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赵匡胤有容人之量,对当初羞辱过他的人也能重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0
转发:0
评论:0
赵匡胤有容人之量,对当初羞辱过他的人也能重用,当年赵匡胤贫贱落魄之时,受尽世人的冷眼。他先是投奔父亲的好友王彦超,在被王彦

  当年赵匡胤贫贱落魄之时,受尽世人的冷眼。他先是投奔父亲的好友王彦超,在被王彦超打发之后,赵匡胤只好来到随州,投奔父亲的另一个朋友随州刺史董宗本。

  董宗本是一个重情义之人,他见同僚的儿子精通武艺,而且谈吐不凡,相貌堂堂,就对赵匡胤多了几分好感,不仅收留了他,而且还对他照顾有加。谁知赵匡胤的绝世武艺引起了董宗本之子董遵诲的嫉妒。

  董遵诲原本是随州城里的第一公子,不管是相貌还是武艺,以及兵法都超出其他年轻人。所以,他养成了狂妄自大,妒贤嫉能的性格。赵匡胤刚刚来到随州,就显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才艺,他马术超强,气质非凡,连父亲都对他大加赞赏,资质才能远在董遵诲之上。

网络配图

  于是董遵诲非常嫉妒,他凭借父亲的权势,对太祖常有欺凌怠慢。他们曾经辩论用兵作战之事,董遵诲理屈词穷,当即拂袖起身而去。

  赵匡胤哪里受得了这种气,顾及到董宗本的面子,他又不能跟董遵诲闹翻,只有忍气吞声,告别了董宗本。几乎没怎么吃过苦的赵匡胤,接连碰壁,终于懂得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但是他生性仁厚,并没有对歧视他的人恨之入骨。

  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董遵诲累次升迁官至骁武指挥使。有一天,太祖赵匡胤在偏殿召见他。见了赵匡胤的董遵诲,相当惶恐,想起自己以前的做法,此刻觉得除了等人家拿刀来剁之外,毫无办法,只是一个劲儿的叩头请罪,头也不敢抬,赵匡胤命令手下人扶起。

  赵匡胤问他可记得当年之事。董遵诲叩头说道:“臣愚昧,不识,今蒙陛下赦罪,定当做牛做马,衔环以报。”赵匡胤大笑,让他走了。

网络配图

  时隔不久,董遵诲被做有十多件违法事件。赵匡胤亲自审理此案,董遵诲惶恐不安等待定罪,出乎意料的是赵匡胤又赦免了他。赵匡胤对他说:“朕对你已经赦过赏功,怎么忍心再追究你的旧恶呢?你可以不必再忧愁,但以后必须改过自新,朕还是会破格重用你的。”董遵诲非常感动。

  赵匡胤询问董遵诲母亲在哪里?董遵诲说:“母亲在幽州,落难分离。”原来,董遵诲之父董宗本过去曾是辽将赵延寿的部下,赵延寿战败以后,董宗本带着儿子南归,妻子却陷在幽州。

  赵匡胤知道此事后,命人多方打听,将董遵诲之母从辽国赎回来,并送到董遵诲的防地,并且施加优厚馈赠。同时赵匡胤确实对他实行重用,后来授他为通远军使,镇守环州。如此以德报怨,董遵诲对赵匡胤感恩戴德。

  赵匡胤果然没有看错人。董遵诲到达环州后,召集各部族酋长,向他们宣谕朝廷的文德武威,杀羊滤酒,设宴大加犒劳,众酋长都心悦诚服。他在环州勤政爱民,深受百姓好评。

网络配图

  几个月以后,西蕃部族再次入侵,董遵诲率领军队长驱直入,打跑来敌,俘获斩杀很多,缴获牛马几万,西戎部落因此安定。赵匡胤嘉奖他的功劳,就地授予罗州刺史,军使之职照旧。

