一面的。

  这件事其实对文王姬昌影响很大,虽然知道的人都怨恨纣王的无道,但是嘴上不说,心中却想:文王真不该吃自己的儿子,文王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从羑里回到西岐后,无端的就大病了一场,正是此由。第二件事,便是以报仇为名,实质是试探纣王的虚实之意,斩杀崇侯虎,用他自己的话说:乱臣贼子,虽人人可诛,今明君在上,不解天子而自行诛戮,是自专也。况孤与侯虎一般爵位,自行专擅,大罪也。

网络配图

  自杀侯虎之后,孤每夜闻悲泣之声,合目则立于榻前。吾思不能久立于阳世矣。吞食儿子,擅杀大臣,这些对于纣王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文王姬昌而言,乃是真真的大罪,如果封姬昌,则等于承认姬昌的所作所为,但是根据书中所辩,吞食儿子是迫于无奈,斩杀大臣是为了清君侧,这些都是有正当理由的,既然理由正当,则还是圣人一个。所以说,文王姬昌不会被封。

  其实,在书中,还有一个人,情况和文王姬昌差不多,也是活着之人,活着之人自然不能上封神榜,这个人便是姜子牙。姜子牙在整个《封神演义》里可谓是劳苦功高,可是在最后的结局里,元始天尊并没有给姜子牙一个名分,这是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为何姓伯?
商周时期,古人和现代人的称呼可大不相同,那时候一般是不称姓的。在当时的“姓”和“氏”是两回事。“姓”,从“女”从“生”,代表血统。但是,男人的全名并不能以“姓”开头,而是要以官职、爵位、封地、籍贯、住地、职业等等开头,这些属性中的一部分就形成了“氏”。所以“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旦”(周公)、“姜尚”(姜太公)、“嬴政”(秦始皇)这些名字,在当时也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后人按后世的习惯想当然地去追称古人。而《史记》这种离先秦较近,且比较严谨的史学著作里,是没有这种称呼的。《史记•管蔡世家》云:文王“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说回伯邑考,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伯邑考的名字不是伯邑考,他无疑姓姬。通常的解释是,‘伯’是排行,‘邑’是官职,‘考’是名字,即伯邑考真名是姬考,排行老大,封于邑地,或者做采邑首领之类的官。有一说是邑为邑子,即世子。当然史学家还有一...
· 季历——周文王姬昌之父
季历是周太王古公亶父少子(三子),文王姬昌之父。一作王季、公季,其兄太伯(也称泰伯)、虞仲,太伯后来在太湖流域创建了吴国。武乙时继位为周侯国,承古公遗道,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武乙曾授季历以征伐之权。季历率兵西灭程(今陕西咸阳)、北伐义渠(今宁夏固原),生擒义渠首领。武乙末年到殷都朝贡,武乙赐以土地三十里,美玉十双、良马十匹。次年,王季又征伐西落鬼戎(即鬼方),俘获大小头目二十。文丁为商王时,季历又率兵征伐余吾戎(今山西长治市西北),迫使其服于周。文丁任命季历为殷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执掌商代西部地区之征伐。其后,季历又征伐始呼戎、翳徒戎,声威大振。文丁为此而感到恐惧,决心抑止周的发展。季历到殷都献俘报捷,文丁赐以圭瓒、积匕,作为犒赏,加封季历为西伯,使季历毫无戎备之心。当季历准备返周时,文丁突然下令囚禁季历。不久,季历死于殷都。
· 周文王姬昌所著的周易有何内容?姬昌生平简介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在他们的同时和以前,还有谁创造成什么易,我们不得而知,说起来,以上从伏羲到神农到轩辕,就是一种文化的承传。巫教、佛教、道教的教义中,甚至在民间,还遗存有先天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中的一些很神奇的秘传,但是也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人去搜集整理。只有在周朝时的文王八卦,因为诞生出周公和孔子两个伟大的人物,经过他们的学习,推论解读,才留传承下来,所谓卦象,并无吉凶之分,是分析说明人在顺境,逆境之中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与处事方法,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为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
· 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叫什么周文王姬昌是什么神
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叫什么周文王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为周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周朝一片昌盛,且创作了《周易》,八卦演变成64卦,每卦都对应不同的结果,广受后人推崇。那么他的本名是什么,听小编给你慢慢说。周文王是周太王的孙子,“周西伯”季历的儿子,按照现在的姓名来看,周文王应该跟老子姓,所以周文王应该姓季,名什么,但是历史上周文王却是姓姬,名昌,全名姬昌。是不是很有趣呢。由于父亲季历无缘由被商王处死,身为儿子的他临危受命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渐强盛,疆土日益扩大,为了与父亲有所区别,所以世人皆以“西伯侯”称呼。据查,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能有名有姓,一个平常百姓是没有资格有名字的,且男子一般称氏,女子称姓。照这样的说法,周文王姬姓,名昌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而又有一个说法表示,“姬昌”这个名字是在东汉时期才流传开的,也许是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后世也就一直这样叫下去了,周文王...
· 周文王姬昌早年有着怎样的经历?姬昌生平简介
1、勤于政事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吕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2、善施仁德《史记·周本纪》说他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