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乾隆如何应对涌向边境的越南难民他的做法开了先河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30
转发:0
评论:0
乾隆如何应对涌向边境的越南难民他的做法开了先河,清廷通常优待难民,以示柔远。当难民威胁边境的安定时,朝廷转向另一个极端——用

  清廷通常优待难民,以示柔远。当难民威胁边境的安定时,朝廷转向另一个极端——用更拙劣的办法全力封堵难民潮。由于难民身份复杂、管理低效,这一办法收效甚微。最近接不接受难民让欧洲头疼。面对难民,英法德匈牙利等国态度迥异。相比英法匈最初的嫌弃态度,德国自始至终是个例外——国内多数人乐意拥抱难民。古代中国特别是清朝,也曾面临难民问题,但清廷并不存在欧洲人那样的分歧。东亚区域内任何一国内发生战争(清朝称为内讧),难民若涌入中国版图内,地方官的处理步调几乎一致:将难民送回去。

网络配图

  1739年(乾隆四年),安南国(今越南北部)发生内乱,难民涌向云南、广西边境,清廷地方官最初也是将他们送回原籍。但随着难民的增多,如此处理难以为继,且遇到了更大麻烦,靠近中国边境的不仅仅是安南难民,还有中国境内的投机者、安南的叛乱分子。清廷面临更复杂的管治考验。

  一、“柔远万方”,对“外国”难民像自己人

  1、好吃好喝招待好,给钱给粮舒服回家

  清廷地方官“送回去”的难民,是越南内战造成的。1739年(乾隆四年),自打败明朝占领军后建立起的黎氏王朝逐渐式微,王朝权臣郑氏(称安南)与阮氏(称广南)割据南北,郑氏在北方挟天子以令阮氏,垄断向清廷朝贡的权力。郑氏家族统治逐渐衰败,出现“暴君”郑杠,北方内乱。大批“难夷”往北涌向云南、广西边境。

网络配图

  难民如潮水。1741年6月,云南总督庆复奏报“都龙厂(今云南都龙口岸)民及各处被兵处所难民、男妇纷纷奔避,窜入沿边界口”。1742年7月,乾隆帝自广西巡抚杨锡绂处得知,“安南谅山一带夷民……失业荐饥,窜入宁明、龙州、土江、土思等州内地乞食。”

  难民持续增加,一年后,1743年,署云南总督张允随称,“但都龙一厂,聚集民、夷不下十余万”。①

  面对这么多陌生的难民,地方官第一反应不是驱赶,而是优待。庆复在给乾隆帝的奏疏中说,“安南世守外藩,恪昭恭顺,其所辖各境与滇地毗连,彼国人民避乱逃生,即同天朝赤子”,把越南难民当作自己人。他又说“臣敬体圣主柔怀万方,中外一体之德意”,按照皇帝柔怀万方中外一体的指导思想,在“沿边地方搭盖棚厂、收赈难民”,又“分别夷、汉,稽查安插,不致流离失所”,让难民有地方住,有东西吃。乾隆帝“从之”。②

网络配图

  广西巡抚杨锡绂也奏报,那些来到广西觅食的难民,政府“分别存恤”,老弱病饿的给口粮,等恢复好了再押送他们回籍。强壮的能够行走的,就给口粮给路费,交给越南谅山的官员自己处理。乾隆称赞“办理颇妥”。③

