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唐太宗为何想要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4
转发:0
评论:0
揭秘唐太宗为何想要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唐太宗立李治时的雷厉风行,在一干重臣面前以秀自杀为要挟,而反观李恪,唐太宗只

  唐太宗立李治时的雷厉风行,在一干重臣面前以秀自杀为要挟,而反观李恪,唐太宗只对一个最不可能赞成的人随口说了一句。而且从《资治通鉴》的史料上看,就算李治十一月十七日拒绝纳妾,唐太宗疑其仁弱并立马想到了李恪,但短短的十几天,十二月初六,唐太宗却反过来警告李恪不要学燕旦,并说我已经帮你做准好了霍光。

网络配图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唐太宗居然在临终前还对着长孙无忌提到了霍光,这其中的奥妙,有些人是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深究的。

  当然,也有人声称唐太宗用燕王旦警告李恪是在“保护”李恪,为李恪“好”,让李恪自己谨慎小心一些,不过这真的是唐太宗在为李恪好吗?李恪作为亲王,无论是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命都不掌握在他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何况以李恪提名太子未果这件事,以及他敏感的庶长子身份,新皇登基后会发生什么事,以唐太宗的政治智慧不可能想不到。所以唐太宗要是真的在保护李恪,真的为李恪好,就不该是告诫李恪自己要谨言慎行一些,而是应该明确告诉未来的皇帝李治你要善待李恪。

网络配图

  也正因为明白这样的道理,汉高祖刘邦在改立刘如意失败后,特意留了封手诏给太子刘盈,告诉他一定要照顾好如意这个弟弟;唐太宗也反复强调过立李治就是为了让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儿子能够同时活着——唐太宗既然能明确向自己的接班人李治表示日后一定要善待李承乾、李泰这两个哥哥,为什么不同样强调一下也要善待李恪呢?

  所以唐太宗警告李恪只是警告而已,和保护李恪无关,更不是在为李恪好。唐太宗若是真的为李恪好,就该告诉未来的皇帝一定要善待李恪。还有人说警告云云也有记载是在贞观十一年的,但《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在没有确切时间记载的事,司马光通常是很统筒把事情记载在一个大事件后面,而警告别学燕旦,《资治通鉴》里明确记载了是“十七年,十二月,壬子”。

网络配图

  司马光与李恪无冤无仇,没理由去捏造一个日期来使得立李恪为太子变得可笑与不真实,所以这个日子就是唐太宗告诫李恪日子,何况《册府元龟》上也同样记载了此事发生在贞观十七年十二月。综合对比一下上述史料,唐太宗为什么要提名李恪,也就一目了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恪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要不戒!”网络配图《册府元龟》◎帝王部·诫励:(贞观十七年)十二月,帝谓吴王曰:“父之於子,恩爱是常。子能仁孝不骞,父亦恩情自重。若不顺其亲,数有罪恶,刑戮将及,何爱之有?昔汉武立昭帝,燕王旦嚣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至,身死国除。为人臣不得不慎。”《旧唐书·禇遂良列传》:(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
· 李恪的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要不戒!”《册府元龟》◎帝王部·诫励:(贞观十七年)十二月,帝谓吴王曰:“父之於子,恩爱是常。子能仁孝不骞,父亦恩情自重。若不顺其亲,数有罪恶,刑戮将及,何爱之有?昔汉武立昭帝,燕王旦嚣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至,身死国除。为人臣不得不慎。”《旧唐书·禇遂良列传》:(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
· 李恪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残酷真相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要不戒!”图片来源于网络《册府元龟》◎帝王部·诫励:(贞观十七年)十二月,帝谓吴王曰:“父之於子,恩爱是常。子能仁孝不骞,父亦恩情自重。若不顺其亲,数有罪恶,刑戮将及,何爱之有?昔汉武立昭帝,燕王旦嚣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至,身死国除。为人臣不得不慎。”《旧唐书·禇遂良列传》:(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
· 唐太宗欲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为何极力反对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永徽四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长孙无忌陷害致死。长孙无忌反对李恪的表面原因,一是因为李恪不是嫡子,自己肯定想让自己的亲外甥当皇帝。二是因为李恪有前隋血统,没有一个皇帝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再拱手让给前朝“余孽”。但真正的原因呢?历朝历代多是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帝王与士大夫同为统治阶级,但其实帝王与士大夫之间还是各有不同利益的。强敌来犯的时候,抑或国家战败的时候,士大夫可以投降,不失富贵。然而,帝王如果投降,苟且偷生且难!当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士大夫首先想到的不是维护国家和帝王的权益,而是借助权势和口才维护本阶层的利益。网络配图吴王李恪被立为太子,损害了关陇集团的利益,所以长孙无忌心里虽然未必喜欢李治,但他为了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肯定支持李治。最关键的是李...
· 唐太宗在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后又改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为什么要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是一个建储较早的帝王。早在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他就立皇子中山王承乾为太子,当时的唐太宗年仅27岁,太子承乾也只有8岁。承乾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和唐太宗非常恩爱。不知什么原因,唐太宗特别宠爱魏王泰。唐太宗宠爱魏王泰到了什么程度,仅举一例就可以说明,他听说三品以上的官员不尊重魏王泰,就把三品以上的官员召集起来,严加训斥。他对魏征等人说:“你们看不起他,我要是纵恿他,你们就会受到折辱。”在唐太宗的宠信之下,魏王泰有夺嫡之心是在所难免的。“魏王泰多艺能,有宠于上,见太子有足疾,潜有夺嫡之志,折节下士以求声誉。”在魏王泰的精心经营下,太子承乾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太子承乾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靠山,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就已病死了,太子随即失去了母亲的呵护;另一方面,太子“失德”的报告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唐太宗跟前来。而魏王泰却深得唐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