  在古代皇帝中,不滥杀无辜的仁爱是不多见的。而不杀当初羞辱过自己的人,并且还对他加以重用的皇帝恐怕少之又少。赵匡胤对董遵诲如此优待,一方面念他确实是个人才,另一方面更是显示了他能容人的度量和宽阔的胸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趣味战国——孟尝君的容人雅量
?第十章中提到,公元前316年,公孙衍将田婴的儿子田文请到魏国,将合纵运动的大旗交给了田文。然而田文在这个位置上无所作为,到公元前313年,魏襄王为了与秦国亲近,任命公子魏政为相,田文便又回到了齐国。公元前310年,田婴去世,被谥为靖郭君(看清楚啊,不是郭靖君)。田文在家族的封邑薛县继承家业,号称薛公,也就是历史上的孟尝君。不久之后,他又当上了齐宣王的相国。在所谓的“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这当然与他的时间最早有关,也与他的影响力最大有关。在中国历史上,“孟尝”二字,几乎成了江湖义气的代名词。《说唐》中的秦叔宝,《水浒》中的柴进,乃至《书剑恩仇录》中的周仲英,都曾被冠以“小孟尝”的称号。这在江湖中是很高的荣誉,说明他们很讲义气,得到天下英雄的承认。不过,小孟尝毕竟是小孟尝,和孟尝君比起来,有如小巫见大巫。以柴进为例,贵为皇室后裔,家藏誓书铁券,号称“门招天下客”,也不过“...
· 力求有功方能无过
他曾作一联:力求有功,方能无过必先去旧,而后立新上下联两个短句,巧在自对,工整无懈。联意积极,颇有一点辩证法思想,对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论者,是一个教育。
· 赵匡胤有底线!面对再棘手的事也尽可能不杀人
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由殿前都点检变成了皇帝。进宫不久的某天,见一宫女抱着一个年幼的男孩,便问这是谁呀?宫女说这是周世宗的儿子啊。周世宗就是赵匡胤原来的老板柴荣。网络配图当时,恰好赵皇帝手下大臣范质、赵普、潘美等人随侍在旁,他们同赵匡胤一样,原来都是柴荣手下,只不过如今换了天下,随了赵老板而已。赵匡胤回过头来问他们,该如何处置这没了爸的孩子?赵普等人说:杀掉算了。唯独潘美在身后默不作声。赵匡胤便问潘美认为如何,潘美低着头,不敢回答。赵匡胤也没逼问,只是望望天,喃喃自语地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于心不忍啊!”潘美这时接茬了,说:“我和您都曾经是周世宗的手下,劝您杀这孩子,那对不起世宗,若劝您不杀,您必然会怀疑我的忠心。”赵匡胤觉得有道理,就顺势对潘美说:“世宗的儿子不便做你的儿子,就给你做侄子吧。”潘美便把这孩子带回家,当成自己的亲骨肉一样,悉心教养。从此以后,对于这孩子的事,赵匡胤不闻不...
· 三国历史上最无能的谋士还好孙权没有重用他
三国最无能的谋士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吴在我看来最厉害的一位主公就是孙策了,他能征善战,威武霸气不逊于曹操,可惜被刺客偷袭而死,英年而亡!在他死前曾托孤于三位武将大臣,其一是周瑜、其二是张昭、其三那就是鲁肃,正所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难断询周瑜”。但显然大家看完了三国史就会发现,张昭这个人是不称职的,更配不上托孤大臣这个身份,为何呢?赤壁劝孙权投降曹操征讨袁绍结束后,中原九州之地已尽入其手,霸业将成、就差东吴六郡了,在荆州水军的协助下,曹操携百万军南下、兵锋所向难以匹敌。这时诸葛亮作为刘皇叔的说客来访东吴,希望孙权能与自家主公联手抗敌,在这种背景下,东吴内部文臣武将产生了极大争议。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文臣希望投降,以周瑜为代表的武将派却觉得能力战;张昭主降他是觉得反正也打不过,不如投降了求个周全,东吴还能避免灾祸。但他忽视了一个...
· 容人乃大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他同学的书桌,放置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便不干了,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孔窗户射进来,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了我的光了吗?你说,这不是无理取闹吗?可是,这个人却不愠不怒,问,那我的桌子该放哪里?放在那边去!同学一指床头的位置。他居然二话没说,就真的把桌子搬到了床边。夜里,他读书,同学又不干了,奚落他,说,白天不好好读书,到夜里就磨磨唧唧,你还让人睡觉不?他又没有做任何辩解,退居一隅,悄悄默诵。他的同学后来怎么样了,没有人知道。但这个人名字,我若是报出来,吓你一跳,他就是大清一代名臣,曾国藩。乾隆年间,有一个叫董文敏的人,家里很穷,为了求取功名,背着行李徒步往京师赶考。有一天,他走得精疲力竭,正好看到一条船,便恳求船家捎上他。在征求了客人的意见后,船家同意让他坐在舵旁。然而,一路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