   清前期中越边境。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华佗开了剖腹手术的先河吗?
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深入民间,在内,外,妇、儿科的临症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行剖腹术闻名于世。按以上所说推理,华佗首创了开腹手术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是有一些人认为,史书上有关华佗进行剖腹手术的记载不足为信网络配图华佗一生精通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等,最擅长外科,并对针、药不能治的病使用了手术治疗。后世人常常把他看做中医外科的鼻祖。让人尤为称道的是,他发明并运用了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其过程大致与现代外科手术的过程相同,只需口服麻醉药,不必作脊椎穿刺,便可施行手术。术前他让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全身麻醉后再进行剖腹手术,割掉病变部位,再进行缝合,最后敷以神膏并进行伤口包扎,一般一个月就可治愈。《三国志》上是这样记载的若病结积在内,针药不能及,当需割者,使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洗,缝腹膏摩,...
· 华佗开了剖腹手术的先河吗开腹手术的首创之谜
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深入民间,在内,外,妇、儿科的临症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行剖腹术闻名于世。按以上所说推理,华佗首创了开腹手术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是有一些人认为,史书上有关华佗进行剖腹手术的记载不足为信。网络配图华佗一生精通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等,最擅长外科,并对针、药不能治的病使用了手术治疗。后世人常常把他看做中医外科的鼻祖。让人尤为称道的是,他发明并运用了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其过程大致与现代外科手术的过程相同,只需口服麻醉药,不必作脊椎穿刺,便可施行手术。术前他让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全身麻醉后再进行剖腹手术,割掉病变部位,再进行缝合,最后敷以神膏并进行伤口包扎,一般一个月就可治愈。《三国志》上是这样记载的若病结积在内,针药不能及,当需割者,使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洗,缝腹膏摩...
· 难民
定义根据1951年联合国通过的《难民地位公约》第1条的规定,难民是指因种族、宗教、国籍、特殊社会团体成员或政治见解,而有恐惧被迫害的充分理由,置身在原籍国领域外不愿或不能返回原籍国或受该国保护的人。一些区域性的公约在联合国上述公约的基础上,也对难民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和细化。例如《关于非洲难民某些特定方面的公约》规定:“难民一词亦适用于由于其居住国或国籍国部分或全部地遭到外来侵略、占领、外国统治或出现严重危害公共秩序事件,而被迫离开自己的习惯居住地而在其居住国或国籍国以外寻求避难的任何人。”国际法确立的对难民的保护的原则主要有两个,即“不驱回”原则和“国际团结合作原则”。前者要求,除非有正当理由认为难民有足以危害其所处国家的安全等其他严重情形,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将难民驱逐或送回其生命或自由受到威胁的领土边界;后者要求,世界各国在难民的接纳、安置、援助、保护,难民事务开支的分摊以及消除
· 汪直擅政简介:明朝宦官从此打开了乱政的先河
宦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最初宦官只是作为一个服侍皇上和后宫妃嫔的角色,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宫围中,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皇上的想法,能够把握皇上的心思,所以到最后他们成了皇上和后宫妃嫔们最为倚重和信任的人,这个群体通过发展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政权和组织。东厂和西厂就是我历史上最出名的两大宦官组织,其中有汪直统领的西厂规模之广,势力范围之广今人咋舌。西厂是明朝的太监特务组织,西厂建立最初的目的是明宪宗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刺杀现象,所以他派遣他的心腹太监汪直建立西厂。西厂建立初期他的厂址在灵济宫,西厂内所有的军官都是从锦衣卫中选拔的,又因为西厂很受明宪宗的器重。所以当时西厂初立时规模比在它之前建立的东厂更大。随着西厂的逐渐发展它已经失去了当初明宪宗想要刺探朝内外消息的主要目的,而成为了汪直升官发财的工具。西厂建立仅仅五个月就彻底搅乱了明朝的政治,很快汪直也深受忠良之臣的斥责,很快西厂就被上书废...
· 秦始皇开了巡游天下的先河为何却无人仿效
我们印象中的古代皇帝都是蜗居在各自的皇宫中,一般不轻易出皇城一步。可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秦始皇,却和他们大不相同。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在之后不久的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就开始他漫长的巡游生活,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先后多次巡游,直至他过世的公元前210年,他都是在巡游的路上。网络配图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称皇帝的人,他的这种习惯却没有被后来的君王所继承。以他的儿子秦二世为例,即位后虽然生活奢靡,政治败乱,但是他也仅仅是在咸阳的皇宫中,没有继续他父亲的巡游路线。其中的各朝代皇帝,除了少数的御驾亲征外,都很少出外巡游(除清朝的康熙、乾隆曾南巡江南等少数皇帝外)。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他们这样的选择呢?网络配图首先,秦始皇东巡是带着他个人目的的,名义是统一六国后扬帝王之威,实际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到了后世的帝王多数已经不太相信长生不老,于是寻仙问药的积极性也就小了很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