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年龄有讲究:古代金钗之年是指女子多少岁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59
转发:0
评论:0
年龄有讲究:古代金钗之年是指女子多少岁呢?,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在年龄的称呼上特别讲究。比如豆蔻年华、弱冠之年、杖朝之年等等,

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在年龄的称呼上特别讲究。比如豆蔻年华、弱冠之年、杖朝之年等等,都是形容人的年龄。那么,金钗之年又是什么意思呢?金钗之年是指几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钗之年是指几岁古代人在年龄的称呼上特别讲究。比如豆蔻年华、弱冠之年、杖朝之年等等,都是形容人的年龄。除此之外,古代人的年龄称呼上还划分了男女。比如前边提到的“豆蔻年华”一般指女子十三四岁,“弱冠之年”则用来指代男子二十岁的年纪。

而金钗之年一般是指女子十二岁的年纪。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岁的年纪要带钗,所以后来金钗就成了女孩年纪的代称,金钗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钗之年出自哪里金钗之年的说法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诗曰,“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大意是说,这些女子头上的钗饰非常多,脚下踩的是五色纹彩职称的鞋子。

因为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较早,一般在及笄之后就开始嫁人,所以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因此,女子在十二岁到十四岁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开始打扮自己,以求能嫁得如意郎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金钗之年是指代女子十二岁的年纪就一直被后世沿用。当然,在现代就直接说是十二岁了而不是说今年是金钗之年,估计说了也没几个人知道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舞勺之年是什么意思?舞勺之年是指多少岁?
在古代,对于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称谓。当然,这些称谓里还分了男女,有的是男女通用的,有的年龄称谓则是严格区分了是该用在男子还是用在女子身上。那么,舞勺之年是什么意思?舞勺之年是指多少岁?舞勺之年是用在男子还是女子身上?舞勺之年一般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的年龄。“舞勺”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男孩子十三岁就开始学习音乐、背诵诗词、跳文舞,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射箭骑术等等。“舞勺”指的是男孩子学习的一种文舞。文舞,与武舞相对,是古代的宫廷雅乐舞蹈之一,主要是用于歌功颂德的场合。照这样看来,古人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是有节奏的。每一个年龄都在教授不同的知识,也算是各方面全面发展了。舞勺之年在古代的时候指的是13—15岁的男孩子,紧接着的则是舞象之年,15—20岁的男子,这时候已经算是成年了,所以教授的内容则是像前...
· 古代未成年女子发型和服饰有什么要求一般都有什么讲究呢
古代未成年女子发型和服饰有什么要求,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人们的发型与服饰都有着一些特殊的讲究,其中,成年人的发饰与未成年的是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古代一些女性的发饰,也是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来说,女子长到15岁,就算是成年,可以出嫁,当然也有一些女子嫁人要更早一些。女子成年被称为“及笄”,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笄,簪也。“笄”就是古人盘头发或者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由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插上一根簪子。在成年之后,女子就会用这些成熟点的发型,在没有成年的时候,她们当然就要采用其他的发型,女孩在成年之前,还会经历过一段的少女时期。丱(guàn)发少女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在10岁以下的女孩还太小,估计也不会去留什么发型,在《红楼梦》中就记载过‘未留头的小丫头’,小女孩不会有什么特定的发型,很多还是选择短发,估计头发...
·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13岁豆蔻之年到100岁是什么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13岁豆蔻之年到100岁是什么对于“豆蔻年华”这词,相信大家经常在电视中听到,知道它是指一个女孩非常好的年纪,在古代是可以嫁人的,那你知道100岁在古代怎么称呼吗?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好好讲解一下。古代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到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
· 古代女子没有卸妆水,那她们是用什么卸妆的呢?
一直都很疑惑,古代女人是怎么卸妆洗脸的呢?她们没有洗面奶,没有卸妆液是怎么卸的妆呢?她们卸妆护肤,也是像我们一样步骤繁复吗?肤如凝脂,描眉画眼,在古诗里面看到了,就是没有看到描写卸妆液或者洗面奶的。说到卸妆,得先化妆吧!古代女人化妆的和现代女性差不多,也可以分为:基础护理、打底、唇妆、腮红、眉妆以及其他几种奇奇怪怪的装饰手法(花钿、面靥、鸦黄、额黄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古代女人的化妆品真的是纯天然的。例如,基础护理的面脂,面膏,是用动物油和中草药配制而成的;例如底妆的粉,是用各种原料米磨成粉制作而成,不含添加剂。慈禧太后,专用的白粉的制作方法,极其精细考究,在新上市的白米外还要加上颜色已经微微发紫的陈米;例如腮红,都是用花瓣碾汁而成,还有眉墨,螺子黛,远山黛等都是矿物。化妆品都是水溶性的,好卸又护肤。所以,古代卸妆,比今天的我们轻易很多。古代卸妆法一:淘米水淘米水是最早使用的卸妆洗脸的水。...
· 古代穿衣有哪些讲究?
史说裙子是当今许多女子极其钟爱的服装,就裙子的功用来说,古代的裙子和现在的裙子有不小的差别。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为了讲究礼节,而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妩媚和俏丽。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言谈举止以及装束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明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妇人之异于男子,全在。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其所以为室者,只有几希之间,掩藏秘器,爱护家珍,全在罗裙几幅。”古人对于女子的有着强烈的神秘感和神圣感,并强调女子以裙子遮掩,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轻薄和无耻。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女子,只要结婚成家,就要经常规规矩矩地穿着整齐的裙子,即使在家里也要如此。如果客人来访,遇到主妇没有穿裙子,就会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敬和失礼,传扬出去会遭到耻笑和白眼。女子在家里一般都穿黑颜色的裙子,其样式以褶裥裙为多。当时,对于裙幅的数量也很有讲究,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