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历史上的商鞅之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0
转发:0
评论:0
揭秘:历史上的商鞅之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吗?,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在秦朝的历史上,商鞅则是一个具有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在秦朝的历史上,商鞅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自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就开始了真正的强大,可秦孝公一死,继位的秦惠文王就迫不及待的杀掉了商鞅。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秦惠文王报私仇或者是维护统治的需要,可要是我们好好的看一下商鞅做过的那些事,就会发现,其实他早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商鞅变法的过程。

网络配图

  起初秦孝公对于变法的事情是犹豫的,因为他不知道老百姓会不会赞同变法。于是商鞅对他说:聪明的人能在做事之前就能看到做事的结果,愚蠢的人就算事情做好了都不一定明白怎么回事,老百姓大多数都是愚昧的,变法这样超前的事情,是没法在事前和他们商量的,就干脆强制他们做,等事情做好了让他们享受好处就是了。

  听商鞅这么说,秦孝公是点头了,可另外一个大臣甘龙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聪明人都是按照传统习惯来治理国家的,那样的话就能吸取前面成功的经验,治理国家的人方便,老百姓也习惯,所以还是不能变法。

  商鞅当时就反驳甘龙:你说的这些都是没经过脑子的,是世俗经验给你灌输的思想,当然这也不怪你,很多人都这样。这样的人当官是可以,可要是让他们搞点创新求发展就麻烦了。夏、商、周的开国君主用不同的制度都成就了王业,春秋五霸采取不同的措施都称霸天下,所以聪明人是制定规矩的,愚蠢人只能遵守规矩,家想强大想发展,就应该搞创新。

  这场辩论商鞅是赢了,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商鞅是咄咄逼人,他把秦国人都看成了傻瓜,都在等着他这个救世主去解救,这狂妄自大就给商鞅之死的第一个祸根。

  开始变法以后,很多老百姓都不理解,很自然的就聚集在一起议论变法的种种不好之处。正好这会太子犯法了,商鞅就胆大包天的拿太子开刀了,当然刀没有落在太子的身上,而是落在了太子老师的身上。

网络配图

  等新法实施十年以后,老百姓都得到了新法的好处,当初议论新法不好的人,又开始在一起说新法的好处,结果商鞅很抽风的做了一个举动,把这些议论的人都迁到边远的城邑。

  我们来看一下商鞅的这几个做法,他觉得老百姓议论新法的不好,就拿太子老师开刀震慑百姓,干嘛非拿太子那伙开刀啊,难道你杀一个其他的大臣就不能给老百姓当鸡看吗?这分明是在胡乱挥霍秦孝公给你的信任和权力,惩罚太子老师不是给老百姓看,是为了给自己树立在秦国的威严。还有后来的事情,你的新法老百姓不理解的时候,他们在一起议论这个事情的不好,你没有拿他们怎么样,等十年以后大家感激你法令的好,在一起给你歌功颂德了,你却抽风处罚人家,这是为了防止别人议论新法吗?这就是耍威风刷存在感嘛!

  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为了给自己博得声望,不惜加大处罚力度和广度,这个自私就是商鞅之死的第二个祸根。

  在商鞅变法十年以后,他在秦国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了,那个时候有一个叫赵良的人去见他,商鞅希望人家能给他提意见。赵良起初是拒绝的,人家越是拒绝,商鞅越来劲,他告诉赵良,在我变法之前,秦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少数民族的戎狄差不多,在我的治理下秦国不但强大了,而且变成了一个懂礼仪守法度的国家,你觉得我和秦穆公时期的百里奚比如何?

  赵良看商鞅这么一个态度,就很认真的告诉他:人家百里奚是从一个放牛人做到秦国的相国,可秦国没有人嫉妒他;在他治理之下,秦国讨伐郑国,三次扶晋国国君上台,还挽救了一次楚国;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在诸侯中广施仁德,征服了整个西戎。就是那样的功劳,可百里奚累了不坐车,大热天不打伞,出门都是走路步行。等他死后,秦国男女都为之流泪,他就是这样的德行。

网络配图

  你再看看你,你不但敢对太子的老师下手,你的号令在秦国比国君都好使,可你没有几十辆车跟随,没有足够的武装保护都不敢出门,现在秦国的人是怕你,一点都不敬重你。如果从现在开始,你把国君给你的赏赐都上交,再劝国君启用一些有用的人才,让国家抚恤孤儿,赡养老人,尊重有德行的人,然后你退居山林之中种种地养养花,也许能获得平安。

  我们从赵良对商鞅的评价可以看出,商鞅在秦国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强制的手段,他是想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想在秦国看到自己变法的效果,可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老百姓的感受,也许他们一时能让秦国强大,可那种不人道的制度延续下去,早晚会把人逼疯的。这就是商鞅之死的第三个祸根,他急功近利。

