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白一辈子为何没被封官重用,纯粹自作自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0
转发:0
评论:0
李白一辈子为何没被封官重用,纯粹自作自受,李白诗才盖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斗酒百篇,挥毫间便成千古奇作,无愧于“

  李白诗才盖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斗酒百篇,挥毫间便成千古奇作,无愧于“诗仙”之称。

  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出三峡顺流而下,开始了求仕的生命旅程。其时“开元之治”如日中天,大唐王朝生气勃勃,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辉之中。大唐皇帝李隆基昭示天下求贤若渴,李白才华横溢,意气风发,不必怀疑当时朝廷求贤若渴的真实性,更不必怀疑李白冠绝一世的超迈之才。

  当李白站在船头,将满江风景纳入胸襟,将天下纳入胸襟,他怎么也想不到,直到自己的生命最终时刻,他也没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笔者看来,他并非没有当官的机会,而是纯粹自作自受,可能很多人认为如此评价,似乎很不公平。

  下面,就谈一谈,关于李白为什么不能当官的原因?


网络配图

  第一点,性格使然。

  李白本是有名的孤傲之士,自言“天生我才必有用”、梦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骨子里对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的求仕之路,根本看不惯甚至不屑一顾,所以他偏偏不去“赶考”,也怕麻烦,不想通过层层科举考试按部就班地入仕,只想走一条“快捷方式”。

  在唐代,一个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如果出身于王公贵族的家庭,可以享受朝廷的特殊照顾委以官职;如果出身寒门又想上进,就只能通过正规渠道参加科举考试了。

  在封建社会,一个读书人不参加科举是不可想象的,而李白就是一个终身未参加科举的诗人。

  出川后的李白遍拜公侯之门,以求进身之阶,实现“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人生理想,但却“十谒朱门九不开”,屡遭碰壁。开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托门拜府,无功而返。进身无路,报国无门,诗名、文名满天下的李白心头泣血,悲愤难平,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有人说,之所以李白不参加科举,是因为他的身世,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无法参加。篇幅有限,再次暂且不论。

  第二点,藐视皇权

  天宝元年,朝廷召李白入长安,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来了。

  李白欣喜若狂,以为从此进身有路,报国有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入长安后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礼遇,侍诏翰林院。但李白不久就失望了,在他看来,皇上欣赏的仅仅只是他的文采而已,只不过是“倡优蓄之”,侍宴、侍游、侍浴,歌功颂德,点缀太平。换作一般有志之士,距离天子如此之近,尽管暂时没有委以重任,尽可潜龙在渊,以待冲天之势。

  那么,李白如何做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活画出他的神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网络配图

  敢叫当今天子久等,敢叫当朝贵妃磨墨,敢叫宠臣高力士脱靴,真是不是狂人本色。

  试想,你现在就任某个企业或政府单位,你敢对领导如此态度吗?即便是你才华横溢,劳苦功高,为老板赚钱的主力军,你敢吗?即便喝醉了,想必大多数人也不敢,但李白敢。

  李白太傲了,也太狂了,不仅敢让贵妃宠臣磨墨脱靴,还看不起那些个宦官皇亲,且不论人际关系如何,甚至就连唐玄宗都不怎么被放在眼里,这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大忌,就算真有惊天动地的才能皇帝也不会用你,毕竟封建统治者要的是一群奴才,而不是一个狂人。

  最后,志大才疏。

  自古以来,文人从政成功者不乏其人,如诸葛亮、王安石、苏东坡等,但文人从政失败者更是数不胜数。李白更不同于其它循规蹈矩的文人,究李白一生,时而论剑说侠,时而陶醉名胜,时而求仙访道,时而退隐山林,纵然有“三顾频繁天下计”的抱负,离不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初衷,但其身份却始终是个形骸放荡的行吟诗人。

  在这里所说的志大才疏,并非指的诗才,而是他的政治才能。

  从李白的诗文中不难看出,他抱负远大,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网络配图

  试想他在唐玄宗宫中担任翰林学士两年,难道都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政治才能吗?经常伴君左右,甚至敢让贵妃磨墨,敢叫宠臣脱靴,难道不敢吐露下自己的卓越政治才华吗?

