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明朝时期锦衣卫是如何抓人及审讯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5
转发:0
评论:0
揭秘明朝时期锦衣卫是如何抓人及审讯的?,相信很多人都在看电影的时候听过这句话:“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散开。”锦

  相信很多人都在看电影的时候听过这句话:“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散开。”锦衣卫作为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网络配图

  那么锦衣卫是如何抓人的呢?作为准军事部门及特务组织的锦衣卫,抓人第一要有来自上面的授权,第二要有底下社会中人的配合,尤其是商家,尤其是服务业的商家,车、船、店、脚、牙的配合。没有他们的情报,特务再牛,也施展不开。那时候,大臣的家丁,没准就是厂卫派来的,所以,大臣回家发句牢骚,说不定皇帝第二天就知道了。还有笔记记载,在太监魏忠贤当政的时代,有三人在饭馆吃饭,两人大骂阉党,一人劝阻,不一会儿,在众目睽睽之下,骂街的那二人就被抓走。当然,特务肯定没在饭馆盯着,告密的是饭馆的老板或者跑堂的。正是这些遍布全国的耳目使锦衣卫在第一时间就能掌握情报并作出反应。

网络配图

  皇帝闻风某人犯罪,就命令锦衣卫特务凭驾帖去拿人办事。即史书所说的明初“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也就是说明初规则,锦衣卫接受皇命以后,要拿大臣所奏之事的书面文字到刑科办理手续,刑科要对原奏之事与皇帝的批示等进行核对和登记,并在被缉拿“人犯”的名字下面写上“乙”字,防止被人增加名字,然后再给锦衣卫签发驾帖——相当于现在社会的“批捕证”。

  明朝中后期,要不要驾帖成了无关紧要的事,“人犯”被抓以后也就由不得自己了。锦衣卫“缇骑”往往先将其带到一座破庙或旧祠堂里头,在那里就开始对“人犯”就行所谓的“审讯”,当时的行话叫“打桩”,即暴打一顿,敲诈一番。所以说,谁要是摊上这等烂事,不仅自己倒大霉,就是他的家族和亲友都会被洗劫一空。等敲诈得差不多了,“缇骑”才押着“人犯”往京师赶。等到了京城,“人犯”就一律被送进锦衣卫狱,“世所称诏狱也”,一旦进入这个大狱的门,10个“人犯”能有一个活着就算不错。诏狱里头“五毒备尝,肢体不全。其最酷者,名曰琶,每上,百骨尽脱,汗下如水,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明书 *刑法制》

网络配图

  一旦“人犯”从锦衣卫大牢里出来转到外廷的法司部门去的话,那简直就是进入了天堂。因此《明史》说:“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如最等小过耳,罗织于告密之门,锻炼于诏狱之手。旨从内降,大臣初不与知,为圣政累非浅。”

  锦衣卫的职责不仅仅是特务、侦查,,审讯,它对明朝历史的正面作用也是颇为突出的。锦衣卫要负责大型典礼的侍卫和仪仗工作,他们还负责北京城的街道和市容市貌,比如修理街道、城防治安等等,打击和监察不法官员,一直是锦衣卫的重要职责,这也是保证权力制衡和防范政治风险的一个方式,军事情报工作也是锦衣卫的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明的锦衣卫,二百多年从不抓人审讯,只干一种技术活
明朝的锦衣卫,给人的印象不怎么好,甚至还有点恐怕的气息,我们也始终不会联想到这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会和宫廷艺术沾上边,且下属有众多的宫廷画家。明初宫廷画家没有自己的任职机构,不像宫廷书法家那样,有类似中书舍人之类的职衔和位置。虽然宫廷画家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武英、仁智、和文华三殿进行,但挂名机构却是锦衣卫,职衔都是锦衣卫都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等,但仅仅是领取俸禄工资,不管事。有人可能会问,锦衣卫不是明朝的特务机构吗?专管要犯、拷掠囚徒的,宫廷画家怎么会在锦衣卫名下挂着呢?是不是这些人还负责为特务抓人画像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要看一看明代的职官设置就可以弄明白了,原来明朝的锦衣卫里有个镇抚司,除了掌管本卫的司法之外,还兼管各种宫廷工匠,其中就包括宫廷画家。永乐时期,在镇抚司里专门增设了一个北镇抚司,这个部门的确像人们熟知的那样,是个特务机构,专管审讯钦定要犯。后来成化时期,为了区别两个...
· 明朝时期是如何解读十二生肖寓意的?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这是历史的魅力,今天来讨论“明朝时期是如何解读十二生肖寓意的?”的话题,或许有您所想了解的答案。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搭档,就有了生肖。明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中有一番对地支和十二生肖动物相配的解读,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实在牵强,与大家共赏。第一条:“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意思是子时天地混沌一片,而午夜正是老鼠活动的高峰时段,是老鼠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时属鼠。再者,参考明代学者郎瑛在《七修类稿》中的理解:“鼠前足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结合两人的观点,将子时配鼠是很恰当的。第二条:“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开了天接着要辟地,而“地辟于丑”,牛善...
· 揭秘:明朝的中央情报局锦衣卫
明朝的情报机构锦衣卫,一直都充满了神秘气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明朝的中央情报机构锦衣卫。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建立之时,卫所制度已经确立。明朝的军队组织分为卫、所两级,较小的据点设所,形势险要而又关联几个据点的地域设卫,所统辖于卫。全国的军队都编在卫所之内。地方卫所军由当地最高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管辖,都指挥使司又分隶于京师的五军都督府;此外,还有一部分卫所由皇帝直接统率,叫作亲军,又称上直卫,是专门负责拱卫宫廷和皇城的禁军。锦衣卫就是亲军中的一卫,与其他亲军相比,它与皇帝的关系最密切,权势...
· 明朝时期的东厂和西厂以及锦衣卫有什么区别?
东厂和西厂都是明朝时期高度的中央集权产物,都是以宦官为首的内臣机构,究其它们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东厂成立的时间,较西厂成立的时间早。明成祖朱棣上台后,他十分惶恐政权的不稳定,并且担心侄子朱允炆尚存在人间。便任命身边的宦官心腹,成立了东厂,明成帝想知道朝中大臣的一举一动,便由东厂来完成。东厂的人员遍布全国,甚至超越锦衣卫。东厂的首领是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所以东厂的成员打探出任何消息,皇帝都将在第一时间知道,对于东厂发挥的作用,皇帝自然是宠信有加。后来,宦官权倾朝野,连锦衣卫的首领见东厂的首领都要施行跪拜礼仪。东厂的人员遍布全国各地,为皇帝收集情报。西厂受明宪宗朱见深的需求与成化年间成立,由明宪宗的心腹宦官汪直为西厂首领。西厂的成立源于民间出现了狐妖的传说。当时,这个传说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明宪宗便让汪直成立西厂前去打探。汪直为人精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狐妖的伪装者,并且还...
· 解密:明朝永乐时期的《永乐大典》是如何成书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