  我们不能否认商鞅的伟大,不能否认他为秦国乃至天下做出的贡献,可是他也确确实实给自己种下了诸多祸根,所以被杀是迟早的事情,就算秦惠文王不动手,动手的人也有的是,所以商鞅之死怪不得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朝变法功臣商鞅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商鞅之死,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秦惠文王报私仇或者是维护统治的需要,可要是我们好好的看一下商鞅做过的那些事,就会发现,其实他早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在秦朝的历史上,商鞅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自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就开始了真正的强大,可秦孝公一死,继位的秦惠文王就迫不及待的杀掉了商鞅。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商鞅变法的过程。起初秦孝公对于变法的事情是犹豫的,因为他不知道老百姓会不会赞同变法。于是商鞅对他说:聪明的人能在做事之前就能看到做事的结果,愚蠢的人就算事情做好了都不一定明白怎么回事,老百姓大多数都是愚昧的,变法这样超前的事情,是没法在事前和他们商量的,就干脆强制他们做,等事情做好了让他们享受好处就是了。听商鞅这么说,秦孝公是点头了,可另外一个大臣甘龙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聪明人都是按照传统习惯来治理国家的,那样的话就能吸取前面成功的经验,治...
· 揭秘:是严寒造成了历史上的北方民族南下吗?
导读:既然游牧民族并没有因为气候严寒就频频南下,但他们到底还是南下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人类学家告诉我们,“不考虑‘环境人口容量’的气候史都是耍流氓”。气候史的刻板印象这几天里,全国气温从南到北普遍骤降,雨雪霏霏,让人窝在家里,哪儿都不想去。也暂时忘记了之前由于气温持续不降导致的雾霾影响。新闻里,哈尔滨动物园里的企鹅据说都冻得发抖,人们以此来证明本季的严寒——连企鹅都冻成狗了,人都给冻成啥样了。我的朋友们纷纷南下歇冬,像候鸟一样飞往南方。寒冷的气候让人不禁想到了过去许多年里热门的“气候史”,气候史是建立在一系列气象史证据上的历史研究。这个交叉学科利用“树木年轮”“冰川冰芯”,或者泥沼中沉积的“花粉孢子”重建了过去数千年中地球表面经历的气候变化,然后,将气候变动的峰值和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进行对比,以此实现对历史的“自然”解释。气候史研究的先驱就包括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他于1973年所作的《中...
· 孙策之死是孙权一手策划的吗?孙策怎么死的
孙策与孙权性格各异,在战略观点上矛盾很大,孙权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夺取孙策的权位。加之外界的影响,很可能谋杀孙策。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陈寿对孙策的评价是:“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他指出了孙策力能胜人,有“小霸王”式的刚猛之气;又指出了他性情浮躁、不会用人等特点。张(纟龙)劝道:“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孙策却无可奈何地说:“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由此就可看出问题有多么严重,军中诸将对他的态度持有异议。后来,孙策在丹徒西山猎鹿时,众将和从人迟迟在后,策遇到许贡三客行刺,只身徒手力敌,以致“被伤至重”。孙权却不像这样。陈寿在《三国志·孙权传》中的评价是:“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像孙策这人,整年在外带兵征战,行止不定、刺客怎知...
· 孙策怎么死的?孙策之死是孙权一手策划的吗
孙策和孙权关系如何?孙策与孙权性格各异,在战略观点上矛盾很大,孙权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夺取孙策的权位。加之外界的影响,很可能谋杀孙策。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陈寿对孙策的评价是:“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他指出了孙策力能胜人,有“小霸王”式的刚猛之气;又指出了他性情浮躁、不会用人等特点。张(纟龙)劝道:“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孙策却无可奈何地说:“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由此就可看出问题有多么严重,军中诸将对他的态度持有异议。后来,孙策在丹徒西山猎鹿时,众将和从人迟迟在后,策遇到许贡三客行刺,只身徒手力敌,以致“被伤至重”。网络配图孙权却不像这样。陈寿在《三国志·孙权传》中的评价是:“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像孙策这人,整年在外...
· 孙策怎么死的?孙策之死是孙权一手策划的吗
孙策和孙权关系如何?孙策与孙权性格各异,在战略观点上矛盾很大,孙权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夺取孙策的权位。加之外界的影响,很可能谋杀孙策。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陈寿对孙策的评价是:“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他指出了孙策力能胜人,有“小霸王”式的刚猛之气;又指出了他性情浮躁、不会用人等特点。张(纟龙)劝道:“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孙策却无可奈何地说:“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由此就可看出问题有多么严重,军中诸将对他的态度持有异议。后来,孙策在丹徒西山猎鹿时,众将和从人迟迟在后,策遇到许贡三客行刺,只身徒手力敌,以致“被伤至重”。孙权却不像这样。陈寿在《三国志·孙权传》中的评价是:“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像孙策这人,整年在外带兵征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