  从他进京之后的种种表现,确实和他所说的自比诸葛相差甚远。

  所以,他一生郁郁不得志,到底是因为小人的谗言陷害,还自己的政治才能有限,很值得怀疑。除非唐玄宗有眼无珠,诸葛再世,相伴两年却不识,失之交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自作自受
【成语】自作自受【成语】自作自受【发音】zìzuòzìshòu【解释】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后果,自己承担。含贬义。【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近义词】自食其果、自讨苦吃、自投罗网、作茧自缚、咎由自取【反义词】嫁祸于人
· 封官许原
【成语】封官许原【成语】封官许原【拼音】fēngguānxǔyuán【解释】封赏官职和许诺报酬。现多指为了使他人为己所用而答应给以名利地位。
· 赵云一辈子都是杂牌将军为何不被刘备重用?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被誉为常胜将军,武艺高强,因此也被誉为三国军神。然而,有一个尴尬的事实,即在《三国志》中,赵云一生都是杂牌将军,只是小打小闹,却没有独立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尽管赵云是很多三国心中的完美英雄,但是在历史长河里面留下的丰功伟绩不多,空负一生才华,展示的机会也不过,很多三国迷大喊为何刘备、诸葛亮不重要赵子龙,将他的才能发挥到极致?网络配图有人说赵云是匹夫之勇的,有人说赵云没有战略眼光的,赵云在汉水的那个空营计,足够表现赵云的智了。还有,赵云懂得联吴抗曹,懂得以民为本,那就是他卓越的战略眼光。但现实中不可否认赵云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下边就来谈谈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原因的看法。其一。赵云在演义里最惊心动魄的长坂坡孤身救主,在百万军中杀个三进三出,神话而已。赵云确实救过阿斗,但是没有演义里打得那么热闹,夸张。在历史材料里,最能显示赵云英雄色彩的,还是汉中一战。为了救黄忠,他带领侦察兵小分队...
· 封官许愿
封官许愿封官许愿封官许愿的意思封官许愿是什么意思封官许愿什么意思封官许愿的近义词封官许愿的反义词封官许愿的拼音【成语意思】:封官:古代帝王把官职赏赐给亲属和臣仆;许愿:迷信的人祈求神佛保佑;对神许诺将来给以报答酬谢。分封官职、爵位;承许将来给人以利益、好处。指以名利地位拉拢引诱别人。【用法分析】:封官许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结党营私的行为。【成语来源】: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1章:“并且用封官许愿的办法来鼓励将士,但是他的阵地始终没有进展一步。”【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当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ēngguānxǔyuàn【英语翻译】:promisehighpostsandotherfavors【成语声母】:FGXY【封官许愿的近义词】:笼络人心【近似成语】:原原委委:原原本本。原原本本:原原:探究...
· 斜封官是什么意思?斜封官是什么官
“斜封官”,也被称作“墨敕斜封官”,是唐朝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由于任命状是斜封着从侧门交付于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此得名。“斜封官”也是当时人们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称呼。在唐朝,官吏的任命制度有严格的既定的程序,即先由吏部注官,再经过门下省过官,最后经过中书省对皇帝颁下的任命状进行“宣署申覆”。皇帝和宰相掌管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授职和迁转以及六品以下的一些清要官职的任命权,吏部主要主持六品以下的中低级官员的授职升迁。此外,兵部也掌握一部分由门荫入仕者的授职之权。但是唐中宗、睿宗时期,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擅宠用事,贪污受贿,公开卖官鬻爵,违反正常任官制度,而是由皇帝或以皇帝名义直接任命。被任命的斜封官名称有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等,有时可达数千人。墨敕斜封官的授官方式导致朝政混乱,遭到部分官员的强烈反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